白毫银针没有秋季茶,是有原因的

立秋之后,处暑也随即而来,气温也会逐渐下降,也就表示,炎热的夏天结束了,暑热之气渐渐消减,秋天的气息悄悄的靠近。这也意味着,慢慢进入了秋季茶的采摘期。
在白茶里,秋季是寿眉的舞台,秋寿眉的大量采摘让它稳居在秋季白茶市场的榜首。
可是,市场上还是会见到所谓的秋季白毫银针,不敢断言绝对没有,但是几率却是小之又小。
为什么秋季采摘白毫银针会显得不切实际?我们来分析一下。

白毫银针是春季茶中的明亮之星。
茶树经过一整个冬天的沉睡,累积了大量的能量,在初春时分,冲破束缚,使茶树发了芽,那小小的鲜嫩又肥硕的芽头,在春风中微微摆动,是那么的生机勃勃。
春季的茶树充满着生命力,嫩芽与嫩叶的组合,使茶树生机盎然,这时采摘的芽头作为白毫银针的原料,是最好不过的了。
细小的嫩芽满批白毫,犹如娇嫩的少女身披薄纱,美极了。
不仅美,内含的营养物质也极为丰富,密布的白毫使它毫香漫漫,这正是它在春白茶中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随着节气的变换,茶树的芽与叶较为成熟,这时,便已不再是白毫银针的采摘标准,接下来登场的是白牡丹,再接下来,便是春寿眉。

秋季的茶树,早已不是白毫银针的采摘标准。
茶树经过了春和夏,变得格外旺盛,此时的茶树,芽头好像撒了气的气球,纤细瘦弱,白毫稀少,大大的叶片舒展着,似乎想为茶树遮挡那刺眼的阳光。
秋季白茶的采摘,最适合的便是“粗枝大叶”的寿眉。
一芽三叶、四叶的秋季寿眉,粗粗的梗,大大的叶,让它又了另一种“韵味”。
我想,若是这时强制采摘单芽作为白毫银针的原料,品质也是极差的,因为它根本达不到制作白毫银针的标准。

人力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白茶的采摘都是需要耗费人力,若是在茂盛的茶树中仔细寻找纤细瘦弱的芽头进行采摘,不知道有这功夫,能采多少秋寿眉了。
白牡丹也是如此,虽说比白毫银针好一些,但也完全不能和秋寿眉相提并论。
即便是一芽一叶、二叶的白牡丹,在秋季采摘也是极少的,更不用说白毫银针了。
所以,不论以人力成本计算还是以原料标准来看,寿眉都稳稳的占据了秋季的主场。

虽说“时间是把杀猪刀”,但却让我们有了另一种味道。
对茶树也是如此,每个时节的茶树,它的味道也会不同,慢慢的由稚嫩变为成熟,就像我们喝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甚至秋寿眉,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
这些被细细品出的不同,便是茶树生长的见证。
如果喜欢,欢迎关注,每天分享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