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傳統專題下課程大綱
授課教師
鄭毓瑜
課程大綱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課程概述
臺灣因為地理與政治地位的特殊,百年間有著與中國、日本乃至於歐美的密切連結,因此在東亞或全球化背景下重新詮釋臺灣在地的人文經驗,極為迫切而重要。尤其1949兩岸分治以後,海外漢學家如陳世驤、高友工等,從中西比較文學的觀點,積極尋求傳統人文斷而復續的契機,陳世驤更首先提出中國文學在本質上屬於「抒情傳統」,可以與西方偏重的「敘事傳統」相對照,爾後海內外學者對於相關的個體自覺、文學自覺、情景交融、時空意識、抒情批評等等議題的研究,逐步擴大且深化了「抒情學」的論述規模,而成為重新反思與轉化傳統人文精神的重要基底。 本課程的教材將不拘古今,著重由現代的視角,回過頭去發掘人文傳統的新議題,包括「身體感」、「時間」與「空間」觀、「譬喻」體系以及漢語詩的「現代性」等,尤其借助「抒情傳統」的相關論述,詮釋十九世紀下半葉至於二十世紀中期,在東亞或中西雙方交接與比較的基礎上,台灣在地的中國文學研究成果。 * 抒情傳統專題(下)課程進度
第1週 2/22 (續)「抒情」原論 第二單元:「抒情」與「時空意象」 子題三:「空間意義與身分認同」
第2週 3/01 228連假
第3週 3/08 (續)「抒情」原論 第二單元:「抒情」與「時空意象」 子題三:「空間意義與身分認同」
第4週 3/15 第三單元:文學典範的生成與重構(「抒情」如何成傳統?) 子題一:「文與明──典律的反思與建構 」
第5週 3/22 第三單元:文學典範的生成與重構(「抒情」如何成傳統?) 子題一:「文與明──典律的反思與建構 」
第6週 3/29 第三單元:文學典範的生成與重構(「抒情」如何成傳統?) 子題二「越界的漢詩──晚清中日漢詩的討論」
第7週 4/05 春假
第8週 4/12 第三單元:文學典範的生成與重構(「抒情」如何成傳統?) 子題二「越界的漢詩──晚清中日漢詩的討論」
第9週 4/19 第三單元:文學典範的生成與重構(「抒情」如何成傳統?) 子題三: 「典範的挪移與改寫──抒情如何成『傳統』」
第10週 4/26 第三單元:文學典範的生成與重構(「抒情」如何成傳統?) 子題三: 「典範的挪移與改寫──抒情如何成『傳統』」
第11週 5/03 第四單元:「抒情傳統」與漢語「新」詩學的建立 子題一:「文法、修辭與意義」
第12週 5/10 第四單元:「抒情傳統」與漢語「新」詩學的建立 子題一:「文法、修辭與意義」
第13週 5/17 第四單元:「抒情傳統」與漢語「新」詩學的建立 子題二:「聲音、姿態與現代詩形」
第14週 5/24 邀請演講(林遠澤教授)
第15週 5/31 期末論文大綱報告
第16週 6/07 端午節
第17週 6/14 期末論文大綱報告
第18週 6/21 繳交期末論文一篇
課程目標透過相關議題的歷時性與共時性的考察,希望呈現抒情傳統的複雜脈絡,修課者在文學文本的基礎上,可以同時深入文學文化史的考察,關注作品書寫、傳播與接受所可能涉及的知識體系、政治世局、身分認同、文化交織或空間移動等相關因素,逐步累積研究能力,並熟悉各種論述「抒情」或「人文」精神的角度。課程要求本課程屬於專題討論性質,教師負責導引,學生必須在課前有充分準備,課堂上參與討論、提出口頭報告,並於學年課程結束前完成相關主題的學術論文一篇。Office Hours 參考書目第一周─第三周 鄭毓瑜:〈明清之際辭賦作品的哀江南論述〉,收入《文 本風景》 祈立峰:〈魂兮歸來哀江南:論沈炯、庾信、顏之推的傷 痕書寫與敘事美學〉,《清華學報》新 42 卷第 4 期, 2012 年 12 月,頁 625-656。 ◎(任選一章)王文進:《南朝邊塞詩新論》,臺北:里仁 書局,2000。 ◎(任選一章)田曉菲:《烽火與流星:蕭梁王朝的文學與 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10。
第四周、第五周 鄭毓瑜:〈文與明〉(收入《引譬連類》,台北:聯經 2012) ◎(任選一章)葛兆光:《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 仰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葛兆光:〈天崩地裂──中國古代宇宙秩序的建立與坍 塌〉,收入《葛兆光自選集》,桂林:廣 西 師範大學出版社,頁107-116。 黃錦樹:〈文與也〉,收入《論嘗試文》,台北:麥田出 版社,2016年,頁15-46。
第六周─第八周 鄭毓瑜:〈舊詩語與新世界〉(收入《引譬連類》) 鄭毓瑜:〈博物連類與博覽會〉(收入《姿與言: 詩國革 命新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17年) 高嘉謙:《遺民、疆界與現代性:漢詩的南方離散與抒情 (1895-1945)》(台北:聯經2016) 〈導 論〉
第九周、第十周 ◎(任選一章)陳國球:《抒情中國論》〈導論〉及其中任 一單元(香港三聯,2013) 王德威:〈「有情」的歷史〉(收入《現代抒情傳統四 論》,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1) 黃錦樹:〈抒情傳統與現代性:傳統之發明或創造性的轉 化〉,收入《抒情之現代性》
第十一周─第十三周: 《節奏、措辭與姿態──漢字與詩文詮釋》專輯(共有葛 曉音、蔡瑜、鄭毓瑜、劉正忠四篇文章) 及其導言(《清華學報》新45卷第一期2015/3) 《文學革命百年紀念專輯:意象與媒介》專輯(共有吳盛 青、許暉林、鄭毓瑜、陳國球四篇文章) 及其導言(《政大中文學報》第26期,2016年12月) ☆★※注意:以上兩個專題由兩位同學負責,各選三篇分 為兩周導讀☆★※ 鄭毓瑜:《姿與言》導言指定閱讀待補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週次日期單元主題
第1週2/22(續)「抒情」原論
第二單元:「抒情」與「時空意象」 子題三:「空間意義與身分認同」
第2週3/01228連假 (提醒:下周二(3/5)敬請參與鄭老師於中研院的演講「連與斷:詩國革命的傳統與現代」,作為3/22的補課)
第3週3/08(續)「抒情」原論 第二單元:「抒情」與「時空意象」 子題三:「空間意義與身分認同」
第4週3/15第三單元:文學典範的生成與重構(「抒情」如何成傳統?) 子題一:「文與明──典律的反思與建構 」
第5週3/22教師出國開會,停課一次。請同學出席3/5晚間於中研院的演講作為補課,相關資訊如下: 【108年知識饗宴—王世杰院長科普講座「連與斷:詩國革命的傳統與現代」】 3主講人:鄭毓瑜院士(科技部人文司司長、國立臺灣大學講座教授) 4主持人:黃進興副院長 ὕ6時間:108年3月5日(星期二)晚上7:00-9:00 Ἶ2地點:本院學術活動中心2樓第1會議室 Ἲ5影音直播網址:http://app.sinica.edu.tw/videosrv/online.php
第6週3/29第三單元:文學典範的生成與重構(「抒情」如何成傳統?) 子題二「越界的漢詩──晚清中日漢詩的討論」 導讀:湯青妹
第7週4/05春假
第8週4/12第三單元:文學典範的生成與重構(「抒情」如何成傳統?) 子題二「越界的漢詩──晚清中日漢詩的討論」 導讀:孔約納、周貝迪
第9週4/19教師出國開會,停課一次。
第10週4/26第三單元:文學典範的生成與重構(「抒情」如何成傳統?) 子題三: 「典範的挪移與改寫──抒情如何成『傳統』」 導讀:張嘉珊、郭彤恩
第11週5/03第四單元:「抒情傳統」與漢語「新」詩學的建立 子題一:「文法、修辭與意義」 導讀:邱京
第12週5/10第四單元:「抒情傳統」與漢語「新」詩學的建立 子題一:「文法、修辭與意義」 導讀:林晏鋒
第13週5/17期末論文大綱報告(一)
第14週5/24期末論文大綱報告(二)
第15週5/31林餘佐、郭哲佑新詩創作對談
第16週6/07端午節
第17週6/14期末論文大綱報告(三)
第18週6/21繳交期末論文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