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游记(一)——西湖、争吵、雨至
首先,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游记,且完全不具备旅游指导意义(甚至参考意义),我美学方面才疏学浅,描述自有种种不足,请诸位不必纠结其中。

在驾校学完科目二,看在假期时日不多,而妈所办的学校(暑假班)也已经放假,便约好了一起去杭州玩,我本想同学一起出行,只是交友不慎,大多人都很清淡悠哉,并无闲钱独自旅游,又念妈从没乘过飞机,没去过远处的城市,恐怕老后将失去远行的精力,便也把我人生第一次远行经历用来陪同妈。我自以为这样人生无憾,一切完美得当。
和妈一起慌慌忙忙奔赴成都双流机场,第一次到机场,没头没脑地逛来逛去,各地的人都集聚在这儿,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机场是世界集散地,在其中可管中窥豹,瞅一小眼世界是什么样子。
来到检票口,被告知座位临时更换为头等舱,走进去,很气派,空乘服务之殷勤使我一瞬感到自己阶级提升,但实际上我连座位安全带都不会松,只是松了口气,装作自己是常坐头等舱的阔户,调整了一会儿座位,便躺下准备睡觉。可空乘叫醒了我,说是有晚餐,大概是头等舱特权,然后还有一杯橙汁和不断续杯的茶水。你大可舒适躺下,穿上一次性拖鞋,假设自己生活在度假区。后边一男人操着口川式普通话大谈几百万元的"试水项目",这大概就是上层阶级的模样。
忽然尿急,便想如厕,问了空乘,知道了前后各有一个厕所,大概一个属于头等舱,一个属于经济舱。近便的头等舱厕所人满,便起身到经济舱的厕所。刚一出门,眼下就呈出一对对人脑袋,密密麻麻,鲜明对比于头等舱的悠闲舒适,忽然产生种身份倒置的眩晕感,又想到之后回程时坐在这儿的会是自己,便感悲凉十分。
飞机升天,真有种拨云见日之感,升上云层后,一片霓虹色的的天彩成了飞机的装饰物,随后远离城市,远处天边也只剩一抹阳,我惬意地躺下,料想抵达杭州之后,应已是凌晨。
穿透云雾,飞机猛地一落地,杭州萧山便到了,一出机舱,一股闷热便包裹全身,有别于西南之闷热,杭州之闷热干燥而少风,很是不痛快。而且,我与妈得领托运行李,我们都是初次乘机,对这些规矩自很不懂,我想充内行,一路领着妈去寻行李,我一眼便识出了远处行李的号码,只是我妈很不信任我,要询问工作人员,如此,便是争吵,我争吵明显的事实,她争吵我假装内行,谁都不作承让,然后无聊地互相谴责,我谴责她不会独立,她谴责我不尊重人。总而言之,家常便饭,出行之时我便料到一定会有争吵,只是没料到发生得如此之快,结束得也很快,行李不一会儿便到了,领了行李,就没有争吵的意义了。
第二日,出门,去西湖,我引路,母随其后,她看着杭州老旧的高楼和平房,可能觉得这里不像想象中那么繁华,便时时抱怨,且天气闷热,我想着我们只需步行几百米乘地铁,但她不愿意走,她要打车。一辆快车大概十多块钱,而地铁只需四块。我跟她算了笔账,又再三提醒地铁站只有几十米的距离,这样一个小谎,就彻底说服她顶着太阳到地铁站去,即便她发现路比想象的远,但念在已行至半程,也不会再想打车的事。我暗自佩服自己聪明,又很恍然,或许我根本不该和妈一起出行,我的固执,与妈的固执,两种形态的固执碰撞在一起,异常可怕。
谈谈西湖吧。初见西湖,一切都很平淡,那树、那人、那水、那远处的岛,好像都很熟悉,公园模样的。但当我走近,才发现这里不只是简单的景物拼接,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譬如当我悠哉地走在湖边时,会有群鸟飞临我身边的树木,它们在上面筑了巢,还有些鸽子,舒服地行走在地面上,人们投食,但不争相。甚至于看到一只松鼠,直接从树上爬下来,跑到人群中去。在我们那边,松鼠只会出现在山上,且遇人则溜,而在这里,人与自然相处得是如此妥当。

再者,西湖除了游船与塔类景点,是完全免费的,它属于公共,而公共并未因此危及到此处的生态,所以你可以听见有人在西湖边上展露歌喉或跳舞,小情侣坐在临河长凳上说笑,志愿者搭上台子给人打冰水喝。这样一来,西湖便不再是其他景区那般单调,确切讲,你能从西湖里看到生活。

至于游船、雷峰塔等,与一般景区无异,所谓三潭印月,粗略一看,也就三个炉子样的石头立在水面上,且人山人海,合影人无数,真不知有何好看,倒是康有为那句"岛中有岛,湖外有湖"很有意思,为这片区域增添了联想的美感。谁料到康有为一百年前题下的对联,倒是给这座岛充盈了诗意?
后又前往雷峰塔,由于我对佛教、寺庙等几乎没有兴趣,且未曾看过《白娘子传奇》,故未能引起太多共鸣,于是以下叙述完全可以跳过:雷峰塔并不太高,只是爬楼异常难,因为人多,妈闲麻烦,想乘电梯,我告诉她乘电梯便兴致全无,失去了仪式感,她坚持,那便带她到了一楼,眼前景象甚为骇人,一群群人虫子蠕动般拥挤着前往电梯,排成了条蜿蜒的小路。妈见此状,便泄气了,老老实实去爬塔,爬塔人也多,但腿总在动,不至于无聊。


一层,一层,又一层,约摸十多分钟,便登了顶,母大喜,在外围观台上疯狂拍照,我则随便拍了点东西,然后吹着凉风,看着周围、以及脚下蔓延的人流大军。怎么评论景色呢?咱简约点吧——水很美,山很美,船很美,塔上与塔下的人,当然也很美。
离去时,也不过下午四五点,我们还想着继续去灵隐寺,却恰逢大雨,杭州的雨一下便倾盆,没得一点酝酿,一杯茶的功夫,路面上便积起了水。没带伞,我们便浑身湿透,只是在隐约的光影与风雾面前,祈祷着雨能快停。亏你雅安还有个雨城,和这边的雨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我们打车,却因此继续争吵,因为我要乘公交,她要打滴滴,滴滴很贵,我们住的地方并不远,所以我告诉她我坐公交,她乘滴滴打车。她无言以对,我胜券在握,谁也不让谁,闲站了一会儿,雨小了,感慨雨来得快走得快之时,两人匆匆迎着雨铁着面步行至旅馆,旅馆是一家有民国特色的"公馆",所谓民国特色,除了刷漆与廉价装潢外,还有本中华书局的《一本书读懂中华民国》,翻了几页,便觉索味,原来这就是民国特色。我们抵达"公馆"中途,打算买伞,妈却对伞挑来挑去,一切伞都不中意,我看来却都一个样,便争吵起来。伞到手,妈却不打,说给我用,我此时出离愤怒了,说:"你以为这样能表现你的母爱是吗?这样的母爱不实际又虚假,买了伞就打,不行吗?"
如此,伴着着渐渐奚落的雨,我们抵达了公馆。
MaxKi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反对竞技运动—赛事或其它夸耀 (1人喜欢)
- 马雅可夫斯基<<Гений-Толпа>>原文及Deepseek-个人翻译对比 (2人喜欢)
- R.I.P David Lynch:孩子般的目光 (4人喜欢)
- 享有不幸的自由——我的2024观影七佳 (2人喜欢)
- 神圣的世俗性:“意大利”及其死亡形象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