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后再看《楚门的世界》,才明白关住他的究竟是什么
原文转自:21年后再看《楚门的世界》,才明白关住他的究竟是什么
01
恐惧
想要把一个人困在原地,给他些恐惧就好了,他自然就会乖乖地自己画地为牢。
一个从小就梦想成为像麦哲伦一样的人,为什么会害怕海洋呢?
海洋本该是他的战场,可海洋却成为了他恐惧的本源。

创造者曾说, “他随时可以走,假如他稍有野心,假如他下定决心要查出真相,我们无法阻止他。”
这未必就是冠冕堂皇的假话。
这个巨大片场的出口一直都在,却被设置在了楚门最畏惧的海洋的尽头。
有些矛盾的可笑吧,创造者一边给楚门设置恐惧好彻底将他囚困,一边却给他在恐惧的另一头开了一扇小门。
真正关住楚门的,是他内心的恐惧。
真正可以解救楚门的,也只有楚门自己。

或许,我们的人生也像这个巨大的片场。
不同的是,我们是自己的创造者。
我们每个人也有着梦想,我们做着遥远的梦,幻想自己想过的生活,和想要成为的人。
我们想要逃离此时此刻所处的日子,因为它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只是我们不得不暂时忍受的。
恐惧,却也随之而来。
恐惧是一种本能,它是不断进化而来为了保护人类的手段,它保证人类生生不息地存活下去,而不是死在那些因肾上腺素暴增而犯下的鲁莽事儿里。
恐惧未必不是件好事,它让人在关键时刻理智又现实,毕竟行驶在那片看不见尽头的大海里,突如其来的风暴的确可以让你轻而易举的丧命。

很多事是相互的。
是周围的人不断地告诉你“桃源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还是你自己筛选出了渴望听到的声音。
当你尝试努力一把的时候,你发现一切是那么巧合地都在阻拦着你,你愤怒,却又感到奇怪的安心。
他们给了你一个可以放弃的理由,又或许是你一直想要得到的借口。

在电影的开头,楚门在镜子前自言自语,他分饰两角讲着两个攀登者的故事。
一个攀登者即将死去,他让另一个人把他的身体当作粮食。
这是楚门内心的两个自己,也是我们内心的两个自己。
一个死去,一个活着,可是究竟是哪个死去,又是哪个活着呢?

02
真实
“假如再也见不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这句经典的台词,楚门一共说了三次。

第一次是在故事刚开始的时候,楚门走出家门,朝着住在他家对面的一家三口打招呼,接着挤出了他夸张的笑脸。
这时的他看起来单纯又天真,躲避着狗打开车门,听着电台前往公司,买上一份报纸和一本时装杂志,再被双胞胎按在墙上强行打广告。
一切就像创造者安排的一样,没什么差错,除了从天上掉下了那个伪装成天狼星的影棚灯。

第二次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出逃的准备。
在镜子前,他变成了宇航员,把新登陆的星球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免费表演一次。”没错,这是楚门的戏中戏。
他走出家门,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和往常不同,这是他表演自己的一天。

最后一次,是在与这个虚假世界的告别之时。
楚门转过身,对着天空的创造者说出了那句:
“𝐼𝑛 𝑐𝑎𝑠𝑒 𝐼 𝑑𝑜𝑛’𝑡 𝑠𝑒𝑒 𝑦𝑜𝑢… 𝐺𝑜𝑜𝑑 𝑎𝑓𝑡𝑒𝑟𝑛𝑜𝑜𝑛, 𝑔𝑜𝑜𝑑 𝑒𝑣𝑒𝑛𝑖𝑛𝑔, 𝑎𝑛𝑑 𝑔𝑜𝑜𝑑 𝑛𝑖𝑔ℎ𝑡. ”
他像往常一样夸张的大笑,做了个优雅的谢幕动作,头也不回地走进了那扇漆黑的通往真实世界的小门。

当创造者听到这句话时,他愤怒,又震惊。
他愤怒于那个受他控制了三十年的人,再也不受他的控制。
他震惊于那个他看着出生,看着长大,一手塑造而成的人,那个他自认为 “ 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 的人,自己竟然并不是真的了解。

“我们看戏,看厌了虚伪的表情,看厌了花俏的特技,楚门的世界可以说是假的,楚门本人却半点不假。这节目没有剧本,没有提场,未必是杰作,但如假包换,是一个人一生的真实记录。”
创造者在片头这样介绍着他引以为傲的这部杰作。
但是,镜头里的楚门就是绝对的真实吗?
影棚里五千多个摄像头,360°没有死角地,24小时直播没有间断地拍摄,就可以真实记录下一个人的一切真情实感和所思所想吗?
他错了。
就像楚门说的那样, “你无法在我的脑子里装摄影机。 ”

在楚门的世界里,除了楚门,都是演员。
别人努力饰演着他们的角色,楚门也相同努力饰演着自己。
并不是因为他早已洞晓了一切,而是为了迎合这个世界,学会了隐藏起自己真正的内心。
镜头里的不过是他想表现出来的而已,又或者说,是他不自觉地表现出了别人想看到的东西。
而更多的,他的内心,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到底在想些什么,这些都是摄影机无法拍到的。

他那句口头禅似的问候语,他那扭曲着的夸张大笑,他害怕狗,被码头的海水吓得发抖,观众依靠这些东西拼凑出一个人来,给他定性为“这就是楚门”。
他偷偷拼凑出的照片,那个藏在地下室箱子里的秘密,这些楚门自以为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依然可以通过摄影机拍到,甚至在他怀念施维亚的时候,贴心地展示出回忆的片段。
但是,这就是完整的、真实的楚门了吗?

创造者在听到楚门最后说的这句话后,才恍然大悟——
自己花了三十年所想记录的真实也不过是自以为是的泡影罢了。
而那个他以为单纯又傻又胆小的人,已经有了足够的勇气和能力去迎接真实世界的虚伪和谎言。
是的,他输了,输得彻彻底底。

03
自洽
有人说桃源岛上的人,都挺不幸的。
楚门被骗了三十年,演员们也陪他演了三十年。
这倒也像极了现实中的两类人,一种不安于自己的平凡生活,另一种觉得平凡也是一种快乐。
越来越觉得,人生从来没有什么标准和定义。
自洽,才是最重要的。

马龙与楚门从七岁就成了彼此最好的朋友,美露打算和楚门生下他们自己的孩子。
事实上,他们和楚门一样,都被困在这个巨大的摄影棚里。
但是美露在采访中说, “我的生活不分公私,‘真人表演’是我全部的生活,‘真人表演’是典范的生活,是美满的生活。”
马龙在劝楚门留下时真诚地说, “我什么地方都到过,但都不及这里。”
抛开欺骗与演员的职业素养不谈,美露和马龙的人生都是可以自洽的,他们留下是因为内心真实的喜欢与接受,那这里就不是牢笼。
对于楚门来说,他内心有着忘不掉的“施维亚”,他可以勉强留下,但他始终不会真的快乐。

有人说,在创造者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父母的样子。
他们给孩子安排好自认为幸福的生活,却从来不会在意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每个人的人生或许只能靠着自己一步步走出来,就算是走错,就算是楚门走向了那扇漆黑的小门,那小门外的生活却令他失望、悲伤,那也该让他自己去体会、后悔,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剥夺他选择的权利。 记住,没有任何人该去决定你的人生,除了你自己,也没有人会真的在意。
就像结局里,观众们为了楚门鼓掌欢呼落泪,可一转眼,就有人问, “还有什么节目?看看还有什么?”
只有你自己真的明白,“施维亚”对于你,究竟意味着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