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典藏版”《宋词三百首评注》的几则疑似错漏
宋词三百首评注(典藏版)
王水照等 评注 倪春军 辑评
上海古籍出版 2018年7月一版一印

本文主要以《词话丛编》《词话丛编补编》《明词话全编》《历代诗话》“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汉语大词典》等为参考书,许多地方没来及得深入细致查核,可能存在似是而非,仅凭印象就改的情况,还请诸位不吝赐教。
另外,大部分我已经在
的读书笔记中贴过,当中有原文和引文的图片或者截图,欢迎移步参考:我对《宋词三百首评注(典藏版)》的笔记(61) https://book.douban.com/people/caoxiaohai/annotation/30314452/ 。
1.前言p5:据朱氏“重编稿本”补入8家11首词,查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上海神州国光社《宋词三百首笺》附录一,应为9家11首。
2.正文p3:“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查《词话丛编》p4243,应为“身世之戚”。
3.正文p5:“极尽悽惋”,应为“极尽凄惋。
4.同上页:“情极凄婉”,查《明词话全编》p5170,应为“情极凄惋”。
5.正文p12:“何如少游‘莺声碎’”,查《明词话全编》p4387,应为“何如少游之‘莺声碎’”。
6.正文p14注释4:“一枝春风千万枝”,查《全唐诗》p5239,应为“一树春风千万枝”。
7.正文p16:“末二句体物微妙(夏敬观《吷庵词评》)”,查《词话丛编补编》p3442及《词学》第五辑p197,此为评张先《醉垂鞭》“朱粉不须施”,而非《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8.正文p17:“子野不胜绻绻”,查《词话丛编》p24,应为“子野不胜惓惓”。另查《汉语大词典》,“绻绻”意为:“ 犹拳拳。恳切貌。” “惓惓”意为:“深切思念;念念不忘。”或“ 烦闷,失意貌。”相较而言,惓惓意思更妥当。
9.正文p18:“皆出于子野”,查《明词话全编》p4386,应为“皆出子野”。
10.正文p31:“‘重头歌韵响璁琤’……皆管弦家语也”,查《历代诗话》p292,应为“‘重头歌咏响璁琤’……皆弦管家语也”。
11.正文p32:“清黄苏《蓼园词选》”,查《词话丛编》,应为“清黄苏《蓼园词评》”。
12.正文p46:“末句参之‘点点飞红雨’句,一若关情,一若不关情,而情思俱荡漾无边。(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查《明词话全编》p5342,应为“末句参之‘点点飞红’两句,一若关情,一若不关情,而情思举,荡漾无边。(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13.正文p53:“绿阳楼外出秋千”,查同页正文,应为“绿杨楼外出秋千”。
14.正文p59:“言诸公春日多会于天伯园池,因念昔游,辄形篇咏。‘绿渠春水走潺湲……’”,查《能改斋漫录》,应为“言诸公春日多会于元伯园池,因念昔游,辄形篇咏。‘缘渠春水走潺湲……’”。
15.正文p59:“又所谓玉中之拱璧……”,查《明词话全编》p1135,应为“又所谓玉中之蜡璧……”。此处“蜡璧”疑误,查《白雨斋词话》《花庵词评》《云韶集辑评》等,皆作“珙璧”,意同“拱璧”。
16.正文p70:“喁喁如见儿女私语……”,查《乐章集校注》p55,应为“喁喁如儿女私语……”
17.正文p77:“东坡云:‘世言耆卿词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渐风霜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查《侯鲭录》p183,应为“东坡云:‘世言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18.正文p105:“于人如此认取,何必红绡里来”,查《明词话全编》p4325,应为“有人如此认取,何必红绡裹来”。
19.正文p110:“画家大斧破,书家孽案体也”,查《明词话全编》p4402,应为“画家大斧皴,书家擘窠体”。 按: 皴,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淡干墨涂染以表现山石纹理,峰峦折痕及树身表皮的脉络、形态。《字汇补皮部》:画家有大斧皴、麻皮皴诸法。 擘窠:写字、篆刻时,为求字体大小匀整,以横直界线分格,这叫做擘窠。
20.正文p117:“歌赤壁之词,使人抵掌激昂,而有未揖中流之心。(宋曹冠《燕喜词序》)”,查丛书集成本《燕喜词》,应为“歌赤壁之词,使人抵掌激昂,而有击楫中流之心。(宋陈*(字拼不出来,总之不是曹冠写的)《燕喜词序》)”。
21.正文p120:“一起真如太原公子褐裘而来。”查《词话丛编》p1552,应为“ 一起真如太原公子裼裘而来。” 按:裼裘,泛指袒露里衣。形容不拘礼仪。
22.同上页:“今人不知词,动讹……” ,查《词话丛编》p573,应为“今人不知词,动訿……”。
23.正文p124:“歌枕钗横云鬓乱……”,查《历代诗话》p344,应为“欹枕钗横云鬓乱……”。
24.同上页:“及兹遂凄凛,又作祖年悲。”查《苏诗补注》p227,应为“及兹遂凄凛,又作徂年悲。” 按:徂年,流年、光阴。
25.正文p133:“句亦瘦逸……”查《词话丛编》p4323《大鹤山人词话》,应为“琢句亦瘦逸……”。
26.正文p139:“其词寄讬深远……”,应为“其词寄托深远……”。
27.正文p141注1:“唐代黄庭坚……”,应为“宋代黄庭坚……”。
28.正文p142:“曰‘斜风吹’……然自清迥出……”,查《词话丛编》p3041,应为“曰‘斜吹雨’……然自清迥独出……”。
29.正文p151:“晃无咎”,应为“晁无咎”。
30.正文p154注4:“《遣怀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查《李商隐歌诗集解》,应为“《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
31.正文p186:“舅氏张仁仲宰武康,往,煇见留三日……”,查《清波杂志校注》p396,应为“舅氏张仁仲宰武康,煇往,见留三日……”。
32.正文p194注9:“恨如春草多,事逐孤鸿去”,查《樊川文集校注》p116,应为“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33.正文p201:“‘闲寻旧迹’以下,不沾题而宣写别怀……”,查《明词话全编》p5382,应为“‘闲寻旧迹’以下不沾题,而宜为别怀……”。
34.正文p204:“自非他人所能到”,查《词话丛编补编》p1475,应为“自非他手所能到”。
35.正文p207:“美成词大半皆纡徐曲折制胜”,查《词话丛编补编》p1478,应为“美成词大半皆以纡徐曲折制胜”。
36.正文p208注7:“哀而不泣曰唏嘘”,查《扬雄方言校释汇证》p26,应为“哀而不泣曰唏”。
37.正文p209:“今之人,务为欲别不别之状……能使华骢会意……”,查《明词话全编》p5377,应为“今之务为欲别不别之状……能使华骝会意……”。
38.正文p223:“而惊醒泪落”,查《词话丛编》p3052,应为“而警醒泪落”。
39.正文p233注2:“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查《刘禹锡集》《全唐诗》,应为“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40.同上页注3:“艇子打两桨,催道莫愁来”,查《乐府诗集》p698,应为“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41.正文p234:“郢中倡女尝择—人名以莫愁”,原书中“一”变成了“—”(一字线)。具体见:《宋词三百首评注(典藏版)》的笔记-第234页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71861933/
42.正文p235:“在融化古人诗句……可见词中三昧”,查《词话丛编》p4307,应为“在善融化古人诗句……可见此中三昧”。
43.正文p236:“闻之仓皇出奔”,应为“闻之仓黄出奔”。
44.正文p237:“乃竟验如此”,应为“乃尽验如此”。
45.正文p240注6:“‘观汉宫’二句:化用唐代韩翱……”,应为“‘又见汉宫’二句:化用唐代韩翃……”。
46.正文p250注3:“《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一)”,应为“《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二)”。
47.正文p262:“有约漂泊,与无约全同矣”,查《明词话全编》p1149,应为“有约飘泊,与无约仝矣”。
48.正文p264:“(明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应为“(宋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
49.正文p273:“自王省丁忧归山东”,应为“自书省丁忧归山东”。
50.正文p287注9:“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应为“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1.同上页:“《刘先珊〈留云借月庵词〉》”,应为“《刘光珊〈留云借月庵词〉》”。 按: 刘炳照,原名铭照,字伯荫,又字光珊,号薲塘,又号语石,晚号复丁老人。清朝诗人、词人。
52.正文p289:“倡、偈”,应为“娼”;“蹙额”,应为“蹙頞”;“累”,应为“屡”;“奉命”,应为“承命”;《挥麈余录》,应为《挥麈余话》。 按:详情见《宋词三百首评注(典藏版)》的笔记-第289页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73036862/
53.正文p296:“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斜阳”,应为“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
54.正文p305:“盖千古—人而已”,此处“一”,依旧输入为“—”(一字线)。 按:详情见《宋词三百首评注(典藏版)》的笔记-第305页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73743682/
55.正文p307:“清黄苏《蓼园词选》”,查《词话丛编》p3070,应为“清黄苏《蓼园词评》”。
56.正文p311:“睠怀”,应为“眷怀”。
57.正文p346:“不必十分经意,只新手写去……古人词焉得不望而却步”,查《词话丛编补编》p2007,应为“不必十分经意,只信手写去……古今词人焉得不望而却步”。
58.正文p353:“或者俞文蔚”,应为“俞文豹”。
59.正文p365:“其妙食人不可思议”,查《词话丛编补编》p2166,应为“其妙真令人不可思议”。
60.正文p383:“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工”,应为“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
61.正文p385:“炉韝”,应为“炉韛”。 按:韝,古代射箭时戴的皮制袖套;韛,古代用来鼓风吹火的皮囊:“敌人有伏地道内者,便下柴火,以皮~吹之。”
62.正文p404:“一川银浪,九霄霄珂月”,应为“一川银浪,九霄珂月”。
63.正文p417:“常识弦上”,应为“常积弦上”。
64.正文p434:“悰(cōng)”,应为“悰(cóng)”。
65.正文p454:“西子衾裙拂过来”,应为“西子衾裾拂过来”。
66.正文p462:“赵京尹与 𥭜重建”,应为“赵京尹与𢤉重建”。 按:𢤉,同“筹”。
67.正文p462:“城邑邸墟”,应为“城邑丘墟”。
68.正文p465注6:“渭水涨腻”,应为“渭流涨腻”。
69.正文p485:“峡猿之唱”,应为“峡猿三唱”,见《明词话全编》p4448。
70.正文p503:“与碧山自出一手”,应为“与碧山如出一手”,见《白雨斋词话》p1194。
71.正文p513:“碧山天香《龙涎香》”,应为“碧山《天香·龙涎香》”。
72.正文p518:“《小雅》诽而不乱”,应为“《小雅》怨诽不乱”,见《白雨斋词话》p1189。
73.正文p529:“巧匠端山骨”应为“巧匠琢山骨”,见《词话丛编》p683。
74.正文p536:“深稳妙雅……亦不落绝旬,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人也”,应为“深妙稳雅……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见《词话丛编》p622,其中“一”误输入为“—”(一字线)。
75.正文p539:“闰情绝调”,应为“闺情绝调”,见《词话丛编》p721。
76.正文p541:“余自辛亥上元”,应为“余自乙亥上元”,见本书p488;另见《全宋词》p3229。
77.正文p570:“授承旨郎”,应为“授承直郎”。
写这么多,并不是为了说明什么,只是希望书业的工作者能对自己的工作多一些热情和敬意,毕竟书印出来是会有人读的呀。
谢谢大家耐着性子读完我这拖沓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