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
今年暑假,在老师的推荐下,作为一名科幻迷的我翻开了一本阿西莫夫的科幻巨著——《银河帝国:基地》。 作为系列小说的第一步,这本书的一开头就很有代入感,《银河百科全书》 煞有其事地介绍道:“哈里•谢顿:……生于银河纪元……”,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勾起了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紧接着,便从盖尔•多尼克的视角,逐渐揭露了谢顿的预言以及他的整个计划,最终引出了整部小说的发展。虽然本书的格局非常之大,但其间也不乏对细节的刻画,比如进行“超空间跃迁”时的场景与感受等。 这本书中的数据以及场面等都非常宏大。时代的变迁都是以千年、万年作为单位。例如谢顿所预言的银河帝国毁灭之后无政府状态的时长就有三万年之久,而谢顿的措施缩短后的这个时期也有一千年(预言中),同古代长几十年的朝代更替相比,这段时间简直太长了。而地理上的规模也是极其巨大。一个行星在书中就相当于现在意义上的一座城市,可想而知,银河帝国是一个多么壮大的帝国。这样宏大的数据不断地冲击着读者,令读者不得不佩服阿西莫夫的想象力与他的大局观。 但是,这样长的时间与地点的跨度却并没有使小说变得冗长。作者对于小说详略的把控也非常得到位,有些章节之间的跨度很大,却也没有使小说变得不连贯,反而还留给了读者很多想象的空间。 某位伟人说过:“想象力是人类唯一可以与上帝媲美的东西。”(大意如此,具体我也不记得了)阿西莫夫将人类的想象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不得不说他是人类的骄傲,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璀璨的名星。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