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杨丽萍双人舞〈雀之恋〉有感
2019.8.28
几日前,上网浏览新闻时瞥到一则小标题有网友评论杨丽萍为了舞蹈什么都豁出去了,并附有一张杨与其男弟子贴面相拥的剧照。当时并没觉得什么,因为杨丽萍为了演孔雀舞保持身材,不结婚不生小孩苦行僧式长期减肥的讯息众人皆知。为了主题表达与艺术效果,在观众的众目睽睽之下与男舞者以假乱真的亲昵舞蹈行为在如今这个真实的性开放时代算得了什么呢?我觉得那是不懂艺术的阴暗小人的无稽之谈。想象中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我连去点击阅读的兴趣都没有。
在〈鲁豫访谈〉杨丽萍专辑的节目中,我见识了负有盛名的“月亮宫”,那是杨丽萍委托大理才子赵青所设计的寓所。无数的奇花异草点缀着房间,更有羡煞鲁豫的露天小花园和以供主人做瑜珈之用的临水玻璃房,更有甚者,闲步迈下石阶,是临海的小码头,若有船只,可以随时出海。“月亮宫”三面环水,内部陈设别致闲雅,植被花草随处可见,真乃水上仙境一般。以至于观看结束后,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每想起,存有不真实之感,有欲望把节目从头至尾再仔仔细细毫无遗漏地观赏一遍。有一天,偶然间心血来潮,我真得特意从网上又翻出了那一集,跟随进度目不转睛地观看,捕捉到了建筑设计及室内陈设中所有的靓点与点睛之笔,初次印象中的人间仙境——“月亮宫”的缥缈幻影终于点点滴滴汇聚成现实风景,大大满足了我一直以来未被填满的好奇心。
早在十多年甚至可能二十多年前,我就曾欣赏过孔雀舞中的经典《雀之灵》。一轮巨大皓月映照下的窈窕身姿宛如剪影让我至今印象深刻,还记得起舞时那轻盈灵动的身段,以及孔雀舞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之一——纤弱双臂柔若无骨的波浪形颤动。1998年央视春晚杨丽萍表演舞蹈类节目〈梅〉,她一袭红裙裹身在众多白衣舞伴的衬托下把梅花迎霜傲雪、凌寒独放的坚贞品格演绎得淋漓尽致。许多年过去了,印象还在,可见当时其舞艺就已炉火纯青。
昨日黄昏独自个散步在林荫道上,思绪游离,蓦然间起了欣赏歌舞的兴致,(最近的〈这,就是街舞〉第二季就已让我足足嗨了一把),于是因那一瞥对网友的评论联想到了杨丽萍和她的颇有争议性的〈雀之恋〉。刚到家,我就上电脑仔细搜索了一番,阅览了多条讯息后才知道早在2012年的央视春晚上,她就已经和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演员,也是一流的现代舞蹈家王迪合作过,梦幻演绎了〈雀之恋〉。每年除夕夜的央视春晚我是年年看,但又年年看不完整,也许〈雀之恋〉上演之时,我早已因夜寒熬不过瞌睡而躲进被窝早早进入了梦乡。〈雀之恋〉后来被评为当年春晚最优秀的节目,直到昨日我完整地看完了录像,才知道为自己弥补了一个多大的遗憾!蓝色调的舞美背景让节目显得诗意十足,现代人体彩绘艺术的运用和震撼的舞美设计使得整个节目自始至终意境完美。舞蹈动作的编排是舞蹈节目的核心部分,一个作品的好坏成败多在于此,它让演员通过肢体艺术配合背景音乐把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展现在观众面前。〈雀之恋〉打破了以往孔雀舞的套路与窠臼,得到了全面的创新,不由得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种高贵优雅的鸟种,雌雄孔雀间的两情相悦,缠绵与爱恋被两位一流的艺术家凭借炉火纯青的技艺演绎到了极致。近五分钟的舞蹈从头至尾完美无暇,让我完全沉醉于一流的艺术享受之中。最初的造型是在鸟鸣啾啾声中两演员以粗长茂密的蓝色羽尾摭掩全身,形成拱形的枝叶丛林,接着男女各以一臂相对伸展,细长的五指做孔雀头造型,游戏斗趣,互啄交流,而后相依相抚,此时鸟声轻脆婉转,一对自在的林中孔雀在欢快地缠绵细语。随后雌孔雀骄傲地昂起头颅,挺身而立,雄孔雀瞬间为之吸引,男演员上半身显露,昂首凝视上方的雌孔雀。几乎在同一时刻随着双方漂亮的尾羽一掀一扬,男女演员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他们上半身几乎赤裸,仅以人体彩绘描饰,头部也绘以同一色系的彩妆,下半身则系着缀有羽眼的呈绒羽状粗长茂密的蓝色尾屏。漂亮的孔雀蓝与深邃的舞台背景构成了如诗如梦的画面。他们开始相对起舞,灵动有趣。令人叹服的是起始至此的一长串清脆空灵的鸟鸣并非配乐,而是出自男女演员的口技表演,其中的难度非同一般,因为除了单纯的口技表演难度之外,两舞者还要解决自身运动时的气息顺畅问题,否则那种以假乱真的鸣叫是无法表达得如此悠扬透彻的。舒缓的音乐声响起,舞蹈转入抒情阶段,两孔雀时而相互偎依亲昵,时而含情对视,难分难舍。其中有二小细节的设计处理让我感觉妙不可言,其中之一就是当雄孔雀逗引雌孔雀,雌孔雀专注地凝望着雄孔雀,十指轻翘,双臂轻柔愉悦地上下摆动、辗转脖颈带着好奇、探究的表情靠近雄孔雀,然后调皮地用嘴啄雄孔雀胸部,雄孔雀配合着胸膛随之起伏,表达了对雌孔雀的示好以及在异性面前展现自己雄健身躯的欲望。这一小段舞蹈把陷入情网的雌孔雀描绘得可爱之极,犹如恋爱中的少女般天真烂漫。另一细节就是当雌雄孔雀两情相悦欲好合,雄孔雀微微一笑,两舞者旋转腰肢倾斜着身子呈螺旋状不断贴近,即将接触亲吻时,雄孔雀突然羽屏一甩把雌孔雀包裹入怀,在观众面前遮掩得密不透风,但见垂直而下的羽屏轻轻抖动,这时的含蓄处理更加激起了观众对这一对相媚好的鸟儿的亲密行为的无限暇想,恰到好处地小小意淫了一把。音乐由轻婉折入节奏强劲鼓点击荡时,雌雄孔雀开始相对劲舞,激情迸发,充沛的生命力展露无遗。雌孔雀身姿袅娜,轻盈灵动,雄孔雀肌肉健硕,孔武有力。尽兴后,音乐又回转入悠扬舒缓,温情脉脉中一对孔雀肩并肩反手相牵,四臂在身后左右波动,背向观众缓步前行,这大该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象征性表现吧。立定后,两人各展一手臂作翱翔状,那就是比翼齐飞了。这时,我突然想到前面片段中有两舞者在类似流水淙淙的音乐声中双手相交相抚,手指如流水般波动又似在弹奏琴瑟的情节,当时没看懂,现在想来应该指的是高山流水或是琴瑟和鸣了,也有可能两种意味兼有之。在最后一段对舞后,雌雄孔雀一俯一仰,四臂在伸展颤动中相接合,舞台的电子背景呈现出孔雀开屏的美丽画面,节目正式结束。
节目虽已结束,我却意犹未尽,之后又多次点击重播键回放了好几遍。在我看来,舞台上的杨丽萍确实已化身为孔雀精灵,她把鸟类的灵动,孔雀的高贵与拟人化的雌雄鸟类之间的倾慕爱恋结合得天衣无缝。这种拟人化的异性之恋包括了许多人类所崇尚的美好情感,如高山流水遇知音,琴瑟和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志同道合、比翼双飞等)。被用心演绎的“雀之恋”相比于人之恋,更为自然、真实、不做作,已臻于真、善、美的完美境界。雄孔雀的演绎相对略逊一筹,只强调了雄性特征,在情感抒发方面似乎完全缺位。后来,我搜索了男舞者的资料,没想到看到的是一张帅气中带着文雅的脸庞,双目有内涵。原来,他叫王迪,是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演员,也是08年北京奥运会上半场《灿烂文明》第一个节目《画卷》的独舞演员,曾演过《玉鸟》、《钟鸣楚天》、《苏武》、《吾爱吾声》等多部作品,多次获得舞蹈类大奖。我的兴趣顿起,好不容易觅到了一部独舞《苏武》的视频,观看下来,赞叹不已,舞者扎实的基本功加上一气呵成的流畅编舞,把苏武牧羊的孤苦寂寞与思念故国亲人的忧愁划分为一片段,又把苏武内心不辱使命的雄心壮志与忠贞爱国的情怀分为另一片段,这是凄苦的现实与昂扬的理想与意志的对比与写照,两种片段风格完全不同,多次切换,一系列创意纷呈的编舞动作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男舞者步步到位,且贯连得流畅自然,没有丝毫闪失, 其对苏武的演绎,远远高于雄孔雀舞的水平。也许孔雀舞专属于杨丽萍,不是王迪的强项,后来细看之下,发现男舞者的基本功扎实,动作到位,尽管情感抒发方面有欠不足,总体来说也是瑕不掩瑜。
当我看完第一遍时,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轻叹,这声叹息即刻被主观的我捕捉到了,心中一惊,躬身自问,这里面到底透露了什么样的信息呢?是对纯美爱情的向往与求之不得的遗憾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之所以说是,纯美的爱情是人间稀有的珍品,人人都想得到,但是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好运气。之所以说不是,相对于青春期那个严重缺乏安全感、视爱情为生命中之最重的小女生,已随岁月流逝转变为以家庭为中心,业余时间致身徜徉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娱自得者。
年轻时愤世嫉俗,什么都看不惯,自己活得很累。经历几番世事后,心智才逐渐成熟,心态也变得平和。我依旧崇尚真善美 ,也愿意相信“略带功利性的婚姻会更容易维持且长久”的言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环境,而鸟类在大自然中休养生息。所以,我们愿意借用孔雀这类高雅的鸟种把我们人类所向往的异性间的爱恋描摹得如此纯美。我的叹息其实是对“雀之恋”的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欣赏而理性上又觉得它有不食人间烟火味过于完美的矛盾复杂感受。但是它给予我们美的启示。实际生活中我遇到并领悟过许多相类似的叹息,大多出自已经社会历练日趋睿智的人之口,叹息中实际包含着现实与理想的碰撞与妥协。
央视春晚上近五分钟的双人舞《雀之恋》浓缩了太多内容,若要真正懂得并欣赏它,非得重复来回地看上多遍才能递进地了解与逐步地满足,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就是如此经得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