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日记(一)在马耳他的斑驳时光里是湛蓝色与土黄色的印记
@2019年7月10日--7月14日
有人说,意大利这只插入地中海的长靴无意间掉落了一颗铆钉,便成了马耳他。

如果你打开世界地图,在意大利的南端,西西里岛的附近,能看到一个小小点,那儿便是欧洲的后花园、度假胜地---马耳他。
马耳他是一个微型国家,坐落于欧洲南端,被称为“地中海的心脏”。马耳他自北向南主要由戈佐岛、科米诺岛、主岛组成,虽然是三个岛,但是一天之内足可以绕一圈,可见马耳他之小。
7月,正值地中海的盛夏,热烈的骄阳肆意的拥抱大地,连空气都被炙烤的快要灼焦了。我想我是鼓足了勇气,才会奋不顾身背上行囊前往地中海。但此行绝对值得。
一、初识马耳他
仍记得第一次知晓马耳他,是因为看了一篇旅游类的文章,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国家的名字听上去很奇怪,此前也未有听闻,离我好远。当我在夜幕里踏上马耳他的土地时,一股热浪迎面袭来。机场前伫立着笔挺的棕榈树,像是在提醒我,我来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气候带。

马耳他的公交车让我有种很熟悉的感觉,原来在地球的另一端,这里的人们出行的公共交通是我国的金龙品牌大客车。坐上公车,才亲身体会到什么叫做“九曲十八弯”,由于特殊的地形,岛国马耳他的道路弯曲绵延,转弯幅度不容小觑。夜幕里隐约看不清楚马耳他的建筑色,我提着背包去往住处,在静谧的夜里睡去。
二、海天交汇里 我看到了马耳他蓝
马耳他的道路依偎着海岸线,在马耳他待了四天,我都是搭乘公共交通,除了便宜划算,还能够欣赏无穷的海岸风景线。道路不平坦、弯道超乎想象,但你永远都想不到下一个弯道后会有怎样惊艳的海岸风景。如果想要自驾确实考验车技。
帆船停泊在海湾里、海鸥拍打着翅膀在上空盘旋,人群在海岸嬉戏,那就是海湾的样子;雄壮的海岸催生着雄伟的岩石,站在悬崖边能清楚地听见海浪与海鸥的对话,远处的船只只剩下一个影子,仿佛去到了海的那一边,那就是海岸悬崖的样子;四周没有熙攘的人群,我看见了最壮阔的地中海海面,海风是咸的,海水是蓝的,凸起的石灰石穹顶隐藏着”蓝洞“,看上去似乎坚守着很多的秘密,那就是地中海的样子。

当我抵达科米诺岛上的“蓝湖”时,我看到了那里的水蓝的太不像话了,清澈见底的蓝,青翠、没有杂质,像是上帝的调色盘打翻后滴落的一抹蓝薄荷。我被蓝湖的水震撼到了,原来荒芜的科米诺小岛,竟然是最富有的享有者。
因为《权力的游戏》而闻名遐迩的“蓝窗”在马耳他的戈佐岛上,蓝窗已经与2017年3月永久坍塌,两年后我到达了蓝窗,石灰岩形成了海岸依旧壮美,只是少了蓝窗。坍塌后的蓝窗另一半依然挺立,诉说着大自然的爱与无奈。蔚蓝的海水不断拍打着岩石,穿着比基尼的金发女郎在岩石上行走,海风吹拂她的头发,是温柔的、也是肆意的。


我找了一块岩石坐下,已是黄昏时分,海天一线处由于强烈的阳光有些模糊不清了,太阳还没有下去,在热浪和海风里我的身体像是与大自然对话,倾听海风的呐喊、海浪的执着。
三、土黄色的建筑基调 凝住了时光
从马耳他主岛的最南端一路向北,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一边是蔚蓝海岸,一边是土黄岩石。这一路,我看到了建筑物以土黄色为主,路边是土黄色的石灰石堆砌的低矮石墙。

搭乘游轮抵达戈佐岛,土黄色尤为强烈,给我带来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整座戈佐岛没有现代化建筑元素,土黄色房屋伴着土黄色的岩石,马耳他人保留了岛上最原始的风貌,没有开发的区域呈现的就是杂草丛生、仙人掌为主的原有状态。我在岛上待了一天有余,以维多利亚城为中心,随意闲逛。路过的每一条街巷、每一个房屋,似乎都是行走在斑驳的时光里,我似乎也远离了现代化,忘记了时间。
返回主岛后才重新感受到烟火气,夜幕降临后,斯利马的圣朱莉斯安湾很是热闹,与戈佐岛的静谧迥异鲜明。

中世纪的古城姆迪娜和首都瓦莱塔仍保持着土黄色的建筑基调,那抹土黄色处处透露着中世纪的沧桑印记。我走过瓦莱塔的每一条街巷,高低绵延,感觉自己已然徜徉在电影盗梦空间的折叠城市里。在落日时分,遥望瓦莱塔对面的”三姐妹城“,落日余晖映照下,海湾熠熠生辉,三座小城安静祥和,我久久不愿离去。那是在马耳他的最后一晚,我静静地坐在那里,任海风拂面,在瓦莱塔等待夕阳西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