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悲观,自杀不是唯一的方式
文|豆豆 编|唐风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最近参加的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年会》,学会中分享到,每一个自杀成功者的背后都有20个人自杀的尝试,虽然从1995年到现在的大数据表明,自杀率在逐年下降,但还是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在医院、高校、心理工作中,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都是重要的课题。

2
了解更多关于自杀的因素和信号,对发现、预防、减少自杀成功来说是有用的,其中在精神疾病中,抑郁的自杀率是最高的。
我国MDD(重度抑郁)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概率中自杀意念总生存期发生率为53.1%、自杀计划总生存期发生率为17.5%,自杀未遂总生存期发生率为23.7%。
因此,理解抑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杀,不仅仅是专业人员需要,非专业人士多了解也可以及时觉察到自己和身边人的异样,尽早进行干预。
3
首先我们来看看抑郁症自杀意念独立风险预测因子: 哭泣、无助感、无价值感、绝望、烦躁不安、自残、失去控制感、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嗜睡、感觉系统出问题、现实解体、内疚感、自杀企图、男性、抑郁总病程长。
存在这些因子都可能成为“自杀”高风险的监测点。
如果自己或是观察到身边的人出现这样的情况,建议及早关注自己的状态,寻求帮助。
同时,我们会发现,经常听到抑郁,但是却不知道什么是抑郁。
所以我们接下来对抑郁做一个了解。
4
和焦虑一样,抑郁发作时我们会出现认知、行为、胜利、情绪症状: 抑郁的认知症状包括自我批评、无望感、自杀思维、难以集中注意力、消极思维等几个方面。
行为变化包括回避与人接触、娱乐减少、难以开始做事等。
生理症状包括失眠、睡眠增多或减少、疲惫、吃得过多或过少、体重变化等。情绪症状包括悲伤、易激惹、愤怒、内疚、紧张等。
除了这些症状外,抑郁思维也是评估抑郁的重要参考,抑郁者常出现以下几种思维方式:
1、关于自我的消极思维几乎所有抑郁的人都有自我批评的思维。这些思维具有破坏性,因为他们会导致低自尊、低自信,以及糟糕的人际,它会阻碍我们向上的动力。
2、关于生活体验的消极思维以消极的方式来看待自己当下的生活体验,是抑郁思维的另一个特征。通常,我们不会仅从表面评价一件事,我们总是会对发生的事情做解释,可能是正解也可能是误解;对于生活体验的另一种消极思维是,对消极事件的记忆总是比积极或是中性事件的记忆清晰得多。
3、关于未来的消极思维处在抑郁状态时,我们会对未来充满非常消极的想象。这种对事件走向的消极预测称为“无望感”,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我们就会采取自杀。
5
当我们为某事感到悲伤时,这就是在提醒我们这件事对你很重要,实在帮助我们理解生活的意义。 因此,即使我们觉察到了“我可能抑郁了”这样的思维,也请不要悲观,有很多的方式可以解决,自杀不是唯一的方式。
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关注公众号“渡仁心理”
我是渡仁心理的小渡渡,有需要帮助的直接联系我哦~微信号:13308223132,验证信息“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