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肉的时候应该想到有人喝不上粥
十年前,国博“启蒙的艺术”特展门票10元,大概是观众数量不如预期,中途改为周日免费,再后来改为完全免费,整整一年也只有50万观众,这个观众数量跟这样一个空前绝后的特展是不匹配的。另外,国博引自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道法自然”特展门票20元,再比如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的特展门票通常是30元,这就已经是当时的特展门票价格上限。 十年后,各大博物馆从国外引进的收费特展门票是50元起步,100元很常见,150元甚至更贵也不稀奇。也就是说十年之间,门票莫名其妙就窜涨了五倍,但是同期的GDP并没有涨五倍,平均工资也没有涨五倍,一张电影票或者一碗热干面的价格更没有涨五倍。与价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性价比越来越差的内容,目前国内商业化运作的所谓艺术展越来越频繁,连带非商业化运作的正规艺术展在内的各种艺术展的宣传越来越夸张,动不动就史无前例、价值连城、大师云集、传世名作齐聚一堂之类的,骗鬼啊。 我已经反复说过,源自西方的“博物馆”这类机构,定位一直是公益和非营利的,博物馆里保存的和展出的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博物馆的理念是面向全体人民开展教育培训、增长见识、提高修养的。它的运营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和富商捐款,而不是指望通过收门票来盈利的,通常能做到收支平衡就不错了。
以美国为例,所有的艺术博物馆都是非营利机构(非艺术类的博物馆绝大多数也是非营利机构)。无论国立(仅史密森尼一家以及独立的国家美术馆)、公立(占少数)还是私立(占多数)艺术博物馆,其门票收入只占到总收入的一小部分(很多博物馆压根就是免费的),而除了史密森尼的收入来源大头是靠政府拨款之外,其余几千家博物馆大多是靠民间的捐赠来维持博物馆的正常运转。这些捐赠则主要来自大公司和有钱人。 面向公众的博物馆自启蒙时代在欧洲诞生以来,它的首要目的始终没变,保存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用于提高公众的知识水平。而博物馆的藏品来源,主要无非两种,一种是由私人直接捐赠的,一种是由博物馆主动购买的,购买所需资金仍然来自捐赠。说白了,“博物馆”本身是个身无分文的对象,它的藏品都不是靠它自己的钱买来的,全是别人施舍的,那“博物馆”又怎么好意思拿别人施舍的礼物来发财?更不消说相应的法律、制度和合同,都明确约束了博物馆不得利用藏品来发财。 事实上,在美国除了博物馆,还有像政府或富人集资打造的表演中心(Performance Center),通常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最著名的如纽约的林肯中心和洛杉矶的音乐中心,在演出歌剧和交响乐这样高大上的艺术门类时,也仍然有多种途径提供面向低收入群体的特价票(极低的价格可以挑到很好的座位)。这背后的理念不言而喻:不是说所谓高雅艺术就只有精英人士和有钱人才有资格欣赏,尽管制作高雅艺术确实很烧钱,但也仍然要给那些有需求的底层民众一个管道参与进来,这就是平等主义的体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当我国博物馆有什么重量级特展(无论收不收费)导致观众排长队时,或者博物馆因为常设展免费而导致大量观众涌入时,竟然常常能听到要求收门票乃至提高门票价格来截流筛选观众的呼声。你也不过就是一新晋的破中产阶级,自己就是最大的一茬韭菜,哪里来的脸要跟底层民众划清界限把他们拒之门外呢?你觉得底层民众、特别是那些千里迢迢从山沟沟赶到首都的游客不懂艺术纯属凑热闹,难道你还真觉得自己多懂艺术不成?你就不是在瞎看?你不也是跟着拍拍照,摆出个若有所思的样子跟名画合个影吗?你高级到哪里去了呢? 在美国,因为博物馆重量级特展的吸引力,或者推出定期的免费时段,引起排长队的情况简直司空见惯,某次在曼哈屯唐人街吃完晚饭,溜达时发现附近的New Museum赶上免费时段,大冬天的照样很多人排队,多数是年轻人(博物馆最应该培养的观众群体),排到最后工作人员说从这条线以后的都没机会进去了,排了那么久的大家也就很自觉地离开了,没听到谁抱怨。我在美国排过许多次队也没听闻过有观众要求收费和涨价的,像某些国人那种主动要求收割自己的心态,真的是一言难尽。真要限流要营造良好的观展氛围,可以通过改进管理方法实现,而不是眼里只有钱,只知道靠钱来调节,甚至以盈利为目的。
至于国内近年来兴起的土豪收藏家,你把收藏品搁家里谁也没要求你拿出来分享,你自己主动建个博物馆,根本就没多少藏品,门票还天价,而观众的人气提升了藏品的名气也就是经济价值,过几年拍卖会上一倒手又赚一大笔,还打着跟大家分享的幌子,这就叫又当又立。而观众不仅门票被宰,还帮着人家卖画数钱。作为鲜明对比,我写过洛杉矶的十家代表性艺术博物馆,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私立博物馆,其中好几家都是由收藏家本人开办的,藏品极其丰富,服务也上乘,却基本上都是免费的,这才叫真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所以,归根结底,两百块钱一张的特展门票并不是你买不买得起的问题,你当然买得起,或者你咬咬牙也就买了,于是你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而问题正是在于,有很多人买不起,或者咬咬牙也不舍得掏这么多钱,作为博物馆,通过高昂的门票把大量有观展需求的底层乃至普通民众拒之门外的做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可耻的。在这个已经造成了各种阶级不平等的社会环境里,像图书馆博物馆这样的公共资源至少应该成为坚持底线的平等开放场所,让各个阶级的人特别是孩子有机会接受同样的教育,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这个社会就只剩下“我强我有理”了。大概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为什么我会反感某些书中角色宣扬了此类价值观的国产科幻文学,它无形之中助长了这些反人性的价值观的横行。在一个低收入和弱势群体得不到关怀的社会里,上流社会和中产阶级无论通过花大价钱进博物馆提高了多少自身的艺术修养,那恐怕也不过是加多了一块披在自己身上的遮羞布。
【注】本文基于我之前先后在微博发布的两篇文章合并整理而成。每一次写作这个主题,都是受到国内某些高价低质的商业化艺术展的刺激,这一次也不例外。
-
Rorschach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3-12 21:21:01
-
只看落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1-13 10:00:17
-
Petrichorlov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0-15 09:39:50
-
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9-22 22:22:23
-
déjà vu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26 08:21:25
-
节能环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19 17:31:14
-
戈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16 21:04:09
-
阳间方舟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14:55:06
-
Joshu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14 12:42:42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05 16:51:55
-
Xua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23 03:09:14
-
迦楼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27 08:34:21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然而到欧洲旅行时,许多人要求导游把行程改成去outlet血拼也不要到博物馆看大师名作。所以在欧美最喜欢逛博物馆,遇到国内同胞的机率小,乐得清静
2019-09-26 15:41:28 -
Ra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7 02:59:58
-
rukia03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4 00:19:52
-
关我屁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3 22:48:53
-
李俗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3 18:55:40
-
patinaz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2 12:58:44
-
2B少侠豆豆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1 15:19:12
-
肉饼青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0 07: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