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十讲摘录
评论的问题意识:不是追着新闻去写评论,是带着问题去看新闻。 什么是问题意识?就是对社会问题是有着自己的看法、见解。 要有评论敏感。 什么是评论敏感?就是对新闻中包含和隐藏的社会问题敏感的嗅觉,能从一条不经意的新闻中洞察到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或者能超越众人的认知水平而从新闻中看到更深刻、常人察觉不到的问题。 对一条新闻一有想法就要写下来。想和写遵循着不同的逻辑。 评论要有分寸感。 理论应用于分析社会出现的问题:第一,对理论理解不够,将晦涩的概念和抽象的理论直接搬到评论中;第二,没有能力驾驭理论,理论是理论,时事是时事。 多到微博上进行讨论,演练自己的思想,在讨论中完善自己的逻辑。 不要过于追求发表。 与其他同题评论进行对比。 阅读可分为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阅读 长时段:追求一种坚硬的阅读,啃艰深的著作。 中时段:畅销书和学术期刊 短时段:为工作需要而阅读 几个时段可以同时进行。 评论的附加值:你知道的要比读者更多。 缺乏附加值的表现:第一,没有提出观点,文章被事实性信息支配;第二,虽然提出了观点,但没有超出新闻报道中已经包含,一眼就能看出的观点,每个人看到新闻报道都会想到的简单道理,再评论就没有价值了。 学生应谈校园事,身边事。 倡导一种坚硬的写作,而不是应付性的为作而作,功利性的非要写作,马马虎虎的勉强成文就行。什么是坚硬的时评写作呢?就是在你的时评中一定要有一个坚硬的干货,一定要在某个地方有亮点,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在百度上搜索到的信息,人人看到这个事件立刻就能想到的道理。坚硬的写作,就是你要有这个坚硬的信心,我写出来的文章一定能在某个方面让读者有收获。 时评的表达价值高于其文字审美价值,所以时评面临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如何表达更容易让人接受,如何让你的评论更能影响时事,如何让你的文章更实用,这就是时评的表达效率。 文章要开门见山地表达观点。 时评不要发散性思维,尽可能集中论证一个论点。 取一个好标题:简洁地表达观点。 每个段落的字数不要太多。 评论的开头不一定是新闻由头。如果新闻本身比较淡,就需要巧妙使用冲突、反差、悬念等引人注目的手法。 为了表达效率,尽量少使用修辞和铺陈。 评论的价值? 有冲突的话题更有评论的价值 先问真假(事实判断),再断是非(是非判断),再说利害(利害判断) 评论的批判思维: 一个再完美的政策,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它也有可能有缺陷和漏洞。 一个再客观的制度,由于决策者的利益立场,也可能隐含某种利益偏向。 一种再完美的善,它可能隐含某种问题,满足人们的道德感,符合人们的感受,但不符合正义价值。 人性需要怀疑,人性是复杂的,人性是自私和幽暗的,评论家需要不留情面地防范和鞭策。 公权力需要怀疑,而且要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怀疑。 那些被赞美的需要怀疑,被捧上神坛的需要怀疑,包裹着道德优势的人需要怀疑,把道德经常挂在嘴上的人需要怀疑,拿弱者和穷人说事的人需要怀疑。 社会分工不同,一部分人去从事政策的制定,也要有人充当对政策进行质疑和批判的角色,否则的话会决策者就会陷入封闭之中。没有这种批判,政策不可能完善。 逻辑、价值、责任,是评论理性最重要的三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