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关于新疆旅行的感想
上个月去了一次新疆,从北疆走到南疆,总共花了半个月。现在我回来已经一个多月了,但是至今还是会时不时想起新疆时遇到的风景、人和事。说真的,这次旅行去的时间这么长,拍了这么多的照片,给我的触动和感受比我想象中的大多了。回来之后,我一直会断断续续地发一些新疆的照片,说一些关于新疆的事。
之前我在微博上发过一次关于去新疆旅行的一些感受,这篇长微博主要是以一个旅行者的角度,对一些想要去新疆的小伙伴们一些干货建议。有兴趣的话可以移步微博:https://www.weibo.com/2242988947/HEwJ0D9gL?from=page_1005052242988947_profile&wvr=6&mod=weibotime
然后这边的话想聊一些关于我对旅行和新疆见闻的一些思考吧。
首先,我发现过去我的旅游并不是真正的旅游。为什么这么说呢,上海周边就不说了,南京苏州杭州简直就是后花园,往年的话一年去三四次的那种,北京的话也是至少一年要去一次的样子,去年夏天去了甘肃青海,紧接着11月辞职之后时间多了起来,今年我去了很多地方、安徽、广东、港澳,再然后就是新疆,然后下个月还计划去山西。我们现在出行基本都是自由行+包车的形式,旅途过程中除了自己的小伙伴以外,接触最多的就是司机。我这个人大概是性格使然,所以面对陌生人不爱说话,旅游的时候跟小伙伴虽然会聊天,但跟司机师傅只会进行必要最小限度的交流,更别谈主动攀谈。
但是这次我跟我妈和她的两个朋友(其中一位还是我的初中班主任w)一起出去旅行,就让我体验了一次真的很不一样的旅游。因为我妈的这两位驴友都是生物老师,所以就跟好奇宝宝似的问题特别多,经常会问司机各种有关当地的人情风土的问题,比如说这片树林是什么树,还有冬天这些草场上的生态情况是怎样,以及这牛羊就这么放养知道怎么回家吗?会弄错哪只是谁家的牛羊吗?这一带有什么野生动物?这片地的土质好吗?适合种植什么庄稼?……等等等等,而且不仅仅是生态方面的问题,还有碰到不同民族的时候问他们工作情况,福利待遇,教育情况什么的,真的是除了私人情报不问以外什么都能掘地三尺地给你问出来233,而且她们的提问不会很刻意,而是新疆这片土地对她们来说真的是太陌生了,一切都是新鲜的,所以她们一看到什么陌生新鲜事物就会像个孩子一样地问来问去。然后每一位司机师傅都会非常耐心非常NICE地给我们解释说明,这样一来一去的话题自然而然的就形成,然后天南海北地聊起来。
而他们在旁边聊天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我都不会说话,只是默默地听,我觉得这样的对话真的很涨知识,能够让我了解到很多光是来看风景拍照片所理解不了的关于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只有当你了解这些之后,你才能了解生活在这里的人,才能了解这个地方,否则,如果你只是跟着旅游团大巴,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打卡的话,即便你来过这个地方,也绝对称不上是真的认识、了解了这个地方。而我联想到我自己的习惯,虽然我也讨厌跟团行,但是说真的,每次旅行我也是看得多,拍得多,但是聊得少,因为聊得少所以听得少知道得少。这也是为什么新疆这次旅行给了我很多触动的原因之一,大家的交流让我对于这个地方的了解不再流于表面。即使回来之后过了这么久,我依然会想起当时司机师傅和我们的交流与对话,也对新疆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跟我妈出去旅游的原因,总体来说,我妈性格比我开朗外向,很擅长交流,所以跟她一起旅行的时候我可以通过她和别人的交流知道很多新的知识。这都是我一个人外出旅游或者跟和我性格差不多的小伙伴出去旅游所无法得到的收获。
真的,我觉得旅游的同伴真的很重要。
另外一点,也是让我回来后一直感慨万千的,就是,以前觉得偏远的地方除了风景美就是穷,但是现在我发现,越是这些偏远的地方,越是能让你清楚地感受到这个国家是多么努力,而且是在你根本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努力。
在去新疆之前,我对新疆的印象一直都是「发生过暴乱→所以大概不太安全」,「地方偏远,很多无人地,所以新疆人大概很穷」,「网络限制严重,新疆人跟我们的现代网络社会也许格格不入」。
但是现在,当我再回来看我过去对新疆的印象,简直是很想发笑:过去的我是多么地充满了偏见。
首先关于安全的问题,我在微博中已经阐述过,这里不再赘述。
其次是新疆人很穷的问题,我告诉你居住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居民的财产是什么水平,巴音布鲁克草原很大,政府就把草原划分给每家每户承包,当时开车载我们的牧民就告诉他,他所拥有的草场面积为1千亩,1千亩啊,90多个足球场大小,我们当时所有人都乍舌了。而且因为旅游业是他们的支柱产业,所以巴音布鲁克的牧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车。而我们那天的包车司机开的就是四驱高底盘的那种(抱歉我对车子品牌不熟)。然后因为新疆的这些草原每年只有夏天这几个月的时间是适宜放牧的季节,所以游客也基本都是这个期间来,夏天的时候牧民们会在草原上搭起蒙古包。蒙古包虽然都是建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有水有电有4G网,我这次在新疆就住了两回蒙古包,说实话,除了觉得昼夜温差大有点受不了,以及不方便洗澡以外条件一点不算差,反正只要裹的被子足够厚,睡得暖,有电有网对我来说就完全没啥问题。然后到了冬天,牧民们把牛羊转场以后,自己就会开车回到距离草原比较近的城市或县城去居住过冬,每家每户在县城中都会有自己的房子。所以啊,你别看他们这些牧民看起来很纯天然,其实,人家的生活可不比城市里的人差,我甚至可以说,他们比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的经济条件都要好。
在我看来他们的生活唯一的不便是:地方太大w而且新疆除了北疆的某些个别城市有高铁动车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是没有高铁的,也许是为了保护当地生态?或者是因为其他什么问题?我不知道,但是你只能开车往返与城市与草原之间,但由于地方太大,所以经常是动不动就要开车3,4个小时才能到附近城市(……),虽然这其实本身已经很厉害了,你要知道那毕竟是新疆啊,面积是内地的好几个省加起来之和啊。但是他们有车嘛,所以就还好了,而且也不需要为了上班往返w不过很多司机师傅也跟我们重复过很多次这句话:我们新疆人一年只有三个月时间是在挣钱的,其他时间都在花钱,所以你们别看我们旅游旺季赚得多,其实都被我们拿去补贴剩下几个月的生计了w好吧,所以各位,多多去新疆支持新疆人民的生计吧!
最后是关于网络限制的问题。好多年前开始我就一直听说一个传闻,那就是新疆人是没有4G的。当然这是很多年前的传闻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情况改善也是正常的,但是在我去新疆之前,我就一直简单粗暴地把新疆想象成一个网络环境很封闭的地方。这个印象一直就没改变过。再加上我也听我去年到新疆玩的小伙伴说,她在新疆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没有信号的。所以就更加加固了我这种印象。
但是这次到了新疆我却惊讶的发现,我特么居然经常能上网,在新疆的确是有很多无人区,这些无人区大部分都是位于城市与城市之间,或者城市与景区之间的路上,当你开车经过这些广袤的无人区的时候你真的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外星星球一样(说得好像你去过外星似的),就是车子以60km的时速行使在这些无人区的时候,通常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下一个村庄城镇等有人烟出没的地方。再这样的无人区了,当然,信号是不太好的,经常是时断时续,或是相当长一段时间没信号。但是!只要你进入了服务区、观景台、村庄、城镇、城市、景点,也就是但凡是有人烟的地方,你打开手机,手机信号肯定显示的是4G,顺便说一句我的手机是联通,是的没错,就是那个号称一到偏远地区信号就会不好的联通(w 然后就更不要说你住进旅馆之类的有完备设施的地方了,就拿我住蒙古包的经历来说吧,我这次去新疆住了两次蒙古包,一次是在果子沟大桥底下,一次是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上。巴音布鲁克还好至少蒙古包紧挨景点和村庄,但是果子沟大桥啊,你们看过照片一定知道那就是真的是山沟沟里啊,附近一个村都没有的那种原生态w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地方,我的手机打开依然是4G的信号。住了一整晚信号从来没有断过。而且最搞笑的是我还能翻墙w因为我来之前也是听说新疆不能用VPN的,结果我打开了梯子之后发现依然顺通无阻地翻墙上网。(所以我之前听说的那些传闻到底都是怎么回事?还是说政府的办事效率太高了以致于传闻谣言还没来得及更新就落伍了??
另外还有一点我觉得很有趣,我记得当时在巴音布鲁克的时候,招待我们去住蒙古包的哈萨克族小男孩(大概7、8岁)非常热情地说要带我们骑马,还说到时候可以把照片视频拍下来之后发给他,到时他发到快手上去,我说你还有快手账号啊,他说有啊我还有好多粉丝呢。当时听到他用聊家常便饭般的语气跟我们聊这些事,你就会发现他们跟我们的生活习惯虽然有很大不同,但是在虚拟社交网络上的生活习惯是和我们完全一致的,去新疆之前我带着刻板印象的认为他们可能在网络生活习惯上也跟我们这些内地城市的人不一样,以为他们会落后很多,会很少接触这些网络啊社交软件这些比较前沿的东西,结果我发现我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人家早就在跟我们处在同一条生活水平上了,连小孩子都会用快手往外面的世界介绍自己,会热情地叫我们小姐姐、小姐姐的时候,而我们却还用自以为高人一等(虽然不带贬义)的心态去揣测他们的生活处境,这是多么的傲慢。
好了,这边先说到这里吧。虽然不知不觉中又码了很多字,但是正如同我最开始说的,这趟旅程在深度和广度上是我过去这么多年的旅行中都不曾达到的。也让我认识到带着一颗好奇的、主动愿意和别人交流的心态去旅游是多么的重要。当然,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个人的旅游方式,我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去旅游,那样就不行之类的。我觉得旅游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舒服,用你最舒服,最开心的方式去旅游就好。而我只是从新疆的旅游中发现了,原来这才是让我最舒服、最开心的旅游方式!
愿所有人都抛开成见的傲慢,热情地和世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