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页和光影的美滋润心灵——高考作文读后感与观后感的写作技法
2019年高考全国卷二的作文题,打了不少童鞋一个措手不及:写信?演讲稿?观后感?这些都是我们常常忽略的文体,平时没注意训练,太意外了!
我们知道,培养写作能力,其实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积累、不断训练的过程。除了正儿八经的考场议论文、记叙文之外,对于其他的文体的勤写勤练,不仅能让我们的写作能力得到更全面的提升,也更能加深我们对于文学的兴趣。培养我们今后的工作能力。因此,这些文体的练笔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接下来的每周练笔中,尖子生将会分享特殊文体的写作方法,包括微写作、书信、演讲稿……尖子生希望能与大家共同进步

尖子生有话说
杜甫曾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许多童鞋仍有这样的困惑:“我明明读过很多佳作,自己却依然写不好,这是为什么?”其实,光是略读一遍远远不够,这些好东西进入我们的脑中,若没有经过我们自己的消化吸收,仅仅是“水过鸭背”,转眼就会没了印象。
钱锺书先生有着很细致的阅读习惯:“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在含英咀华、仔细推敲的“输入”之后,不断反刍,获得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勤奋地提笔练习进行“输出”,才算是实现了完整的学习过程。
不仅读书如此,观影也是如此,只有在学会欣赏、学会品味之后,才能获得自我的提升。本期尖子生就来与大家一起学习读后感、观后感的写法~
一、什么是读后感 、观后感 ?
读(观)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一部影视作品之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观)后感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我们在平时读书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常写。总之,读(观)后感是读完书或是看完其他作品之后的感触。也就是说,读(观)后感既包括“欣赏”的过程,也包括自己的“感受”。
“感受”多种多样,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在阅读之后受到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也可以是在读作品之后联系社会实际发表见解。读后感与一般议论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必须是建立在读、观后的基础上生发出的感想。而在中学阶段,撰写观后感时,更重视的是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思考,而少有对影片摄制手法方面的探讨,因而读后感、观后感的撰写思路会趋于一致。

二、读后感与观后感的常见误区
1. 简单摘抄——摘抄大量句段,只抄不“感”。
相信很多童鞋都有一个专属小本本,上面抄满了动人的好词佳句。摘抄的方式固然有助于学习积累,但“只抄不感”“只抄不练”却不能有效提升写作能力。如同仅仅从别人那里买来了食材摆到了桌上,没有经过自己的烹饪,它们也不会变成一桌美味佳肴。
2. 脱离欣赏对象,放飞自我,自嗨式的“感”。
欣赏了一部佳作之后,心中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写着写着停不下来了,内容却早已发散、跑偏。脱离了对象的读后感和观后感,容易变成一味地抒发情绪,而忽略了真正专注的文脉思路。
3. 仅停留于对作品的复述,忽略了更深层面的探讨。
读(观)后感与复述的最大区别在于:既要体现“读”和“观”的过程,又要注重“感”。在欣赏之后,若没有自己的见解,那么就仅仅停留在信息“输入”的阶段,缺乏有效的“输出”,做不到真正的积累、思考。
每一部优秀作品所表达的东西,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背后总有深层的含义:也许是作者的人生感悟,也许是对社会的反映,也许是张扬某一种理念……无论如何,作品的内涵总是十分丰富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琢磨和讨论。

三、写作要点
1.拟标题
标题可以是《xxx读后感》《xxx观后感》《读xxx》,也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如《人间有味是清欢——读林清玄散文集》。前者简洁明了,后者主旨明确,也更有“文艺范儿”。当然,读后感、观后感的标题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大家尽可以在切合主题的基础上自由发挥~
2.写作结构与思路
一篇完整的读(观)后感,大体来说,包含四个部分:引、议、联、结。这与议论文的写作方式有相通之处,但要注意不能脱离阅读对象。
第一步:引。
文章开头,先简洁地交代所阅读的作品。通常情况下,读(观)后感的第一部分,围绕着“感”的要点,适当、有条理地引述相关材料。如果是影视作品,简洁地概括出某一个情节或画面,交代清楚生发出来的“感”从何而来,作品中的哪一点特别引起了思考。
请注意,引述的原文材料是为后文的“感”服务的,所以不可大段大段地摘抄。对于影视作品来说,说明画面或情节的篇幅不能过长,三言两语即可。仔细斟酌之后,不相关的内容可“忍痛割爱”。摘抄和概括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
第二步:议。
接着对所引材料进行分析、解读。挖掘出材料的深层含义,然后自然地过渡,提出你的中心论点,即你有所“感”的核心要点。请记住,自己的感悟是建立在分析作品的基础上的,你的核心要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解读中引发出来的。分析作品和发表议论要紧密结合。
第三步:联。
围绕着中心观点,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这一步要注意联系实际。可以联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当时的创作背景,也可以是联系到现今社会现象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联系你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发表见解……无论哪一种,都尽量深度挖掘、深入思考。还要注意论证时的行文逻辑和思路,逻辑思路这一点,与议论文的写法类似,这里就不再赘述啦。
第四步:结。
我们沿着同一个思路和主题,就作品本身展开记叙、联想和思考。结尾部分就需要将上文观点简单做总结,进一步发表自己的感慨、思考,收束全文。
3.注意事项
除了前文列举的常见误区之外,尖子生再给大家几个温馨提示:
首先,写读(观)后感时需要记住的是,“感”的生发,都是建立在原作的基础上的,不能脱离原作,否则,就会淡化读(观)后感的文体特征,变成一般的议论文。
同时,在一篇读(观)后感中,最合适的方式是以小见大,抓住你感悟最深的一个“感”的中心点,围绕它来进行讨论,切忌追求面面俱到、大而空泛。
当然,在平时的阅读积累过程中,如果引起你感悟的要点很多,为了使文章更有条理、思路更加清晰,不妨先用“引议联结”的方式完整深入地写完一个要点,然后再用同样的方式去写另一个要点。这样做可以更好地整理自己的思绪,避免因“无从下手”或“脱缰野马”而导致的思路混乱

四、练习
读后感、观后感这一文体的概念、常见误区、写作要点,尖子生已经带领大家一一梳理过了。读完了范文,你是不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要写出比这位小作者更优秀的读后感呢?到了大家大显身手的时刻啦~尖子生将会pick出优秀作品,在下期中做出点评和分析,请童鞋们按照以下的要求,在练笔区写下自己的作品吧!
要求
(1)自选一部经典文学、影视作品。
(2)题目自拟,可以写成正副标题的形式;
(3)注意避免尖子生为大家列出的写作误区;
(4)符合读(观)后感的写作方式;
(5)尽可能地深入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可以搬运抄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