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未来简史》,这无疑是一本引人深思的著作,文中探讨智人之所以成为主宰,并从这些原因延伸开,描绘了随着科技发展,人类的未来图景。
此书的内容很多,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只有两点:虚构的力量,人是机器。
在第二部分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中,作者描绘了虚构的力量。据研究,一个人能有效认识的人数最多只有150人,但这意味着一个靠“认识”这种关系建造出的群体最多只能有150人,虽然这么多人狩猎大象绰绰有余,但显然没法组成一个王国,而虚构的概念能让无数陌生人在一起,为了一个目标合作,比如国家,宗教就是这样的。还有一些概念,是上方那些实体的运作工具,文字、货币等,对于动物来说,一张钱,一张作业,还是一张证书都没有任何意义,但放在人们中间,人们却都认可它的价值,这就为陌生人间的合作提供了工具。举个例子,在远古时代,你如果举着一张交通罚单,要求他因为把牛停要道上而交100个货币的罚款,他会一把夺过罚单并将其撕成两半,然后给你一拳最终扬长而去,这是因为他不认可这张纸。但这事若发生在现代,你举着交通罚单要求他支付100元因为他违章停车,这位司机虽然又高又壮,比他几千年前的同行好得多,却会一边抱怨一边乖乖地打开钱包,因为人们普遍认可文字与印章的意义与神圣性,并设置了执法机构解决那些不认可或认可却不执行的人。所以世界上每样东西都由智人赋予了意义、价值。
人文主义认为心灵的确存在,认为心灵反映的是人的精神本身所倾向,并鼓励人们听从心意。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发现所谓心灵、所谓心意,其实也是算法,极端复杂的生物算法,虽然人的心灵永不可能被决定论主宰(至少现在如此)。却可以通过在数据分析,得知精确的人格分析,可以再据此进行相应的举动,可以影响人的行为和判断,这可能说明人也可以被输入“指令”,如机器那样。
这些所有问题,都值得人去深思,技术的强大像扩大的黑洞,势必吞噬一些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