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鸳鸯楼
此“鸳鸯楼”非彼“鸳鸯楼”,跟武松可没有关系。鸳鸯楼在川大旁红瓦寺街,早些时候是川大职工宿舍,筒子楼的样式,因为两栋楼共用两个楼梯,因而得名“鸳鸯楼”。之前看到一篇关于“成都文艺小众景点”的帖子,提到了它,被照片里那充满了《重庆森林》的气质吸引,跃跃欲试了几天终于前往打卡。

一路跟着导航到了所在小区,非常老旧,地面上青苔与野草生机勃勃,抬头又是浓郁的树荫,空气中像随时可以渗出水来。七弯八绕也没找到鸳鸯楼所在,穿着打扮一看就是不是土著居民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女生多是涂着这两年大热的红色眼影,男生多是脖子上挂着一台大相机。吓得我把卡片捂在手里生怕漏了怯。









终于找到了入口(后面才知道网上有位置攻略)。而港式逼仄、阴郁的小楼里随时会走下一位苏丽珍或者穿着雨衣戴着墨镜的女郎的想象却马上被打破了——尽是些文青打扮的姑娘小伙——他们嘈杂的交谈声回荡在安静的居民楼里如沸水的壶一般。“关键是细看都觉得有点对不住自己的眼睛,尤其是那好仙的背影,转过来时真是万念俱灰”喜子补充说“你看那楼道上贴的‘禁止喧哗’,就是给你们贴的,啧啧,没想到你们文青在现实中素质都是这样的”。我:“Exm???黑人问号脸”“文青”和“公知”一样,这两年迅速的被“污名化”,怎么听怎么像是骂人的。

鸳鸯楼如何火了起来不得而知,只见每层楼上也都有许多人在拍照。遂匆匆上到楼顶,胡乱拍了些照片。






整栋楼生活气息非常浓重,住在这里的都是些什么人呢?他们的房间是什么样子?他们每天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真是充满了好奇。





现在很多户门口都贴着保持安静的警示语,一楼的一位大爷更是冲着我们这些外来者吐了一口浓痰,以表示不满。也是,谁想生活时窗户外随时有探进来的头,想想就挺可怕,将心比心吧。
- END -
公众号【雨衣与墨镜】,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