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故事:地铁一号线的秘密

2004年,是中国速度脱颖而出的一年:
1月1日,上海磁悬浮列车正式投入运行;
7月28日,武汉地铁一号线开通运营;
8月28日,刘翔在雅典奥运田径男子110米栏项目中以12.91秒夺金,打破奥运会纪录,为中国夺得第一块男子田径奥运会金牌;
12月5日,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客运正式开通;
12月28日,深圳地铁开通运营。
...
从一枝独秀的一号线到今天运营的九条地铁线,再到未来规划中星罗棋布的地铁线路图,武汉速度也在中国速度里飞速成长。
今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在武汉举行,江城在中部崛起中闪烁光芒,它正呈现出越来越国际化的视野,以九省通衢之态,迎接八方来客。
MOI思想博物馆也借此机会,推出特别专题:“我们的15年(2004—2019 Wuhan)”。MOI深入许多与Metro相关的线路和站点,并采访与地铁结下故事的人,一起来回忆武汉地铁与我们的点点滴滴。

地铁一号线是武汉历史最为久远的地铁线路,和后来陆续开通的二号线、四号线和三号线有所不同,它从最开始在汉口立足,就始终在汉口延伸,也是武汉唯一一条全高架地铁。
如今,从径河站通到汉口北站,一号线横跨东西湖区、硚口区、江汉区、江岸区和黄陂区,俨然是地铁中的老大哥。

一条地铁蓝,经历了漫长的十五年;本期,我们就走近它中间的一段:从宗关到黄浦路。
宗关站,位于解放大道与建一路交叉路口,得名于宗关。汉口宗关本为流入此处的汉水上游,后因“江汉朝宗”之说,改名宗关。

黄浦路站,位于黄浦路和京汉大道交叉路口,曾是汉口日租界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汉抗战的根据地。


站点里的历史元素
最近在黄浦路,还出现了军运会的吉祥物标志,适合拍照打卡:

军运会吉祥物——兵兵
如今,宗关站通一号线,亦通三号线;黄浦路站通一号线,亦通八号线。


2004年,给李小小留下印象的,除了武汉一号线从宗关到黄浦路的开通,还有:
在网络上看到NBC情景剧《老友记》最后一集结束时,她仿佛看到一个影视剧时代的终结;
周杰伦的《七里香》、林俊杰的《第二天堂》同时出现,她仿佛又看到一个音乐时代的开始。
那个时候的mp3,让她可以随时置身事外。
但她更喜欢CD机的触感和音质,这让自己淘碟多了一个理由。
最重要的是,这一年,她从宗关附近的初中考到了黄浦路附近的高中。
这对她意味着地域的拓展,活动本局限在硚口区附近,突然一下子就延展到了江岸区。
地铁让一切变得方便。当然,需要买一个地铁币,从一端到另一端。在地铁上看这个城市,也看着这个城市里的人。
那个时候,还没有如今的武汉天地和壹方。

武汉天地

壹方购物中心
最喜欢的是在学校附近的小吃街上买小吃零食,长春街一排的烟火味,最是此间熟悉的味道。

记忆最深刻的,却是在高中时发生了一场不可遏止的爱情。
“不是劝大家都不要在高中恋爱吧。毕竟恋爱这种事,谁能猜得到什么时候来呢?”李小小回忆起来,笑了一笑,“不过希望来的时候,你是准备好了的。”
她大胆地和初恋男生一起私自买了火车票,准备坐几十个小时的车去厦门,去当时两人认为最浪漫的鼓浪屿。
坐在火车站汗味浓重的候车厅里,她焦灼地等待着。
列车晚点,但终究还是到达;然而,自始至终,男生一直都没有出现。
又不知过了多久,她双腿发软,眼里满是泪水,再次打开那时只能打电话发短信和拍照的手机,编辑了给男生的信息,却不知道怎么发出去。
这时,一个身影站到李小小的面前。
李小小的父亲出现了。
2004年,父亲四十多岁,肩膀高耸,很有种斗志昂扬的感觉。李小小心里一直觉得父亲是个英雄,就算是天塌下来,也顶得住。
突然看到父亲,她吓懵了。
父亲阴沉着脸,拉着她的手,就说:“走,回家。”
她顺着父亲的力气就往回走。
出了火车站,她才开始有了点反叛的意识,她挣脱父亲的手,说:“我不回去。”
父亲转过头来,缓缓看向她。奇怪的是,那一刻,她感觉到父亲一点点缩小下去,是她不知不觉又长高了么?
仔细一看,却是父亲的眼睛,失去了之前的锐气,似乎里面都是失落和沧桑:
“我们先回去吧,好么?”
“我吓坏了,那时我想,一定是我这件事让他太失望了。”
于是李小小没再说话,父亲也没再说话。父亲打了一辆出租,他们就坐在车里闷闷地回去了。
到家后,李小小把自己关在房内,一个人蒙着头大哭出声。
后来,父亲来敲门了。
刚开始,李小小不想开门。过了许久,父亲还在敲,声音并没有减弱的意思。
其实父亲是有房门钥匙的。
她开了门,然后赶紧背着父亲、对着窗子坐着。
父亲也坐下。
两个人一起坐了很久。
终究还是父亲开口:“这件事,我没告诉你妈。你知道你妈的性格,如果知道这件事,肯定会去学校大闹一场。咱们把这件事当个秘密,好不好?”
李小小突然回过头来,愣住了。

母亲仍旧按时下班回来,看到父女都在家里不免奇怪,只问道:“你们都这么早的么?”父亲只和她眨眨眼。
回学校,班主任也和父亲沟通好了,装作没有这回事,同学们也都不知道。那个男生不久就调去了另一个班,李小小自然也不会主动联系的了。
可是李小小在想,究竟是谁把这件事告诉父亲的呢?
她想到了父亲的手机。于是,一天,她趁着父亲下楼买调料,用自己知道的密码打开手机。
她一条条地翻来电记录和短信,却在无意间发现了父亲的秘密:
在一条短信里,老同事鼓励着父亲,也给父亲说着新的工作机会。
原来,父亲的公司突然倒闭,他也已经下岗了。
李小小这才想到:
原来父亲天天在外面过早,这段时间都是自己在家煮面条;
原来每天坐地铁回家,父亲都是晚回甚至不在家吃饭,现在却每天都在家;
原来回家都是母亲做菜,这段时间却吃到了父亲做的菜。
人到中年的失业,大概就像伍子胥的一夜白头吧,突然之间,就是一场暴雨,浇灭希望,和伍子胥不一样的是,父亲的肩上还有这个家。很多年以后,李小小开始工作,就更能体会到职场人士的不易。
即便这样,父亲和母亲也没和她说过,别吃麦当劳,别买新CD,别给朋友挑那么贵的礼物。
她终于明白,为什么父亲突然间就失去了以前的气场,他是撑起家的男人,但也是需要关怀的。
放好手机,确信手机的位置没有异常,她笑着看回来的父亲,眼里是忍住的泪。


天使心林俊杰-第二天堂
...
当你遇到任何困难
我会守在一旁
带你越过每一座山
...
——林俊杰《天使心》
父母都不提这件事,李小小也决定不说出这个秘密。
但她也在一夜之间成长了许多。
她把CD机和碟片锁进柜子里,在学校的课桌上堆满了书,下课后也不再买零食。
同学们诧异,父亲只当她是受初恋的打击。只有她知道,这是个秘密。

地铁上,mp3的耳机里放着音乐,李小小看着一号线窗外飞速平移过的七层楼房,或是对面车厢和月台上的人。
她向来只顾着自己的生活,但是每一个家中、每一个人心中,也许都有难以说出的秘密吧。

又过了一个月,父亲终于找到合适的工作,却只是在李小小回家时,淡淡地说了一句:“爸爸换工作了啊。”
察觉到父亲眼中的喜悦,李小小放心了,她也只嗯了一声,装作不在意的样子。
恰好父亲的新工作,也在黄浦路。
接下来的两年多,父亲和她一起,乘着地铁,一个上班,一个上学。

后来,李小小去了外地读大学。
再后来,她回来武汉工作,和男友一起去了鼓浪屿旅行,觉得并不那么浪漫。
2015年,她和男友结婚了。婚礼上,父亲挽着她的手,把那只手递到新郎的手中。泪眼朦胧的李小小看到父亲和她眨眨眼,仿佛在说:一定要幸福啊。
她又想起来和父亲的约定,他一直没说当年的秘密。
他不知道,她也一直没有说出当时他想保守的这个秘密。
很像《老友记》里的一段台词,他以为知道她不知道他的秘密,其实她知道他不知道她知道他的秘密。
她和老公住到了江岸区。
这之后,她生了女儿,时时还会带女儿坐地铁回硚口,望着新出来的高楼和建筑,给女儿解释各种名词,然而十五年里的路线竟是一样的。

曾经,她从此岸到彼岸;如今,她又从彼岸归此岸。
父亲,也快到退休的年龄了。
那些秘密,就在这飞快的十五年里划过去了。

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但,同一号线一起经历过故事的很多人,他们的很多很多事,都确实发生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