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目的性学习
无目的性学习
我除了本职工作之外,平时喜欢看书,看文章,所以做了这个公众号。我看的东西很多很杂,基本上只要稍微感兴趣的都会去涉猎一下,不管是专业方向的还是非专业方向的。我的想法是,人要尽量拓展自己的广度,很多时候囿于一个领域里面容易变得狭隘,所以要多看。
但是,最近这个想法受到了一些挑战。
在最近的工作、交流当中,我越来越明显体会到一个问题是:自己对很多事情有了解,但是了解的程度远远达不到作为技能的要求。这个在平常领域还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在专业领域,就比较严重了。
我把自己以前这种杂而不精的学习方式,称为「无目的性学习」。
这种广泛涉猎的好处在于拓展视野,不管是跟同事、朋友,还是长辈、小朋友,不管什么话题,都能有足够的谈资,对很多话题都能接上两句,不说完全懂行,起码了解,这在平时沟通的时候是非常有用的,也比较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并且这些缺点随着时间越来越凸显:
1.很耗时间。现在很多人说煲剧、刷各种视频杀时间,其实当你看到一个东西就来了兴趣去研究一番,这是非常消耗时间的。你想想平时随便刷刷知乎、微博、各种信息流产品,看到感兴趣的就加稍后读,然后就累积了一堆要看的文章、书籍、视频。每次看到有这么多「待读」的,就内心焦躁,然后就不分主次地花费了大量时间在上面。2.浅学习。这种临时起意收藏的文章(或者其他资源形式),往往并没有准备在这个方向深入研究,所以读完一些文章或者相关资料,最多只是增加了一些谈资,对自己的实际帮助跟提升是比较小的。3.虚假的满足感。这一点是我认为最严重的问题,无目的性学习跟其他杀时间方式的最大不同点在于:你觉得你在学习。这会带来虚假的满足感,当你消耗了大量时间之后,不会有时间浪费的感觉。
最近的一些事情让我感受到这个习惯有非常大的问题,学习的范围过于宽泛就很难把时间跟精力集中在某一个问题/领域上,这样导致的问题就是,好像该了解的都了解了,该学习的都学习了,但是实际上这种程度的了解跟学习完全称不上技能或者知识,只是停留在知道这个层面而已。
改变
T型人才是一个很受追捧的概念,就是掌握的知识面够广,又能在某一个领域钻研地够深。无目的性学习只是追求了广度,而且是盲目地追求广度。严格来说,就算是T型人才的广度,也应该配合其深度来拓展。
所以我最近积极地照着这个目标进行改变。
首先,改变漫无目的地看东西的习惯。拓展视野仍然是必要的,但是需要成体系,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新学习的东西应该最好能作为现有体系的补充。这样学习不光是拓展,也是对既有知识系统的完善和巩固。
其次,加强特定领域的学习。深入学习必然是比浅尝辄止更需要精力的,需要反复咀嚼、思考,要消耗的精力必要大得多。杂而不精的学习方式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在逃避深入学习需要的高集中度、高强度。选定需要深入学习的方向,其中肯定要包括自己的专业领域,然后用反复学习、实践进行加强,深入到原理,尽量缩小在这些领域的盲区,使这部分能内化,真的成为随时可以拿起来用的技能。
最后,要学会建立完整的体系。毫无章法地学习,只是看的越多,忘得越多,很多东西只是过了一遍脑子,很可能什么都没留下。要有体系地进行学习,把知识尽量链接到一起,相互巩固,这样往里面新增东西的时候,不光是添加,也在完善原有的知识。
我已经开始实践新的学习方法了,对原有习惯的改变总是会有点痛苦,但是深入学习的确会带来额外的成就感。现在开始的时间还不长,还需要继续坚持,这其中有什么心得会再继续分享。
以上。
© 本文版权归 findingse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