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欧日记(8):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之行:萨拉热窝、莫斯塔尔、贝尔格莱德
萨拉热窝:一战导火索
萨拉热窝,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首都。最初对萨拉热窝的了解,只停留在对高中历史课本里“一战的导火索”的背记,可几乎不知道为什么这座城市就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直到实地去到了萨拉热窝的拉丁桥(在这座桥上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回来查阅历史,才对“导火索”的概念有了一定了解。

欧洲当时各个国家矛盾重重,表现为以德意奥组成的同盟国与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两大阵营对峙。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当时去萨拉热窝视察时,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本所刺杀。费迪南大公(茜茜公主丈夫的侄子)是当时奥匈帝国唯一继承人,他被刺杀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而俄国一直是塞尔维亚的保护国,因此直接导致了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的矛盾。于是一战一触即发。

讨巧的是,刺杀成功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当时准备刺杀费迪南大公的塞尔维亚青年本来都准备放弃了,因为中途费迪南夫妇原本可以不按原计划走原本设定好的路线,结果当时的将军执意要求按原路线行进,结果就导致后来费迪南大公的车直接从塞尔维亚青年面前经过,给了青年一个刺杀的契机。值得一提的是,刺杀当时也是是其夫妇14周年的结婚纪念日,这种反差充满了悲凉和戏谑的味道。
去萨拉热窝之前跟爸爸视频,说:爸爸,我要去萨拉热窝走一圈了。爸爸说:哦,萨拉热窝我知道的,前南斯拉夫嘛,电影我看过的,叫《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的确,后来跟同行的小伙伴确认过,他们的父母们对这两部电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然,这两部电影即便放到今日也仍是精良制作的上乘之作。到了我们这一代,虽然鲜有同龄人看过这两部电影,但对下面这首歌大概率也耳熟能详: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如果我在
战斗中牺牲
请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
----《啊,朋友再见》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欧洲的耶路撒冷--宗教纷争
萨拉热窝作为欧洲的耶路撒冷,体现在方圆几百米内竟然各类教堂并存(如犹太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东正教等);而火药桶则是个沉重的话题。除了一战,博物馆特展介绍了塞族共和国对穆族进行的斯雷布雷尼查大屠杀的历史,此为二战之后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大屠杀。



可笑的是这竟然发生在联合国安理会(当时轮到荷兰)指定的“安全区”,即当时荷兰并没有进行有效的保护(影片中显示有4万难民奔赴安全区结果只接收了5000,其余全部驱逐)。由于对这段历史了解不深,不好妄下点评,只知道西方世界所谓的“良知”和“正义”也常常缺席。
城市与街景
就萨拉热窝整个城市而言,建筑物老旧,相当于国内八线城市吧,建筑物上还满是弹药打过的痕迹,突然想到93到95年的波黑战争也才过去了二十多年,和平,对于身处其中的我们可能无感,可是对于当今世界许多地区,实在来之不易,就拿萨拉热窝来说,当时拥有的是数一数二发达(?)的电车系统,而如今到了2019年,坐上的电车内部却如此老旧,线路摇摇晃晃。并且花了15年才让生活恢复到波黑战争之前的水平。






山水
除了城市,还想说一下从莫斯塔尔一路到萨拉热窝看到的山水。实在太美太美太美。有点类似国内四川那边的感觉(同学说的)。我只知道,当时“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就直接蹦到心间。层峦叠嶂,碧波万顷,着实不虚。






莫斯塔尔
夏天的风从桥上吹过,你和你的好朋友们,漫步在十一点的月夜!
莫斯塔尔古桥,建于16世纪,1993年毁于波黑战争,之后重建,现为联合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波黑莫斯塔尔,是除却了千篇一律(?)的教堂、古堡、博物馆之后,一种细致而古朴的美。而当我们称颂美的时候,历史总会给人心头沉重一击。一座桥并不是相连反而是隔阂,桥的两岸是水火不容的穆族和克族,宗教和民族矛盾在此积聚到最终爆发,即便到了现代,也并没有衰减的趋势。
和而不同,谈何容易?
贝尔格莱德
友好的贝尔格莱德人民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前南斯拉夫联盟首都,是目前我去过的对中国最友好的城市。从司机到乘客,从airbnb房东到路人,都无一不表现出对中国人的热忱欢迎。这可能由于有过类似的意识形态,也可能由于历史上美国对南联盟轰炸时当时我国给予其的援助。听到司机说:Chinese people are our friends;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welcome. 一阵情绪上来,我看着司机的眼眶竟然微红?
美国轰炸中国驻前南使馆遗址

1999年美国炸毁我国驻前南大使馆遗址上赫然写着几行中文,表达了塞尔维亚与中方的友谊。如今20年过去了,从前身为小学生的我也长大了,以前新闻联播里关于战争的报道却模糊却又清晰的在脑海中闪现,以前并不明白,即便是爷爷给我讲他过去打仗的经历,我也觉得只是旧事,枪林弹雨毕竟没有到达过我胸膛。如今有机会前往历史伤痕之地,看着炮弹留下的痕迹,一心渴望和平、理解和平的强烈意愿被声声唤醒。即便时常陷入无意义的泥潭,也比血肉模糊来得轻微?
另一方面,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也像一记耳光在脸上烧得火辣。而如今的中国已然今非昔比,在科技军事经济各方面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民族自信心不断上升,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也明显提高。出了国发现更爱国了,这也并不是一句空话,世界瞬息万变,在历史的转折点,我们相信,祖国会越来越好!
北约轰炸南联盟遗址
北约轰炸南联盟遗址(当时对政府机构,医院,自来水厂定点轰炸)破破烂烂立于城市中央,八月的艳阳下有些刺痛。弱国无外交,自身必须强大。


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铁托
参观了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粗略的了解了铁托时代南斯拉夫的盛况,那个家家有车,人人穿貂的时代,以及与‘blue train’有关的演说、会谈、访问等等。而其与人民的联结,体现在“接力棒”上,在铁托每年生日的契机,完成全国接力棒的仪式,表达领导人与人民深刻联结的一种形式。



卡莱梅格丹城堡
凯莱梅格丹城堡,坐落于贝尔格莱德,建于17世界,集合了古罗马、土耳其和奥匈帝国的风格。城堡里有一座军事博物馆,外面摆放着一些坦克和炮弹模型(?):



在城堡上看到了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的夕阳盛景。算是给巴尔干半岛之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