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小食谭之十一涮羊肉
《穆斯林的葬礼》中说韩子奇吃涮羊肉,“紫铜火锅中沸腾的开水……抬起筷子,夹起一片薄薄的羊肉,伸到沸水里一涮,两涮,三涮,在最准确的火候捞出来,放进面前的佐料碗里一蘸,然后送进嘴里,慢慢地咀嚼着,吃一片肉,再咬一点糖蒜,慢慢地品评辣中含甜、甜中含辣的滋味。即使在这吃食奇缺、物价奇贵的年代,他也没要白菜、粉丝那种只配做填充料的东西,只要了两盘肉片和一小碟糖蒜,吃东西不只是为了充饥,而是一种享受,不能把好东西糟踏了。”可见韩子奇或者说作者绝对是老吃客,会吃。 涮羊肉可以说是火锅中较古老的了,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北京较为地道的有馆子不少,讲究的是铜锅木炭,选肉部位讲究,所选之肉最多占到羊全身重量的三分之一,且一斤羊肉要切八十片以上。佐料又极讲究,有芝麻酱、绍兴黄酒、酱豆腐、韭菜花、现炸的辣椒油、虾油、葱花儿、香菜末儿、糖蒜,锅底汤中加以海米、口蘑,那能不好吃吗?个人比较偏爱手切黄瓜条儿,肉质鲜嫩,口感脆爽,由于切得厚,较之于肉片,有很强的获得感。 近年南北融合,北方也能吃到南方火锅了。曾经和友人相聚于北京的一个重庆火锅,去了方才知道没有什么鸳鸯锅,只好选了一个微辣,锅分九格,那个辣,忘记吃的东西什么味儿,只记得拿啤酒往下冲了。 地道四川火锅还得去成都吃,品种丰富,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放于不同颜色的盘中供食客取用,末了数桌上的盘子,蓝色多少钱、桔色多少钱、绿色多少钱。那是无所不涮,荤菜里喜欢的是鸭肠和毛肚,轻抹慢挑于牛油红汤锅中,蘸以香油蒜料,鲜、香、脆、嫩,另有脑花、鸭血,走的软鲜嫩滑路线,别有风味。不过鸭肠和毛肚很考验火候,不小心就会涮过了,嚼之不烂,如食皮带。素菜当推豌豆尖儿,细嫩,味道醇厚,带着浓浓的豌豆香气,此时来杯冰镇豆奶,那是相当搭了。 如果说川渝火锅是浓妆艳抹的魅力少妇,那潮汕火锅就是素面朝天的青春女生了。一锅清汤,看似平平无奇,食后却令人难忘。曾与友人小聚于建外某潮汕牛肉火锅,锅边放一硕大笊篱,不知何用。主人因故迟到,我们也不客气,先行聚饮,和吃北京火锅一样,牛肉倾盘倒入,边涮边捞吃将起来。直至主人姗姗来迟,拿起笊篱放于锅中,牛肉片倒于笊篱之上,用公筷迅速划散,笊篱在锅中三起三落,然后分飨诸人,大家才纷纷醒悟,啊,原来是这么吃的。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锅,讲究“鲜切”,从活牛宰割,到上桌食用,时间要控制在数个小时之内,涮的时间以秒计,像我们开始那样一股脑倒入锅中,确实有点焚琴煮鹤之感。吃潮汕火锅吃得就是牛肉的原味清香,不宜再配麻酱之类厚重的蘸料。 提起火锅不得不说**捞,那儿吃的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