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画入瓷,一位美女画家的青瓷美学
越窑青瓷|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窑址在宁波、绍兴一带,故称越窑。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也被称为“母亲瓷”。晚唐五代时期的越窑青瓷被称作“秘色瓷”,是青瓷里的最佳代表作。在唐代,慈溪上林湖越窑已成为中国青瓷六大名窑之冠。随着南宋覆灭,越窑青瓷消失于世间。
匚它沉睡了千年,应该就是在等我吧!

沈燕荣—慈溪市越窑青瓷传承人,在做选题资料的时候,看她的履历,应是标准的职场精英,再看她的照片,眼前闪过一个词:“人淡如菊”。

初见沈燕荣,是在一个春日的清晨,与之前的观感相同,眼前是一位温婉的女性,同时也带着一份干练,几句话便安排了拍摄行程,带着我们直奔上林湖——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那里散落着两百多处越窑遗址。


上林湖畔,湖水千百年的冲刷,将无数瓷片冲积到岸边,形成了一座座碎片滩。沈燕荣漫步其间,淘拣着青瓷碎片,感受着千年以前残留的秘色气息,追寻着一场灵感的碰撞。一枚碎片,残留着古时青瓷匠人的痕迹,执在今人之手,静静地感受千年以前的岁月。在这一刻,手中的瓷片无言,沈燕荣亦无言。而一场跨越千年的神识交流,却在瞬间完成。

在沈燕荣看来,仿佛就像是一场宿命:“它们在这里沉睡了千年,应该就是在等我吧。”
匚一次偶然邂逅 仿佛前世相约

民主党派人士、知名广告人、文化策展人、工艺美术大师、国画画家、收藏达人,这些都是沈燕荣身上的符号,印证着她多年的忙碌与追求。那时的她,还不知道越窑青瓷的存在。

直到有一天,一本《上林秘色》像是一道光,彻底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那些沉稳、古朴的青翠,让她无限沉醉,无法自拔。而就在掩卷的那一刻,也注定了她与青瓷的今生不解之缘。沈燕荣很庆幸在兜兜转转许多年后,终于邂逅了原本就在身边那傲视千古的秘色青瓷。

越窑青瓷在此之前已经有了千年断层,无人知晓胎土成分和釉色配方。乾隆就曾经赋诗“李唐越器天下无”。直到80年代陕西法门寺出土13件完整的越窑青瓷,世人才得以一窥芳容。由此可见,复原上林湖底千年秘色的难度之大,更何况烧瓷对于沈燕荣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她开始从零学起,几年内查考的书籍资料超过了以往几十年;前往景德镇、龙泉考察,向老匠人取经;无数次前往上林湖畔,捡来一枚枚瓷片,一点一点观察,一点一点比较,“慢慢慢慢吃了进去”。

匚由画入瓷 瓷画相彰
至今沈燕荣还记得第一次烧制成功的场景,这个温婉沉静的女子第一次显现出激动的神情:“打开窑一看,哇,那个釉色,完全吻合。那种成就感,那种喜悦是无法形容的。”在那一刻,之前无数次的失败,都如云烟过眼。

在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后,沈燕荣开始思考如何将国画赋予到青瓷之上,如将一朵花的姿态,或是一根草的姿态,与器型结合,与造型结构相融,一直以来,她始终乐在其中。

沈燕荣的国画风格隶属恽南田的没骨画一脉,兼工带写。在她看来,在绘画上,大自然和生活是她的老师;而做瓷器,自然与生活同样是她的老师,两者殊途同归。而她制作青瓷有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在保留艺术价值的同时,赋予它一个“当下生活”的功能。

“传承与再造,茂林与修竹;田园与花香,晨曦与流水;泥巴与火焰,生活与艺术;龙腾艺术以自然感恩的心,笃定地守护着內心的一方净土。”这是一段沈燕荣青瓷研究所的一段介绍文字,也可以看作是她内心世界的一段独白。

这就是沈燕荣,一个如青瓷般剔透的女子。她是沉静的,她又是火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