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o讲述|倪传婧: 一个人上纽约
你知道倪传婧是谁吗?
也许你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是你肯定见过她的作品。

REMEMBER THIS ONE?
苹果官网上的“吉星高照”即出自倪传婧之手。

现居纽约的香港人倪传婧,是登上福布斯艺术榜最年轻的插画师。纽约不只是给予了倪传婧铺天盖地的机会,能够和和众多世界级出版机构和广告媒体进行合作,并且纽约正是她的inspiration。插画师是一个非常孤独的工作,而且习惯用自己的思想去解释生活。纽约云集了众多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人才,通过“美国插画师(The American Illustration)”、“纽约插画师协会(Society of Illustrators NY)”、“艺术与设计协会(ADC)”以及其他艺术相关的活动或者事件,让插画师的艺术梦想成为可能。倪传婧认为没有一个地方像纽约这样,到处都充满着世界级的博物馆,无与伦比的餐厅,最潮流的音乐,年轻时尚的文化,所有这一切,都让她时刻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毫无疑问,这里是她艺术生命的天堂。


我选择了插画
倪传婧说:“在香港,如果你是一名插画师,生活会比较艰难。大家都认为只有那些课业不精或者不学习的孩子才会学习绘画。但事实上,我再学校的课业是非常好的。我父亲一度想让我学习金融或者法律专业。但是我就是喜欢绘画,然后就凭借自己的努力考进了罗德岛艺术学院。父母觉得我付出了努力,那就支持我一路向前,但事实上,我爷爷奶奶并不知道我做的是什么。”
“这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的基础,这里混乱的,多方向的文化震撼让我用更新奇的视角,去检验记忆中曾经熟悉的某些事物。新的经历帮助我跳出原本的自我,找到更合适的一种方式,去结合东方与西方隐喻的视觉语言。”
倪传婧从小父母因为忙碌就不在身边,所以绘画成为了她最大的乐趣和爱好。她喜欢做一个有创意的story-teller。把自己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通过插画的形式传递给大家。她说:“我怀揣着对艺术很大的热情进入学校,而不只是为了应付毕业。在第一年基础课之后,我实际上是以平面设计作为我的专业的,但后来我越来越意识到,我最想做的只是插画。”找到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是倪传婧在罗德岛设计学院一直在努力实现的目标。她继续说:“在罗德岛设计学院之前,我一直没接受过任何艺术培训。我曾经对排山倒海般涌向我的新知识感到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转型成为专业的艺术家而感到焦虑。”
伯乐巧遇千里马
倪传婧在罗德岛艺术学院foundation时,她完成了自己第一幅插画作品。她的导师克里斯 · 巴自利(Chris Buzelli)的注意这个女孩,并把她推荐给自己的妻子,资产国际(Asset International)出版集团,主办者杂志(Plansponsor)的创意总监秀珍 · 巴自利。“她让我为她主编的杂志创作一幅插画,于是我就开始了之后长达6年的合作关系。”倪传婧笑着说。 “要问谁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当然是我在罗德岛设计学院的专业导师克里斯 ·巴自利。“倪传婧毫不犹豫的说。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给予倪传倩第一份工作的人,更重要的是,在她茫然着考虑着未来,担心成绩的好坏,以及同学的竞争,还有“画的是否专业”这一大堆问题的时候,克里斯 · 巴自利让她清晰的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画画的原因。倪传婧说:”他经常对我说,风格是绘画中必须存在的,就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一样,每个人的绘画风格也都会不同。这让我意识到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是最重要的。”在生活中,倪传婧的榜样是她妈妈。她说:“我出生在广东,很小的时候就到了香港生活。我妈妈成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她在当社区工人的时候自学成才,然后重新考入大学。我妈妈在一生中换过好多次工作,但她总能在不同的工作中做到最好。在她40岁的时候,她决定重新进入学校学习,花了10年的时间获得了中医专业的学士学位。每一个人都说她在这么大的年纪换职业是很危险的,但她现在却已经是一名很有声望的医生了。她让我有信心去做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女性。如果我能做到她的一半,那我就很知足了。”





一生挚爱插画
“我非常着迷于绘画的细节,有时候一天画20多个小时也不觉得累,我并不知道我会在一张画上花费多少时间,因为我从来不计算。有时候在创作的时候确实非常辛苦,但是当我完成作品的那一刹那,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在学校那会经常2,3天不睡觉。但是现在不行了,明显感觉老了容易疲惫。(咯咯笑)我现在也会经常出去约见朋友,弹弹钢琴,去博物馆看展览。”
“其实创作1张2张作品并不是非常难的事情,困难的是如何保持这种创作的热情持续30,50年,我的梦想是一直到我80岁的时候,我仍然能保证创作的热情一直画下去,并且还能以此为生。”




自由职业者的快感
“既有钱赚,又是自己喜欢的事。既可以随时工作,又可以在任何地方。”这是倪传婧对自己生活现状的归纳。亚洲文化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影响,她先后住过香港、中国大陆、英国、日本、美国等很多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她说:“住在不同的国家,然后一边旅游,一边读书,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的有趣的人或事。很难讲是哪一两件事,我想我的作品是我个人经历的延展。”在作品“碗盖头(BowlCut)”中,倪传婧的灵感来自小时候剪西瓜皮头的记忆。这幅画是她大学时候的创作,由于当时特别想家,所以在作品中添加了很多童年的东西,像是老式的热水瓶、电风扇、沙发上的珠珠挂饰等。面对这幅作品,她有感而发:“虽然当时的绘画技巧都还不成熟,但它还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它让我体验到,如果作品是来自真实的情感,它会比单纯好看的装饰物多一层,也更能经历时间的考验。”除此之外,倪传婧的作品还反映了她所喜爱的那些科幻小说或者童话故事。“我最喜欢的故事包括《指环王》、《美国众神》、《雪崩》、《冰与火之歌》,还有《银河系漫游指南》。我是一个象征主义和充满隐喻象征故事的爱好者,希腊的神话、《伊索寓言》,中国的童话,《1984》、《美丽新世界》、《变形记》和《荒原狼》,我都很喜欢。”倪传倩会尽力让每一件作品都有某些个人风格,细节的描绘让她感到很爽,她说:“我相信好的作品来自踏实的工作。如果我对我正在做的事情很感兴趣,希望这种热情能够被人感觉到。当然,有些时候当遇到有特别要求的客户,我会尽量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想法,尽力争取。如果并不奏效,我只能告诉自己,工作只是工作,把自己从作品中拉走,再寻找其他的创意点。” “当我接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会把相关的资料通读很多遍,然后努力理解关键点。同时下划线那些能快速给予我感受的主要段落,即兴的写下我头脑最先反应出来的内容。”当倪传婧彻底理解了概念之后,她却喜欢把那些资料扔他远远的,然后抓住意识里最直接反应出来的情感元素,再推敲。这能帮助她把已经僵化的脑子,从那些繁杂的视觉符号和无数的隐喻中解放出来。她继续说:“我会一直抓住自己的直觉,直到原来平庸的作品概念和故事形成了不可思议的转换,出现让人欣喜的点子。如果我有一些空余时间,我会做一些与艺术和项目都无关的事情,比如出去走走,或者冲个凉清醒一下。我发现很多最好的想法总是出现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有时候回想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我喜欢用我所擅长的画面感去堆积一些故事情节。这样的方法让我感觉有种很个人化的快感。”倪传婧觉得人们应该通过自然的直觉去看待她的作品,“在每一副作品完成并展出之后,作品会和观众自然产生互动,会有情感的表达,思想的沟通,不过是否能跨越语言的界限,唤醒共鸣。这些我就无法控制了。”她说。
最后附上她的人物专访视频,来看看她是如何进行创作的。
AnGo一个专注于打造优质艺术设计留学申请培训的平台
欢迎想要了解或咨询艺术留学的小伙伴前来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