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岂止于PS
李涛,岂止于PS
2019-04-18 12:06
PS李涛不PS了,说出来,这绝对是摄影界的大新闻。三五年来,李涛一门心思地拍胶片,拍黑白,仿佛回到了摄影的原始状态。
起于PS,成于PS,20年的奋斗,已过不惑之年的PS李涛书写了一个中国摄影艺术教育的奇迹,30多本PS图像处理专著、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五十多万册销量,份量十足的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影像处理领域的地位,难怪很多人赞他为“中国PS第一人”。对此,他连称不敢当。李涛前几年创办摄影教育平台,更是中国摄影网络在线培训的佼佼者,四年的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强,内容质量已经成为行业的标杆,可谓学生满天下。多少人都是冲着李涛的PS来投奔他学习的啊!
国家级影像鉴定专家、国际国内大赛评委、摄影艺术教育家,惠普(HP)全球影像艺术家,在摄影领域,李涛可谓集荣誉和实力于一身,完全可以在摄影PS领域摇旗呐喊,招兵买马,创下更高的摄影培训业绩。然而,我猛然听到李涛娓娓道来的肺腑之言后,却着着实实吃了一惊!
在李涛的雅致办公室中,长发齐肩的李涛显得十分帅气,但总觉着有一种谜笼罩在他的身上,让人不易揣摩,这或许是对天书一般的Photoshop的敬畏之心使然吧?面对一个看透PS的人,这种神秘感更加倍增。
品着香茗,看着作品,我静静地听着李涛说,希望他能一语点破PS的奥秘所在,希望他能说出为什么不PS!

问:对于太多人来说,Photoshop象天书一样,学了多少年,似乎也没有摸到门,你是怎样把它研究透彻的呢?关键点在什么地方?
答:PS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Photoshop软件诞生快30年来,开始时,它就是数字照片处理软件,是一个数字化的影像制作工具,人们亲切地简称它为PS。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图像年代,从以前的文本信息传播,到现在的图像信息传播,影像所包含的范畴巨大。今天的Photoshop图像软件的处理能力也是空前强大,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然而,PS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学习者并不需要熟悉全部内容,只要掌握和自己使用相关的功能和知识就可以了。比如对于我们摄影人来说,PS就是一个数字影像制作的“暗房”。如同传统暗房一样,最主要做的事情就三件:加深曝光,减淡曝光和过渡柔和。我只用软件工具箱中的加光棒、减光棒和羽化工具,就能完成大部分的图像处理工作,使影像合谐呈现。因此,不要把PS想得过于复杂,不要被派生出来图层、通道、选区等陌生的概念吓懵了。

图示:一张普通照片(左)经过PS演绎后(右)的效果
PS实际上是为数字图像处理提供解决方案,就是工具,大敢地用就可以。我是从PS 2.5版就开始用了,看着PS一步步地完善,不断跟踪研究着,非常清楚它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看透了PS。如果一定要再给初学者一些建议的话,我建议把学习的重心放在效果上,而不是效率上。因此,我在课堂上教学生,就教最重要的知识,用的软件也是实用的限制版,把用不着功能全都屏蔽了。我甚至会限制学生使用快捷键和部分功能,以求集中精力解决图像问题。否则,容易本末倒质,被所谓的效率问题分神白下了工夫。
关键就是要把它当成“仆人”,让它跟着你的思路走,来为你服务,有时候办法笨一点都没有关系,达到效果就好。不要被它的外表吓住。

问:李老师,能介绍一下你个人的摄影经历,谈谈你的PS研究之路吗?
答:我出生在玉门油田,在兰州长大。大学时,我学习的是美术,毕业后在《甘肃经济日报》社当过几年编辑记者。因不甘于庸碌一生,困守无为,1998年,毅然只身闯荡北京,踏上了北漂之路。至今已有20年了,经历了太多的跌宕起伏,亲身见证过多个成功上市企业的辉煌,也领略到多个企业苦苦支撑的悲凉,想来颇多感慨。
我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了一本Photoshop的书,当时,市面上奇缺图像处理方面的书。
在北京第一个入职的公司是新东方,听说我写过图像处理方面的书,很自然顺利地让我做计算机培训工作。记得第一次上讲台,听众有一两百人,我吓得差点放弃了。但我是一个特别愿意挑压力的人,虽然,讲座的过程中一直腿肚子打颤,心中没底,但还是硬撑了下来。没想到听众反响特别热烈,甚至还有起立鼓掌,让我一下子信心爆棚,一发不可收了。

图示:至今,李涛已出版30多本图像处理专著,还差一半著作等身。
随后日子里,我就开始了讲课老师的生涯,经常在全国巡回讲座,传授影像处理知识。我做过自由设计师,也先后待过几个大的公司任高管。

2010年,我成立了良知塾新媒体工作室,目的是在教育行业进行信息可视化研究。2012年,正式成立了良知塾公司,同年,成为国家数字资源库内容建设单位,承担了多门高校重点课程的建设,出任国家资源库首席顾问。
2013年,我和网易云课堂在在线教育领域合作,打造了诸多精品课程,其中,李涛的《Photoshop高手之路基础篇》获年度精品课程奖,当年学习人数超过20万。
2014年以前,我一直做面对面的线下影像处理的培训工作,在全国各地四处奔波,听众数量还是有限,影响力也不大。我一直看好互联网的巨大潜力,于是在2014年,坚定不移地全面转向线上教育。
2014-2018年,良知塾与站酷合作,以我“高手之路”系列课程为源,由我主持打造了高高手在线教育这个品牌,在业界产生了极大的口碑。在这个平台,既有摄影的内容,也有设计、绘画等内容。我树立的课程质量标准成为业界标杆和模仿对象。四年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但我心不止于此,品牌孵化成功后,我出售了所有的股份开始考虑专注于艺术。

2019年,我成立了良知塾摄影艺术学院,聚焦做艺术和摄影相关内容,团队成员都是跟着我多年且课程策划经验丰富的高手。我坚信内容为王,在评判老师和优秀内容上有独特的一套方法。在制作上,更是追求质量极致,从拍摄到后期,从色彩到声音,从策划到包装,都是按电影的标准进行生产。毫无疑问这将是我多年经验的一次全面升级。
我会以提升大众美育为己任,有针对性地培养职业摄影和视觉艺术领域所需的专业人才及跨界复合型人才。
这就是我的简单经历,和目前正在做的事。我的目标是建一所面向未来的在线艺术大学。

图示:2018艺术北京博览会上,李涛在自己的作品前给观众讲解当代艺术。
问:你经常提到一句话:“技术决定下限,审美决定上限”,这个警句箴言我非常认同,你能为我们详细解释一下吗?

答:人们常说“眼高手低”,好像是一个贬义词,但是,我觉得这个词运用在摄影艺术创作领域却是特别恰当,应该是一个褒义词。“手低”,可以通过大量训练提高。但是如果眼界不够高,那么格局肯定也不会大,不知道什么是好照片,怎么能拍出好照片呢?!通过提升审美,才能不断提高摄影人的眼界,“技术决定下线,审美决定上线”,这是我对摄影创作的理解,也是我衡量摄影水平的标尺。
人们对审美有一个误解!审美审美,不应该只是欣赏美,更是审视美或审判美。要当一个好摄影师,最好先当一个合格的读图者,要从审美层面上理解问题。
早期,我一直关心从技术层面上表层美。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已经熟练掌握了基础技术,表现起来没有难度什么。但是,你的技术再好,最多可能只是一个熟练的匠人,如果要成为摄影艺术家,真正的核心在什么地方呢,应该要在艺术审美层面上达到必要的高度。
问:看过你早期的一些摄影作品,非常漂亮,但是现在拍摄的一些作品却不太刻意注重光影的表现,风格大变,请问这是为什么?
答:漂亮是摄影表现最肤浅的层面。摄影是什?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是尽可能的去接近你认为的真实,是一种陈述的方式,而不是单纯地炫酷,单纯地求美。
最早,我拍摄图片就是想着如何炫,如何漂亮,刻意追求装饰性的效果,用影调、色彩、反差控制等各种技巧实现这个目的。
我发现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大家都会不可避免的只想着构图、用光的问题。但随着我对摄影创作的不断深入理解,我开始追求另外一种观看方式,画面可能并不需要唯美,这要求作品不但要对观众诚实,还要对自己诚实。从这个角度来摄影,是我最近一段时间创作的出发点。
从另外一种角度说,这并不是刻意让自己的作品晦涩难懂,只是有些内容被深度思考后,藏在了画面里。说的再直白一些,我为了得到最终的画面,经历了一番心灵上的不寻常的体验,观看我作品的人,需要我一样重复这个奇异之旅,当然,这需要一点耐心和想你力,我相信你会看到我比画面漂亮更多的体验,这就是摄影艺术的另一种魅力。此外,我更多地关注摄影在当下环境里的当代意义,要更多地考虑新媒介变化催生的新发展形式。
从帮助学员提升摄影能力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未来一段时间内,创意摄影将是一种非常重要创作手段和切入点,值得我深入探索和发掘。
这些收获我特别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年,我将创立专业摄影品牌拓展的新项目,就是要把成长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朋友们一起论证,一起讨论,一起往前走。


问:人们都希望用摄影表达思想,都希望摄影作品成为经典,你是如何和学生阐述这个问题呢?
答: 我一直在研究什么样的照片耐看。真正耐看的东西可能不需要过多的装饰性!很多图片猛一看非常打眼,啪叉一下子就能把你抓住,恨不得把马上将它挂在家中,可是,挂了两天以后就觉得一般了。而有些片子第一眼看上去没什么,但是却越看越耐看,这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

站在许多名家名作面前,很多人都说看不懂。我以前也是这样,常常特别沮丧。我也看过大量的摄影画册,刚开始,很多画册、很多的摄影作品我也是看不懂的。我能看懂的东西都是那些抓我眼球的东西!我相信绝大多数摄影人都曾有过这个阶段。那是必然的一个过程,都得去经历过才行!
随着观片量越来越大,研究越来越深入,通过时代背景的了解,通过摄影历史的和创作题材的不断熟悉,我慢慢开始看懂那些作品,回头再去看我以前拍摄的那些照片,就感到非常羞愧了。
经过学习研究,我发现是方法不对,不能单单去看作品,而是要看作者的创作想法和创作过程,了解摄影师创作的时代背景。经典的东西一出生就不吭声了,它就静静地待在那里,等待着懂它的人,通过阅读让它复活!

看懂作品也是需要付出努力,不是一眼就能感悟的。欣赏水平通常是与修养积累划等号的,试想,作者是博士生,你却要让一个初中生看懂他的论文,那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实际上是无法企及的。
真正好的作品不一定是好看的,甚至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很耐看!
很多人把艺术家想简单了,其实,艺术家创作一个伟大的作品,需要付出多年的努力,甚至是一辈子的心血。艺术家唯有通过灵魂的煎熬,才能从混沌中创造出美。我们普通人凭什么觉得这世上最宝贵的东西,会像沙滩上的卵石,漫不经心的路过就会捡到呢?誉满全球的《青椒》作品是摄影师韦斯顿代表作之一,也是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他自己介绍说,这张作品倾注了28年的摄影经验和心得! 如果不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和聆听艺术家这些经历,你是不会认识那个美的。

问:你做摄影教育这么多年,在目前所谓的万众摄影时代,有什么体会?
答:在人人标榜摄影的年代,真正的摄影却越来越远。
摄影离艺术最近,大众又离摄影最近,但大众却离艺术不近。所以,有必要通过摄影的普及来提升大众对艺术的理解。
普及摄影有两件重要的工作要做:第一,摄影艺术史的普及必须到位。梳理实在太重要了,我曾经做过两季10集“看原作,聊摄影”的免费播放节目,通过照片创作背景和摄影技术的解读,让广大摄影人了解前人做过什么,达到什么高度,知道我们今天不用再干什么,应该在什么地方下工夫。
第二,是给摄影更加精细化的界定。

现在,传媒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时间被完全碎片化。知识内容再好,如果节目冗长,看的人也不会多。如果想让大众进入摄影艺术审美的话题里,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于现在的这种媒介方式,用简短精练的形式,传达有趣的信息,将影像内容呈现出来,使之简单化、娱乐化,让人们轻松愉快地接受。例如抖音短视频,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拥有几个亿的用户,意味着媒介发生变化一定会导致内容形式的变化,我们需要面向未来,坦然接受。
当然,在目前这种娱乐化的信息流里,大家获得信息的能力已经不重要了,而过滤信息的能力就显得倍加要紧,所以,我们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筛选、过滤好信息,提供给需要的人,让大家少浪费时间。

问:看到你拍摄的佛教题材作品,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和你以前的摄影风格截然不同。你觉得如何才能真正做好摄影艺术创作呢?



答:这是一个艺术本质理解的问题。艺术是表现事物的方法,更是一个认识事物的方式。以前,我更多地是把它看成前者,着力进行各种表现和修饰。但是通过多年实践,现在更多的是用它来认识万事万物。我从以前只是表面的看,转为系统地看、深入地看、变换不同维度地看。




《造像之地》是我近年来拍摄的题材之一。寺庙中享受四时祭祀的佛祖高大威严、神圣无比,而作坊里的佛像石刻散乱地堆放着,用零落凄惨来形容丝毫不过。
大部分都处于初始成型阶段,如果制作不成功,就会直接变成废品,也有被遗忘的,处于半毁坏状态的。它们造出来就是为了成佛的,却在成佛路上,一路艰辛。
到什么阶段,佛像才能成为人们的心灵慰籍,成为众生的灵魂救赎者,精神的依托物呢?那些在佛祖头上动刀的造佛工匠,在哪个时刻会忽然把它的产品转做神灵对待,这些执念和差别心想来都有些不可思议。其实,和人一样,不管在哪个阶段,只要认真做自己,就是最大成功。

我认为,艺术追求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它是人的一个精神需要,在马斯洛的需求原则里处于最顶层,它能抚慰心灵、填充孤独。世人会思考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怎样不留遗憾的离开这个世界。对此,哲学家有哲学家的解释,艺术家有艺术家的表达。而摄影艺术家正是用摄影的方式来解读这个命题,他们用作品来表达他们的觉悟和觉醒,用真知卓见引得无数的读者的共鸣和敬佩。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难怪有许多人对艺术追求终身不懈。这条路上,既不能重复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孤独而有力。
摄影艺术求索虽然是艺术家个人的事,但千万不要为艺术而艺术,艺术是不计得失,不要为名而艺术,更不要为利益而艺术。艺术家一定要对自己诚实,要有良知并且过得了自己这一关。通过艺术来实现自我觉醒,通过摄影创作出自己的满意作品,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事情吗?!

结束语
李涛用人人皆知的PS树立起自己的摄影形象,然而,并没有止于斯,困于斯,他用全面的影像研究,建立起自己的摄影培训教育基地,锻造出强大的影像品牌影响力。与此同时,李涛也不断将自己的摄影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把摄影的理念全面更新,探索着摄影认知体系的边界,用艺术摄影的更高目标提升自己。
如今的PS早已不是李涛的单一标签,摄影艺术的目标已经成为他攀登的新的珠穆朗玛。他刻苦地参悟,不断地求索,为的是获悟摄影的本质,用自己的影像语言叙述人生的实在感获。今天他传授的PS,都是实用的PS,人们学习的是PS的本质,学的更是摄影的真谛。学生们跟着他了解摄影的历史,明晓摄影的全程,用综合的训练成就摄影的业绩。而领头人李涛也不断地用创作,用展览,用画册制作和图片销售,向摄影艺术的更高层攀进。
2019年,李涛的良知塾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战略合作伙伴,成为Adobe中国区技能认证系统重要合作伙伴,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职业高等学校一体化教材共建单位。他将重点孵化成人美育课程体系,包含艺术鉴赏史、创意方法论。设置职业类摄影课程,包括创作演绎、作品展览、以及艺术商业相结合的实践课程。
我们欣赏着李涛的作品,聆听着他的畅想,深刻领略到志存高远的雄心壮志,这是智者的情怀,更是一份难得的社会担当和责任!

(摄影_李涛文_金俊)
李涛,良知塾首席专家,艺术教育家,新媒体方向研究生学历,中国摄影家协会纪实摄影委员会专家委员。
第25、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影像鉴定专家。
中国摄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Adobe资深教育顾问,编著的《高手之路》系列教材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2017年9月作品参展温哥华“融”——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全球华人摄影展,
2017年10月参加了在多伦多举行的TIPF国际摄影节,并获得“杰出国际摄影师勋章”,
2017年11月,作品参展由IPF国际摄影师联盟(International Photographers Federation)在加拿大主办的《西部中国》系列影展,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感谢信,
2018年5月,作品参展第十三届艺术北京博览会当代艺术单元,
2018年任今日头条全国摄影大赛评委。大赛产生11亿阅读,12万讨论,
2019年代言HP(惠普)Z系列产品,成为惠普全球支持艺术家。
-
柚子_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2 07:29:22
-
龟欲童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0 12:36:50
-
粉色老夫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8 01:44:58
-
又见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18 01:30:39
-
alia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9 15:34:48
-
壮猪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31 18:40:08
-
死掉的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21 10:38:02
-
Suim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2 17:31:31
-
失眠小猪熊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6 11:04:01
-
天擎设计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4 18:01:07
-
deadfac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1 00:11:22
-
小张一米六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3 10:42:03
-
Never_L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9 21:42:55
-
dexter2012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04 20:40:23
-
Kell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04 17: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