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伊顿公学音乐总监奥伍德说音乐启蒙
英国顶级公学的课程设计中除了英语、数学和科学为主的核心课程外,素质教育中音乐课程的学习也占相当高的比例。一般英国私校9年级的奖学金中,♬ 音乐奖学金就和学术奖学金、体育奖学金并列。(通过音乐艺术的专长参加乐团,代表学校参加各种音乐、艺术活动,学校会给予音乐奖学金。)

英国的音乐教育主要是让孩子提高♫ 音乐认知,唤醒孩子内心音乐方面的细胞。主要的方式有:音乐鉴赏、激发兴趣、谱曲学习、学习乐器。那在英国贵族私校的孩子到底怎么学音乐?

逼着学,还是主动学

每一个孩子接触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但千万不要逼迫或要求孩子学习,要让他们自己做选择。
“小时候,我们家里就有一台钢琴,妈妈经常会弹,但她从来不会逼我们学习弹钢琴。相反,她做了另外一件事,有一天,妈妈带我走过一个家,里面传来优美的钢琴声。妈妈说,“这里住了个钢琴老师,你要不要来学?”一切就是这么水到渠成,我说:“要学!”这个方法真的很巧妙,他们让我自己发现了对音乐的兴趣、提出了想学音乐的请求。”伊顿公学合唱班创办人拉尔夫·奥伍德先生感叹道。

让孩子自己主动接近音乐的好办法。

如果有条件的话,把所有你能找到的乐器都展示给孩子们看,不要仅仅只是给他们听乐器的声音♩,要让他们用眼睛看到,因为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们会指着某种乐器说:“我要学那个。我不要其他的,就要那一个。”
至于到了音乐学习后期,是否要紧盯孩子练习的问题,也有好办法。
“与其给孩子设计好每一阶段的目标,全程盯着他练习,不如自己一边在厨房做饭,一边竖起耳朵听孩子练习。”奥伍德说,如果孩子练得很好,就不要去打扰他;如果他遇到问题了,那么家长可以放下手中的活儿去问问他,“刚刚的G大调是不是很难啊?”

学音乐到底要不要考级?

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是,在针对“考级”的话题上,中外♫音乐教育者观点出奇地一致——孩子不愿意的话,就不考了!
考级级数的高低,对于一个人音乐造诣的高低,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在孩子抵触情绪较大的情况下,宁可不考级,也不应为此扼杀孩子对一种音乐的喜爱。
“实际上包括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考试,都是老师直接现场听演奏,不看考级成绩。”,“看家长的认识和目的,也有很多家长纯粹想让孩子玩玩感受下音乐,那考不考级真没所谓;但有的家长目的性很强,一定要进某所学校让孩子考级,这对孩子未来的音乐水平提升未必好。”
而在英国也有考级,同时也的确有些老师会让学生去考级。

拉尔夫·奥伍德并不赞同这种盯着孩子考级的做法。他自己的做法是,问孩子自己想不想要考级。如果他们想要考,那就让他们去考。如果他们真的不愿意,这也没什么,因为他们完全有这种自知、自觉。
重要的是,一定要征求孩子自己的意愿,不要只是命令他们去考级。考级也许会有点可怕,但如果努力做好了,你也能获得某种肯定。
“我经常在伊顿遇到一些学生,♬他们说老师逼他们考级,我会去和他们的老师谈,让他们给孩子空间,不要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可以让孩子用别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且事实上,有时候情况会反过来,反而是学生自己想要考级,而老师担心他们压力过大。”
在伊顿,一名学生如果要申请奖学金,学校不会强制要求孩子通过考级,但面试官会和孩子面对面,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听他演奏,即使没有证书,学校也能判断一个孩子真实的音乐♪水平。

在中国有一句非官方的俗语,“学音乐的孩子通常不会变坏”。关于这句话,奥伍德有自己的解读:“如果一个聪明且能力很强的孩子无聊了,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干些坏事,调皮捣蛋之类的。但如果他把这些时间花在学习音乐上,那么他一定会学得很好,甚至成为一个在♫音乐方面很有才华的人,当然他也自然而然会忘记变坏这件事了。”

英国人不能不重视音乐,不能不重视音乐教育,因为抛弃了音乐和音乐教育,就如同抛弃了对民族的自豪,对文化的自信,是对优雅生活方式的背叛,对活的灵魂的放逐。 ♫ 听英伦民谣,优雅而不失古拙,低声吟唱间皆是深情,有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的忧伤,有雪花中至纯至圣的高洁,有斯卡布罗集市里芜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的芬芳;对英国人来说,音乐不是高贵的点缀,而是优雅的灵魂。
9月6日,英伦云小学ZOOM公开课,Naomi老师将带孩子们开启音乐之美♩。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扫码获取听课ID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