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私藏小众景点
查看话题 >我们买到了“登上”泰坦尼克号的船票
又是一次筹划已久的旅行。我们早早就在网上买好了“船票”,为此,还额外支付了一英镑的预订费用。
“总比现场排长队,一票难求好。”我们自我安慰道。票面时间被细化为每十五分钟的间隔,有了它,我们才可以顺利“登船”。我们紧紧握住手中的票根,像偶然的命运一下攥紧了很多人的一生。
来到现场,售票窗前的人并未如预想中多,票源也十分充足。今天,人们再也无需像一百多年前那样,仰仗着地位和权势,或者靠打牌来赢取这张薄薄的凭证了。“泰坦尼克号”处女航的船票和人的一生究竟谁更轻飘呢?我只是忽然想起席慕容说:“世间种种,终必,终必成空。”
上船前,我们特意在入口处的餐厅里饱餐了一顿。收银机好像也要刻意显示自己的阔绰和来历不凡,在前台用图示标志出了各种人们能想到或者想不到的支付方式,甚至包括Alipay和微信支付。我买了一个叫做“Titanic clanger”的派,酥皮里挤满了丰腴的肉馅,由于馅料太多,整个派近似于“实心”,结实得可以直接拿到船里当沙袋。这是在讽刺“泰坦尼克号”装得太满,最终导致万劫不复的结局吗?对于巨轮沉没的真相,人们历来众说纷纭。可是随着码头上汽笛声忽然间轰然响起,当人们开始奋力奔跑或者尽力挥舞手帕和礼帽,所有的泪水就已经启程了。
“属于大英帝国的荣光!”贝尔法斯特是英国北爱尔兰最大的海港,这里工业基础雄厚,更是以历史悠久的造船业而闻名。近代历史的舞台上风云激荡,从这里出发,似乎推开门,便是北海、便是大西洋了。摸摸麻毛织品的残片,看看精细测算的图纸,就可以窥见这里曾经承载了大英帝国多少的雄心!这艘斥资7500万英镑的巨轮,也正是在这里设计、制造、入水的。
上船前,我们特意和这艘建筑史上的奇迹合影留念,那些同样站在这艘“梦幻之船”、“永不沉没的船”前面合影的人们,会想到自己正身在历史之中吗?
电梯把我们直接送到了四楼,免去了昔日人们攀爬之苦;声光电技术将船舱内部立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填补了我们想象力的匮乏。“贫穷使我丧失了想象力。”站在一等舱、宴会厅的复原模型前,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义。奢华、繁复、雍容、野心勃勃,“属于大英帝国的荣光!”。
要是时间定格在这一刻就好了,要是船上装载的240,000枚鸡蛋、15000桶啤酒、8000根雪茄和1412袋装满了信件的邮包能被顺利交付就好了,要是800多名船员能够远航归来,把沿途的所见所闻兴奋地讲给大家听就好了,要是1300多名乘客,都能最终抵达承载梦想的远方就好了。可是如今水波依然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只是人间再也没有他们的故事了。这里讲述的是真实的“泰坦尼克号”,这里没有杰克,纪念品店里也不售卖假的“海洋之心”,这里只有很多很多幽微的细节和真实的命运。
“这里有餐盘而无食欲。
有结婚戒指,然爱情至少已三百年
未获回报。
这里有一把扇子——粉红的脸蛋哪里去了?
这里有几把剑——愤怒哪里去了?
黄昏时分鲁特琴的弦音不再响起。
因为永恒缺货
一万件古物在此聚合。
……
王冠的寿命比头长。
手输给了手套。
右脚的鞋打败了脚。”
我忽然想起了辛波斯卡的诗,万物静默如谜。
1985年,海底沉船被发现,人们开始对残骸进行勘探和研究,很多人终于等到了“大结局”。以后也会为马航MH370建一座这样的博物馆吗?人间的悲喜并不相同,但对于历史和情绪的记忆,却总是相通。
和瑞典的瓦萨沉船博物馆一样,位于贝尔法斯特的泰坦尼克纪念馆也设计非常用心。现场有很多交互体验,将观者不知不觉间,自然而然地代入其中。走出展馆,阳光喧嚷,门上用各种语言写着“再见”,让人恍惚,我们好像也在历史中大梦了一场。
樊北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钱花在了非洲,却流向了欧洲
- 小王子和三毛的撒哈拉 (1人喜欢)
- 在塞尔维亚补牙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