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过的哪个旅行目的地让你念念不忘
查看话题 >京都如梦(一)
京都一直是心心念念的城市,它既是现实的,又颇具梦幻的气息。
七月份,从大阪去往京都,在京都有三日的停留。
之前一直想订带日式庭院的传统町屋民宿来住,在网上浏览了很久,从东山区,一直看到伏见区。在祇园附近的多古老而窄小。远离市中心的几处,比如哲学之道附近的一处别墅,有颇美的圆窗,收进室外春天的绚烂樱花之景,和整个夏天的绿,颇让人醉心。但民宿的几个榻榻米房间适合几个人或者大的家庭出行,只两人便显得空荡而且浪费。犹豫再三,最后还是选了酒店。第一次去京都,图的旅人的方便,就把酒店订在了祇园。
进入京都市区,两侧多是两三层的建筑,旧而干净。当两侧变为灰色调的木质町屋建筑,便知是进入了祇园区域。绕过七拐八转的小巷,到达一座灰色外墙的建筑,便是酒店了。在一片百年老屋群中,倒显得和谐。酒店旁边是建仁寺,可以走一条长长的石径,绕过寺庙走去花见小路,可以说是闹中取静了。
酒店是日式风格,简约而充满禅意。服务人员是穿和服的女子,头发在脑后挽着一丝不乱的发髻。等待办理入住手续时,端上来热毛巾和玄米茶。
楼下是男汤和女汤,可供洗去一日奔波之后的疲累。几层房间圈出来一个窄长的天井,植了几棵枫树,摇曳的树影映进落地窗,翠色欲滴落。房间是日式房间,并不大,但对各个角落有颇有心的设计和利用。脱下鞋子进门,拉开薄纱窗帘,看到外面层层的祇园町屋青灰色的屋顶,某家的二层露台上,有摆放的花盆,还有晾晒的衣衫。略作午间休憩,换了鞋子,散步走去花见小路,
花见小路对面,一家本地人开的面馆,墙上挂着日本影星的黑白照片,旁边有白发的老婆婆被女儿带着,过来吃一碗汤面。小店以各式天妇罗为特色。于是就吃了加天妇罗的荞麦面。


饭后走几步路,去八坂神社。整个七月京都都处于祇园祭的盛典中。七月二十四正是还幸祭的花伞巡行,祭奠后半部的高潮部分。而那一天我还在大阪,想过要专门过来,最后也作罢了。那几日大阪也处于天神祭的祭奠中,有盛大的花火大会。在一日晚上的心斋桥,看到了祭典的船队经过,繁华市区河流两侧悬满璀璨的纸灯笼,悬着灯笼的白色小船在悠扬的钟声里缓缓而过。这也算是一点安慰吧。到了京都,正赶上的是祇园祭的尾声,在它的流风余韵里,有些许的遗憾。但也安慰自己,正好为自己留下下一次再来的理由。
祇园祭的花车,正从八坂神社出发。神社现下是热闹的,悬满的白色纸灯笼满是节日的气息。露天的戏台上有能剧的表演。旁边不远是川端康成赏樱的圆山公园,和《古都》里写到有一棵千年樟树的青莲院。东山魁夷的画作里,这圆山公园的夜樱也有着惊心动魄的美。若悠闲,这也是一条很好的散步路线。


从八坂神社走去清水寺,不过二十分钟的路程,一路行经的是最具特色的京都街道。青石板路面被年复一年的脚步打磨得光滑,两边是京町屋式的建筑,开满各种卖和服、扇子、糕点等传统物事的小店铺,门口挂着门帘,有些欲说还休的意味。让人想起说日本女人和服后面那那一截脖颈最是性感的那一番论调。


走过三年坂二年坂,旁侧很容易忽略的一条巷子,正是石塀小路。相对于外面的游人如织,这里面更有一份独有的幽静。两侧都是安静的院落,外面开满一丛白色的小花,有的町屋改作旅馆,想下次若住在这里,也是不错的选择。
渐近清水寺,热闹渐盛,都是熙熙攘攘的游人。里面木结构的本堂大殿,可以脱掉鞋子进去参观,敲钟祈福。寺内有一处石阶走上去的地主神社,是求姻缘的好去处。各处挂满了祈求姻缘的红色小木牌。再走到建在悬崖峭壁之上的清水舞台,此处视野开阔,可远眺京都风景,可看见夏日的浓密树荫间,一处寺庙的小小的橙色尖顶。走去羽音瀑布,可以清水涤去凡尘。道路两侧的草丛间,不时看见小小的佛像散落,拙朴的面目从石头的混沌里显现。


从清水寺走回来的路上,去了高台寺,这里要幽静得多。正赶上这里的美术馆有“百鬼夜行”的展览。寺庙中诸处角落,会有一些主题性的展示。


黄昏时回到酒店。渐晚时,窗外渐闻淅沥之声,外面下起了雨,从窗口看出去,衹园町屋青灰色的屋顶蒙了一层薄薄的水汽,雨中街角的一丛绣球花兀自寂寞地开着。天色在雨声中慢慢暗下来。这是京都最温柔的时刻之一。



打伞出去吃饭,经过此刻静寂无一人的建仁寺和暮雨中的花见小路。顺着八坂神社前的四条通一直走,走过鸭川上的四条大桥,走到四条河原町。
这是京都最繁华的区域。是京都古老和现代的两面中,现代性的那一面。这里有几个大的商场,高岛屋、藤井大丸等。新京极是繁华的市场,锦市场有诸多美食。



晚上逛完街,在商场的七楼随意找了一家美吉浓吃饭,竟还是一家怀石料理店。托盘上放的纸餐垫上印的是祇园巡游的花车。餐具也做成花车形状。这也算是补偿了我未赶上花车巡幸的一点遗憾。节日仪式的细节落实到了民众生活的角角落落里,这是让人感动的。
晚上吃完饭已经是十点多,选了沿着鸭川的一条路走回去,此时雨已经停了,空气中有雨水和草木的气息。夜色中是鸭川流水的声音和不止歇的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