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系和角色的转变
黄先森处理婆媳关系还是可以的哟。婆婆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还是挺开明的,她不会强迫我去接受她的理念。在育儿方面,她会有一些老一辈人的迷信思想(她自己也知道是迷信)或是习惯我不认可,但只要对孩子没什么大影响,我就由她去了,但如果我觉得对孩子有影响的,我让黄先森跟她说,她也能接受并改正。我跟黄先森早就约定好,在处理与婆婆有关的问题上,他当坏人,我当好人。一些需要改正的地方由他去说。但婆婆也并不是一个固守成规的人,她自己也会积极地去了解很多育儿的知识(主要是问一些有育儿经验的年轻人)。她知道产后抑郁,肠绞痛,飞机抱……当她说出这些名词的时候我还是挺惊讶的,因为她并不怎么识字,我原本以为我们会在育儿问题上会有很大的冲突呢。我刚出院的时候,黄先森说:“我妈说,你要多跟小吴说一些开心的事,别惹她生气,不要让她情绪波动大,不然会产后抑郁的。”我很惊讶地问他,你妈妈怎么会知道产后抑郁?他说,我也感觉很惊讶。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在任何一个家庭里,排在第一位的永远都得是夫妻关系。无论是与父母的关系还是与子女的关系都不能排在夫妻关系之前,一旦越位,这种家庭相处模式就很不健康了。
如果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放在第一位,那么婆媳矛盾就难以避免,如果将自己与子女的关系放在第一位,那么孩子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夫妻双方还会产生被忽视的感觉。毕竟与你共度余生的不会是你的父母,也不会是你的孩子,父母总会先你而去,孩子总会有自己的家庭和人生。不记得是谁说过,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感受到:“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他们都爱我。”
虽然仍在磨合,但目前的相处模式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太大的烦恼。我不希望宝宝学我这种寡淡,不喜与人交往的性格。所以我很支持爷爷奶奶带他去玩,我也很支持他和堂哥堂弟相处。我觉得我无法改变自己的性格,也不打算改变,因为我已经接受自己了。既然这样,我是没有办法给宝宝做一个乐观开朗的榜样了。而我又不希望他像我一样,我也很清楚,即使我每天在他耳边念叨:“你要经常跟大家交流,你要开朗一点。”也是没有用的。用嘴巴说,对孩子没多大用,他只会有样学样。因为他需要知道怎么跟大家交流,怎么样开朗。这些我没办法教他,因为我本身就不是这样的人。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多跟其他人接触,我不行,还有爷爷奶奶爸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