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European Food Review 歐洲食評集刊
主编的话
对于一个文化研究学者来说,食物所能表征的不仅仅是食物本身,我们所追求的是去探讨食物背后所能够反应出来文化建构与变迁,历史兴衰与更迭,政治压迫与民主,以及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他/她所不断去追寻的身份认同。
如果要粗略的追寻一下当代食物的谱系学,近的可以看到其得益于全球化运动的兴起,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此起彼伏,远的可以追溯到大航海时代,不堪回首的殖民历史同样也带去了食物见的碰撞。就拿人人都喜爱的炸鸡来说,实际上,炸鸡在美国的大众文化语境当中包含着浓厚的种族主义色彩。这是一段黑人都想要逃避的历史,那就是在南方种植园经济时期,黑人还是奴隶的时候,他们只被允许养殖家禽(笼中鸟),而不能饲养牛羊。因此,黑人们只能兜售炸鸡来赚取未来的自由之身。如此这般的对于所有黑人的刻板印象都与炸鸡连接了起来,这样就把炸鸡本质化了。
与此同时,具有同样经历的则是各种移民食物,只不过他们在美食界的地位却殊途同归。例如,美籍意大利人把pizza和pasta推向了全世界,Italian cuisine 成为了the most popular food in the world。而中餐在世界上的表现却大多数是令人沮丧的,由于早期出去的中国人大多以廉价劳工为主,因此中餐也大多被妖魔化了。尽管之后有所好转,但是中餐给人的主要印象还是低廉,快餐,油腻的形象,这也主要因为第一代移民由于没有太多英文能力,因此只能去从事餐饮和洗衣房这类职业。大多数人并没有厨师的经验,仅仅是凭借自己对于家乡的记忆从而来重新创造这些菜肴,左宗棠鸡就是一例。近年来,中餐的影响力也逐渐提升,鼎泰丰获得了米其林一星,眉州东坡在美国遍地开花,海底捞也进军了欧洲市场,这都是令人欣喜的表现。只不过由于大陆中餐的文化背景过于单一,没有很好得益于全球化的影响,而是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原因,人口流动性增强,农民工/打工者成为主要的街头美食顾客,从而使辣味儿染红大陆。
品尝食物的有趣之处是在于,我们能够从这一小盘菜当中体会到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所对于食物的差异性理解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reinterpretion。毕竟,食物是与存在最接近的事物。
资料章
本章主要收集一些与食物相关的文化背景介绍,以此增加常人(Das Man)对于食物的基础理解
意大利
意式经典:肉酱千层面|Lasagna alla bolognese
如何做千层面(Lasagna)好吃? - 小辛Zing的回答
评论章
本章主要记载笔者在欧洲亲自所吃过的一些食物,一来可以为读者作为参考指南,二来也可以逐渐磨炼笔者自身的美食批评功底
比利时·鲁汶 (鲁汶,书籍和啤酒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闲庭信步在这座城市当中,能够轻易的抚摸这里的肌理(texture),我对此也时常感到诧异,这座百年老城为何能够如此安静,像似一座陈旧的庙宇,给人一种与世无争之感。若用大卫·哈维的空间地理学来看待,那就是说,这里可谓是资本主义空间流动的法外之地,不同于巴黎,伦敦,纽约,香港,东京这类高度资本化的城市空间,鲁汶就像是一座前资本主义的平原(plateus)。高耸的天主教教堂与哥特式的建筑随处可见,这些建筑仿佛成为这座城市的镇宅之宝,抵抗住了资本主义洪流的入侵,从而形成了一座小小的山丘。在这山丘上的人们,虽然说不至于那么古板,大多数也不太能够见到韦伯所描述的那种具有新教伦理的美国式资本主义人格,其实就拿这一点来说,美国的老邻居加拿大人也经常会开他们的玩笑。
---- 诡谲子《欧洲初感》
这是我初到鲁汶之时的感受,这里的一切竟然是如此这般的安静,尽管我早已习惯了温哥华人的悠闲与惬意,但是我依然北这欧洲小城的和谐与坦然所震撼。相比与整体气氛上的宁静致远,鲁汶是一座方寸间立见乾坤之地,仅仅在这方圆不到一里的City Central,就可以基本上品尝的水平颇高的美食,方便程度不亚于任何metropolis。
BAVENT - Tiensestraat 22/24, 3000 Leuven (Google Map 4.1, $$)

比利时创意spaghetti🍝 (个人评分 4/5)
在文学系一出来的小街道上,坐落着各种美食小店,今日出门终于如愿以偿的吃到了心心念念的意面。这家店主打自主搭配的意面,相比是借鉴了日本拉面和蛋仔面的形式,可自由选择面条和toppings的形式。
我毫无犹豫的选则了一个狂野组合(all meats),其风味与口感也十分令人满意。纤细的spaghetti口感劲道,脆劲十足,搭配上并不是很浓郁的番茄酱起到了一种温和的口感。然而,当你将面和不同的toppings吃下去的时候,一碗清淡的面瞬间变成了充满惊喜的百宝盆,肉丸,厚切培根,鸡肉,与面在一起可以产生出16种排列组合的风味,算是一道达标的料理。
Ellis Gourmet Burger Leuven - Naamsestraat 5, 3000 Leuven (Google Map 4.1, $$)

汉堡包一词为英语Hamburger的中文名,同时含有音译及义译的元素在内,有时也直接称为汉堡。汉堡包原名来自于德国的城市汉堡市(Hamburg)。在英语里头,Hamburger就是指“来自汉堡的”,可以是指汉堡包本身,或是面包里面由牛绞肉或其他夹有牛绞肉做成的肉饼。这一种肉饼,现时在汉语普遍称之为汉堡排,而汉堡包则用来专指夹了汉堡排的圆包三明治。Hamburger这个名字起源于德国西北城市汉堡(Hamburg),今日的汉堡是德国最为繁忙的港口,在19世纪中叶的时候,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喜欢把牛排捣碎成一定形状,这种吃法可能被当时的大量德国移民传到了美洲。1836年,一道以“汉堡牛排”(Hamburg steak)命名的菜出现在美国人的菜单上;从一本1902年的烹饪手册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Hamburg steak的做法与今天的概念已经很接近了,就是用碎牛肉和洋葱与胡椒粉拌在一起。到了20世纪晚期,美国人对Hamburg steak的做法进行了改良,然后开车把它送进了快餐店,这就是今天招人喜爱的hamburger的起源。
令人惊喜满足的burger🍔(个人评分 4.5/5)
这座位于城镇中心的汉堡店,近邻着一座15世纪建立的Historical Leuven Town hall,后面不远处则是天主教鲁汶大学的University Hall。对我而言,相较于快餐店所卖的简单汉堡,我更喜欢这种restaurant or bar里所提供的深度定制汉堡,因为只有在这里吃到的汉堡才能让我感受到deep seasoning(腌制调味)的威力。
一个好吃的汉堡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1.酥脆坚韧有嚼劲的面包;2.丰富多元能够提味的酱汁;3.腌制入味并且紧实爆汁的肉饼。倘若一个汉堡无法满足这三点要求的任意一个,我都会认识这是一个完全失败透顶的汉堡。Ellis家的汉堡完全满足了我的期待,不光如此,由于我点的是Meat Lover, 汉堡里除了基本要求以外还增加了几种不同的佐料,这让人能够更加成分的感受到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汉堡盛宴。
除此之外,这家店还提供sides,我第一次去的时候由于十分激动地看到了有加拿大poutine,就点了一个尝尝。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不如我们本科学校的bar里面的poutine好吃。主要问题在于酱汁过少而薯条太硬,完全感受不到poutine所提供的那种软嫩粘稠的感觉,不建议点。
Umamido Leuven - Tiensestraat 18, 3000 Leuven (Google Map 4.2)

意料之外的ramen 🍜(个人评价 4.6/5)
Umamido 实际上是一家比利时本土的日本拉面店,在很多城市都有店铺。我本来以为在日本以外根本吃不到好吃的拉面的时候,这家店的拉面让我感到十分的心满意足。以前在温哥华的时候吃过几次比较出名的拉面,但是在没有感受到这玩意到底有什么好吃的,结果还把人咸的一b。等到毕业以后跟女朋友去日本玩了一趟才发现,原来日本的拉面是第一次让我吃到感动的食物,主要因为汤头的浓郁和鲜香是在不能不让人想哭。Hospitality(诚意)是我第一次在日本的拉面店当中所吃出来的,分别在东京、大阪、北海道都吃过一次十分好吃的拉面。
这家拉面大约能达到我在日本吃过的拉面水准,除了面有点一般以外,汤头是十分的鲜香浓郁,而且店里还有gyoza(日式煎饺),pork bun(刈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