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理论思潮——笔记(八)
爱森斯坦:从杂耍蒙太奇到理性蒙太奇 爱森斯坦在世界电影史上,被公认为最具影响力、最伟大的电影大师。
1、杂耍蒙太奇的诞生 苏俄革命之后,爱森斯坦放弃学业,参加了红军,在内战期间被调到队伍中从事布景工作。在剧团工作时,他将马戏、杂技和歌舞技巧运用到各种名剧之中,试图激发观众对苏俄意识的积极反应,这就是爱森斯坦“杂耍蒙太奇”理论灵感的来源。
2、杂耍蒙太奇的电影应用 爱森斯坦慢慢意识到“戏剧现实主义”的局限,于是将目光转向电影。在电影中,他将苏维埃的形象建立在“非心理拟人化”之上。后期影片使用极端化的风格化照明、服装和布景。爱森斯坦在他的影片中不断表现出对现实主义规范的超越和直接作用于观众的兴奋点、表现性运动等观点。
3、垂直蒙太奇的产生 爱森斯坦认为电影不是戏剧发展的下一步,而是所有现存艺术的综合。于是,他发现电影蒙太奇技巧与乔伊斯《尤利西斯》心里独白中形象的“并置”,以及狄更斯和托尔斯泰小说中对话与行动的交织相类似。当有声电影出现时,爱森斯坦又使得画面与声音相统一,创造出一种声画方面的“垂直蒙太奇”。
4、默片时代爱森斯坦的创作 这时爱森斯坦的创作与苏俄官方宣传相一致。他的每一部影片都来自于列宁语录,并且都记录了布尔什维克革命走向胜利的重大事件。
5、有声电影时期的“理性电影” 爱森斯坦在学习新的有声技术时,有意要将声音纳入蒙太奇之中,并且要形成交响乐团那样的声音概念。此时,爱森斯坦对“杂耍”的观念,已经让位给了“刺激”的观念,刺激可以使得观众产生一系列复杂的联系,引导他们朝着导演预制的线索进行思考,爱森斯坦称其为“理性电影”。
6、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特点 他认为蒙太奇的本质在于选择不同的电影元素之间的冲突,从这种冲突中产生一种全新是事物。并且,他的影片不是靠故事来组织的,而是靠主义思想。并且这些主题思想又是通过拥护新社会的人们展现出来的。爱森斯坦镜头下的人物形象是简单化的,不足以表现人物真正复杂的个性。并且演员的角色被弱化到只代表一种类型,而导演成为至高无上的中心。 爱森斯坦将其蒙太奇原则定为“碰撞、冲突和对比”,他的每一个镜头都带有特殊的“动态视觉潜质”,目的是将镜头的动态潜质带给下一个镜头,用来形成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