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记01
九月给自己一个周记小挑战。本意是将周记发在公众号,只是我肯定会觉得编辑推文要是只有文字太丑了,但要是花很多时间发在排版上又不值得,不如在豆瓣写日记,方便查看。找到自己适合的风格之后,再做成公众号推文比较合适。假设我能有这个精力,短则一个月,长则一个季度,终究会回归微信公众号的吧。
哦对写公众号的另一个难题是推文标题。我想过很多这周周记的标题,最想考虑到是“唯有创造,才有价值”,但是又觉得内容太单薄撑不起来,索性不写了。那么在这个无法写出很吸睛标题的一周里,本身是否也不够吸睛呢?还是从时间维度开始讲起吧。
9月1日0时0分,我在 school 看着一支从未听过的不知名乐队的演出,风格类似南无让我兴致缺缺。如果时钟向前拨五小时,我在大望路的郎园 Vintage 刚看我最喜欢的张律导演的庆州和林象工作人员们聊电影,期待着接下来的咏鹅。一天放映结束后我冲向了东四的 Mona 和朋友们喝了杯 cocktail 随意闲聊到十一点多又坐着地铁到雍和宫。从 school 出发赶了雍和宫地铁真正的末班车,地铁乘务员告诉我,知道这个点还有车的人很少,现在它只为你一个人服务。我当时的念头其实是,这个对话很适合拍电影或者写小说,那么它会是作品的哪个部分呢?可能是个开头,但我只想给它不超过十秒的时间,哪怕我不确定十秒钟能不能完成这个对话。这完成了一种循环,围绕着雍和宫地铁站,原因很简单,夏天从 school 开始,也应该从 school 结束,尽管中间我不曾经历 school 了。毕竟我对它的情感在这个乐队的夏天被消耗了,但它依然是我热爱摇滚乐的初心。
正式宣告了夏天的结束,不意味着生活会有些许改变。比如说,我依然没有停下来看电影的步伐,哪怕我从年初开始就说了一万遍,我以后一定少看电影,但平均下来还是能一个月看20部左右,这是毫无知觉的事情。如果说去年今日我是一个被我不是药神打动高喊牛逼的极易满足的观众,那么现在我连廊桥遗梦都只能冷冰冰写下来“三星半,无法打动我”这样的字眼。这可能是我最想嘲讽自己的地方。以前看过一个言论,相亲前先看看豆瓣,如果评分都是三星,那这个人一定很刻薄,还是不要见了。直到现在,我万万没想到,我也会如此。然而我并没有刻意给 TOP 250 打低分的意思,我只是看下来,发现不喜欢 Clint Eastwood 作品风格而已,这纯属个人口味问题了。我现在的逻辑很简单,喜欢四星起,能不能到五星再看质量,可是不喜欢肯定三星起,作品太优秀,再不喜欢也是四星。在这个逻辑框架下面,我可以完美自洽,如果已知电影作品不会是自己喜欢的风格,也没有技术革新,何必浪费时间和金钱去看电影呢?这也符合年初更少看电影的初衷,不浪费在低品质的事物上面,毕竟市面上大多数电影不值得当作艺术品来对待。
难得今天去小西天是下午,我能吃个午饭,我又开辟了一条新胡同路线,有着新疆馆子的 one quarter 所在地,当然这条胡同可以扩充的还有不少。其实手头还有很多私藏的胡同探访路线,有空可以写,但我仍然没太想好,我真实心理是不想给别人分享,可能过于私人了吧,我不喜欢别人和我一样。如果有一天我愿意认真写写北京,这只说明,我彻底想要离开,我不再留恋它了。
周一在想商业化的事情,又免不了想到游戏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