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漫长,不要慌张
生活中总会磕磕碰碰,现在,想把以前的想法拿出来分享分享,希望一些不好的事情早点结束。给自己一点鸡汤,然后努力生活。
前几天,有一个小视屏在各大平台上频频出现。视频中主人公反对每个人的一生都具有固定的轨迹的观点,他认为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时间表,凡事都有它自己的节奏。
我们应该耐心一点。库班25岁还在酒吧做酒保;JK罗琳被拒12次后到32岁才出版了哈利波特;Outage 39岁才创办了Zara;马云35岁才创建了阿里巴巴;摩根弗里曼52岁才到达演艺事业的高峰......有的人21岁毕业,27岁才找工作;有的人25岁毕业并立马拥有了工作;有的人没上过大学,却在18岁找到了热爱的事;有的人一毕业就找到了工作,赚很多钱,但是过的不开心;有的人选择间隔年,去寻找自我;有的人在16岁就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在26岁时改变了想法。有的人有了孩子,却还是单身;有的人结了婚,却等了10年才有了自己的小孩;有的人身处一段感情,爱的却是别人;有的人明明彼此相爱,却没有在一起。25岁后拿到文凭依然值得骄傲;30岁没有结婚但是过的快乐也是一种成功;35岁后成家也完全可以;40岁买房也没什么丢脸的,不要让任何人扰乱你的时间表。
因为爱因斯坦说,并不是每一件计算出来的事都有意义,也不是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都能够被计算出来。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他自己的节奏,不应该让别人的节奏影响自己的进程。
或许你付出了努力,却一直没有得到回报;或许你一直在期待收获,却一直在失望中渐渐迷失自我。耐心一点,不要慌张,不要彷徨,有些成功还只是在通往终点的道路上,迟到了而已。如果继续坚持,它终归会来的,只是或迟或远。
我有一个朋友,他爱好写作、喜欢法语、爱好游山玩水。他期待有一天可以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学会法语,周游世界。上大学的时候他就开始为之努力着。但是大学毕业后,根据父母的意愿,他回到了那个生养他的小城市,找到了“铁饭碗”。
但是,这一切都背离了自己的初心,毕竟做了自己不想做的工作,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似乎每天都在“若无其事”中“碌碌无为”。他说这不应该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不是自己规划中的未来,这是自己背弃梦想之后的苟且偷生。那段时间他一直在闷闷不乐中渴望挣脱“牢笼”。走出那段艰难岁月之后,他又开始写作了,他有了自己的公众号,每天在上面发一发原创小文。虽然粉丝很少,但是依旧执着,他说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在默默关注着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也抽出一点时间继续学习法语,那是他最喜欢的语言。
现在,他即将而立,他的公众号依旧没有做好,他还没有完成出书的意愿,他也没有学会法语,也没有离开那个不喜欢的工作,也没有抛开一切去周游世界。他说他不着急,他会慢慢坚持写作,他还会依旧坚守岗位。在闲暇之余他也会背上背包出去走走。他还没有放弃,他说路还很长,人生还有很远的远方。
理想有时候会经历一段艰难险阻之后才会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初见“柳暗花明”。
我曾经在火车上遇到过一个老者,他已年逾花甲。透过岁月的痕迹依稀可见老人曾今风华正茂的模样。年轻的时候,因为贫穷,他没有上过学,那个年代读书是他最大的奢望。他说读书是他唯一走出那个大山深处的机会,无奈他年少的梦想只能成为祭献青春的梦。他是家中的长子,为了帮助单身的母亲补贴家用,为了在那个艰难的岁月能够养活四个弟妹,他放弃了读书。
他曾经将自己的半辈子埋藏在那个荒山穷水之地,曾经为了生活他的梦想夭折。如今,他重拾青涩的梦想,独自踏上征程。他已经在外面流浪了十余年,他说自己的身体还很硬朗,有生之年,他想完成自己的梦想——感受大山外面的风土人情。他一个人坐火车去了拉萨,在冈仁波齐转山转水转佛塔,与信徒一起敬畏圣地。他去了广州,在快节奏的大城市里与年轻的血脉唱响生命的乐章......他还有很多没有走过的土地,他还想在双腿还能够支撑身体的时候继续走走。
生活就像五线谱上华美的乐章,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节奏,跟着节奏跳动的音符都会奏出悦耳动听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