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鸦城的推理教室4--------叙述诡计讲义篇(补充意外的犯人)
https://www.douban.com/note/733399035/苍鸦城的推理教室1-------密室讲义
https://www.douban.com/note/733399866/苍鸦城的推理教室2-------密室讲义补充
https://www.douban.com/note/733521122/苍鸦城的推理教室3-------不在场证明
https://www.douban.com/note/733524058/ 苍鸦城的推理教室4--------叙述诡计讲义篇
https://www.douban.com/note/733688378/苍鸦城的推理教室5---------逻辑
叙事有五个w,一个h,whenwhere who why what how,就是何时何地何人为了什么怎样做了什么事情。叙述诡计,其实也就是诡计的一种,我认为广义的叙诡诡计也就是诡计吧,毕竟你写个密室或不在场证明,书中路人必定会被误导,同时也要通过文字叙述来误导下读者你才能制造不可能犯罪。
诡计就是骗人误导人的东西,骗的对象有书中人和读者,前文说的的常规诡计就是同时骗了读者和书中人,其实也是有一定叙诡成分其实勉强称为广义叙诡(比如凶手用时间诡计,调快了时钟,然后书中人就认定现在的时间等于错误的时间,同样写出来给读者看,这就是普通诡计既骗了读者也骗了书中人,还有就是书中的人也会说谎。另一个例子就是凶手男扮女装,同事骗了读者和书中人,但根据下文的理论,这种诡计不是真正的叙述诡计),狭义叙诡应该指只骗读者不骗书中人那样,纯粹骗读者,利用读者的一些思维定势什么的。还有反向叙诡就是只骗书中人不骗读者,这种叙诡难写也少见,比如麻耶雄嵩某书。不骗读者也不骗书中人,把所有内情平铺叙述,那就没意义了,这根本就不是推理悬疑写法。叙述诡计通常又会造成看起来无法犯罪,总的来说,叙述诡计算是另一种诡计,另一种文字游戏,阅读感觉更强,但最后,我认为叙述诡计不是真正的诡计,从文本来说,只是剧情反转的一种方式罢了,我认为叙述诡计=剧情反转。狭义叙诡相对来说更加不公平。
ps.这篇是网上论坛找的一篇叙述性诡计文章基础上改写补充的,但现在我找不到那个原文的网址了。
下面是只骗读者不骗书中人的狭义叙诡
一。针对who,针对人物的误导,让读者把人物的信息误解,这是最常见的叙述诡计 1)年龄骗局。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子在很多方面很相似,使作者也容易写出相应的故事。 比如那本神作 2)基础体型骗局。身高骗局:让读者误以为某A身材很矮而作案又需要个子高的人完成,从而排除了其涉案可能性……体重骗局:以为是胖子,实际上是瘦子之类…… 3)残缺体型骗局。直到文末才点明主人公是坐在轮椅上的人这里还包括:独臂、瘸腿、少手指脚趾或多指…… 4)外貌骗局。和体型骗局相似,不过集中在头部的叙诡。比如叙述者其实是盲人(很常见的手法)、失聪者、哑巴,或是单纯的五官与众不同,亦或让人以为五官与众不同(参考道尾秀介的《独眼猴》)。另外,发型方面,一直以为是长头发的家伙其实是短发,一直以为有头发的家伙其实是秃头(貌似不光用于叙诡,连普通推理有时候也用到吧?)…… 5)性别骗局。又是一个常用的、却经常有效坑人的叙诡手法~不过,习惯了春哥著姐的我们,至少心理上可以接受这样的手段了!毕竟,假小子和娘娘腔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种体现,比如说通过描写sex场景让人误以为参与的双方是一男一女,其实是同性恋之类也不是不可能 6)心理疾病人格分裂骗局。这个诡计长长防不胜防。比如叙述者经历的其实都是妄想产物……比如叙述者本人以为自己是什么样子,事实却相反……比如叙述者身边的人都是叙述者臆造的 7)关系骗局,也有写得两个人像情侣似的,结果只是很亲密的长辈和晚辈而已…… 8)人物骗局,一人分饰两角,两人共饰一角,某人装成另一个人,某人假死等等
9)亡灵骗局。“喂!A不是一直和B一同行动的么?!怎么最后说其实A早就在B出生前死掉了!”这种骗局导致的崩坏性相当大…… 10)洋娃娃骗局,类似傀儡师左近那种跟人格分裂差不多。“不对呀!A不是一直在和B说话么?还一同侦破案件来着……A还压在C头上……怎么最后说A其实是B的洋娃娃?! 11)动物骗局。这个应该也较常见吧!少年侦探团其实是一堆阿猫阿狗会怎样?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讲的一个老太太和她老伴的幸福生活,到最后才发现她老伴是条圣伯纳犬…… 12)器物骗局。较洋娃娃骗局来说缺乏与主角们的沟通,一般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事情,让读者猜测:叙述者到底是怎样的人?最后发现原来是一个书架……(汗)
13身份骗局。人们往往通过读到他们的爱好、人际关系和擅长领域而推断出他们的职业或身份,穿白大褂在医院里到处走动的就一定是医生?配着枪穿制服执行任务的一定是警察?衣服上有粉笔灰戴眼镜经常在学校晃悠的就一定是老师?)
14,隐藏人物,到最后才多冒出一个人增加凶手意外性,怎么隐藏呢,一般就是第一人称伪装第三人称,突然冒出一个“我”,一般是“我”是躲起来偷听偷看或者描写少被读者忽视。还有就是上文的人物骗局,假死诡计,两人共饰一角诡计或假扮某人的诡计突然多冒出一个人,这个写法很灵活的,最经典的还是视点诡计
二,针对when,时间的骗局
1)时间顺序骗局,看起来是顺序,其实是乱序,看起来是双线平行叙事,其实时间有偏差,
2.时间所在骗局,时间看起来是现在,其实在未来,或者其实在远古,就不告诉你,就是骗你
三,针对where的地点骗局
2)看起来是一个地点,其实是多个地点,或者反其道而行之,看起来是多个其实是一个,地名骗局,看起来是同一地方或不同地方其实相反,比如小明在金泽,小红也在金泽,其实是上海金泽镇和日本金泽市,又比如,小明在德国,小红在法国,其实都是在边境,两人是在一起的
12,对地点特殊性的隐瞒,比如,房间是一辆车一条船,房间其实在太空或其他非自然环境等等,像有的诡计只能在太空实施,比如跳好几米高来逃离密室,一揭穿密室在太空就破解了
四,针对what how的误导,就是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误导,就是看起来发生了什么其实是另一回事。
1官障碍骗局,叙述者的感官也正常人不同,如红绿色盲,AS症患,各种眼睛疾病等等,他看到了和你认为的不同
2叙述者被误导或者天生认知错误,比如认为男人是女人,认为一只猫是个人,反正就是神经病,
3更严重的神经病,胡思乱想,做梦,看到的都是虚实结合,甚至全是假的,像螺丝人眩晕等,还有更神经病的夏日葵
4作中作诡计,就是看起来是作中作其实是真实的,或看起来是真实的,其实是作中作,反正就是不同于上一条一本正经的虚实结合 5故意的骗局,叙述者就是凶手或共犯,已经发现真相了,看到了什么就不说!或者是侦探其实知道什么就不说,作者这么误导人,最不公平的话可以说前面所有谜面都是凶手在说谎!这种写法是不公平的。
6纯粹将一件事误导成另一件事,比如一个男人脱女人衣服还摸胸部,看起来是ooxx其实是在心脏复苏,
7把一样东西说成另一样东西,比如一根东西一头有毛一头是硬棒子经常塞到嘴里是什么,。。。。。。。。。。。。。。。。。是牙刷啊
五,针对why的骗局,就是为什么的骗局,大概也能说成是,你以为作者不会这么写,但就是这么写,你以为作者会这么写,就不这么写。这更像是纯粹大反转 1立场骗局。就是通过侧面描写使读者以为A和B在完成同一件任务,到文末才发现两人其实是对头……
2剧情骗局,剧情往不可思议的反向发展
3还有就是表面是关系很好是个好人,其实是敌人反派凶手,或者看起来是坏人其实是好人,从而隐藏人物的立场和真实身份
以上这就是狭义的叙诡了,叙诡通过叙述实现,通常都是用到各种文字游戏,另外还有一种反向叙诡,只骗书中人,不骗读者,就像是某人开头交代了是女人,书也一直这么说,但这只是因为叙述者是唯一知情人,或者是上帝视角叙述,其他书中人却是不知道的,同样道理,地点,人物事件的叙诡也能变成反向叙诡来玩(比如可以这么写,凶手=叙述者,在玩两个房间诡计,误导了其他人),其实一个道理,这一类目前少人玩,。
另外既骗书中人也骗读者就是普通诡计了,比如一人分饰两角这种,既可以写成只骗读者的狭义叙诡,也能写成同时骗了读者和侦探的广义叙诡。
一个叙诡可能容易猜或者根本没冲击力,许多代表大作都是多个叙诡混用的,达到1+1》2的效果,比如S开头的书,同时误导了人物的身份,性别,人物关系,年龄等,结局完全颠覆剧情,前面却是有伏笔,某书A,表面上是两个人的平铺叙事,其实是三个人双线叙述
叙诡甚至可以与密室等不不可能犯罪元素混用,比如,姑获鸟那种密室,还有少年少女的密室那种
下文部分选自松平千枫斋的叙述性诡计讲义
二、根据叙诡的创作方式,主要分为“模糊”和“误导”两种。
“模糊”是隐藏一些非常正常但略带特殊性的元素,这是利用读者心理的盲点,例如自称“老子”的女人、热恋的老年人、不同时间经历相似的两个人。换句话说就是最常见的思维定势了,你以为是这样但是其实是那样,那样的说法也没毛病!
“误导”则是隐藏一些很特殊的元素,这些元素是一般不会出现且很难想到的,这挑战的是读者的想象力是否够大胆。例如长了六指的人,做了变性手术的男人,未作声明的同性恋等等。我觉得这是略不公平的写法了,强行隐藏信息。
也有的“误导”是作者故意用文字陷阱牵引读者的思维,从文本上强行误导,例如故意用同一个人称说几个人的事,连续一篇讲的事其实是两个时间段,等等。跟上文的认知障碍诡计一个意思。如果按古典推理创作角度来看,是完全不公平了。
三、根据叙诡与谜题的关系,分为“相关”、“点缀”和“无关”三种。
例如《少年少女密室》,叙诡与谜题直接相关,若知道了其中的叙诡,那么整个故事的谜题就豁然开朗了,这就是“相关”,;有的作品没有叙诡也有一个完整的谜题,但是叙诡的存在使得谜题锦上添花了,这就是“点缀”;再如一些作品,叙诡的存在与否与谜题没有关系,甚至干脆没有谜题,叙诡只是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这就是“无关”。
补充:《意外的犯人》
推理小说最有意思还是猜凶手,如果有意外的剧情或意外的犯人那就让解谜趣味性大大增加。可以用以下方法
一.利用上文的一些叙述诡计隐藏犯人,可以分几种,这也就是最常用的玩法,
1,让犯人隐形,比如说身份诡计,比如“小明”看起来就一个人,其实两个人,“阿小“”阿明”,凶手是阿小。还有其他各种玩法,只能说懂得都懂,这种玩法其实很坑爹,北山某几本都这么玩,或者其他一人分两角之类的。其实就是上文说的身份误导诡计引伸出来的
2,通过叙诡误解隐瞒一些信息,从而隐藏凶手让你觉得某人不可能是凶手,其实是可以是凶手,比如说利用上文说到的时间地点误导,让你一开始以为某人根本没可能犯案,但其实真正的时间地点是有可能的,或者说现场留下证据凶手是女,但凶手其实是某男人,她其实是女人
3,是伦理性,套路性的,侦探是凶手,警察是凶手,爸妈儿子夫妻朋友至亲是凶手,这种都是给人的定势思维带来冲击的
二,凶手是某个描写很少的龙套,这种也比较扯容易被读者喷
三.利用物理诡计隐藏犯人,这就很常见了,就是不在场证明和密室嘛,看起来某人没机会犯罪,但其实可以,但这跟第一种是不同的注意区分
到此,诡计的部分已经讨论完毕,后面还会写诡计以外的其他东西,比如杀人动机,死亡留言,逻辑切入点等等!
在我看来,不可能犯罪诡计之所以是不可能,有以下原因
1被误解为不可能,其实是可能的,就是你忽略了或被误导
2由于各种手法导致的不可能
3我们现在的知识认为是不可能
4确实是没有解答,因为不能否认世界上有奇迹和我们未知而且无法探知的东西存在。
诡计这东西我觉得还是可以无穷无尽,可能手法的大方向就那么点了,但是呢具体方法其他手法 有很多种, 比如最经典的外部用钓鱼线把门锁上,这是超级老梗了,但是我们也玩无限的 花样,比如现场没有门缝,没有空隙可以拉线,那还能怎样上锁呢,换个角度讲,不用钓鱼线还能怎样上锁呢,所以就说,手法还是可以有很多种的,解谜趣味性也不会因此而大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