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黑胶唱片情结
查看话题 >黑胶图书馆 | Miles Davis酿的这瓶“毒”酒,掀起了爵士乐的革命
文章来自:公众号黑胶图书馆



我们常常会在各种地方看到“爵士乐已经死了”样式的论调,这之于每个对爵士乐爱得深沉的人来说,就像每个吃鸡玩家看到“卢本伟又开挂了”的新闻标题一样,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但毫无疑问是苦笑。
但每当耳边响起爵士乐时,那旋律、节拍甚至比抽着劣质烟窝在沙发一角里的我更加鲜活。爵士乐好像还没死,但现实令我无法反驳。

1962,《Surfin' Safari》,The Beach Boys 横空出世
早在摇滚乐如日中天的60年代末,这种传唱于酒廊会所的靡靡之音在力量感十足的摇滚乐面前疲态尽显。即便同样出身于草根,但在那个乌托邦的年代里,插了电的吉他和无拘无束的唱法似乎更直接地表达了人们心里的那些情感与幻想。此时的美国音乐正由一种纯粹的享乐形式转向一种更具精神性的表达,爵士乐正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危机。

1959,《Kind of Blue》, Miles Davis缔造酷派巅峰
这时,一个叫迈尔斯·戴维斯 Miles Davis的男人站了出来,反手给了那些宣称爵士乐没救了的传统爵士们一个响亮的巴掌。这个男人曾在1959年用一张名为《Kind of Blue》的唱片把酷派爵士引向了最辉煌的时代。60年后的今天,它已然是历史上销量最高的爵士乐唱片,这是后话。

1969,《Bitches Brew》,拉开革命序幕
说回60年代,彼时在爵士乐中加入电子乐器已是一种巨大的颠覆,而大量的摇滚乐元素更是让那些硬派爵士们痛彻心扉。在1969年这个历史上最神奇的节点,唱片《Bitches Brew》(婊子酿造)的问世,迈尔斯·戴维斯在十年后正式宣告了jazz-rock也就是后来所说的fusion(融合爵士)时代的来临。

这是一张饱受争议的邪典,也是一张倍受赞誉的神作,即使距今已经足足50年人们仍在研究着他的吊诡并感叹其真正意义划时代的革命性。就像唱片封套所展现出来的一样,黑人和白人,亲密和孤独,愤怒和爱,矛盾是这个世界永恒存在的话题。
对于听惯了现代融合爵士的我来说,相比于现代融合爵士中更为丰富的器乐和音色,这是一张稍显“干涩”的唱片,但这并不妨碍它在任何时候带我去向那个充满未知的奇异世界。

在唱片同名曲《bitches brew》中,Dave Holland的贝斯与 Jack DeJonette的鼓先是共同营造了一种迷幻空灵的气氛,随后的小号独奏中,运用大量的离调音符,最终产生了一种无序的和谐美感。水平有限的我在这时也感受到了某知名广场舞曲歌中所说的“自由飞翔”的意境。

而在《Spanish Key》这首曲子里,已有有很明显的摇滚乐的元素了。不时闪现的funk节奏,大段的布鲁斯吉他华彩,让整首曲子充满了爵士乐此前不曾有过的力量感。听不懂,没关系,跟着点头就完事了(不过注意此曲并不适合画龙画彩虹)。

《John McLaughlin》在这首与被誉为融合爵士吉他之父的John McLaughlin的同名曲子中,John McLaughlin本人在其中的表现可谓不俗。作为本曲中的主旋律,这位以严谨著称的吉他大师在另外10位乐手的配合下,用其丰富的技巧和想象力展现出了他心中的另一个世界。

哪怕是一个爵士乐的门外汉,也能在这张专辑中感受到其中无边的自由与想象力。爵士乐的包容,不仅仅只体现在各种各样的风格元素上,更体现在对听者对现实的包容。你甚至可以将它推荐给你听民谣的朋友,他也会在皱着眉头,假装思考的度过一个半小时后,怯生生的挤出一句“好”

婊子酿造,这张唱片的名字或许表现出了迈尔斯戴维斯向流行做出妥协后的自嘲,但它似乎更像是揭开传统爵士的最后一层自豪。他疯狂又略显用力过猛的行为就像这句脏话,在那个节骨眼上粗放又极富浪漫情怀地带着爵士乐走上了新的道路。

Miles Davis和融合爵士让无数爵士乐手看到了爵士乐中的无限可能,爵士乐的革命开始了。 不甘于只有摇滚元素,这位先驱者开始向funk、hiphop、disco等各方面探索,在爵士乐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时以及后来迈尔斯戴维斯的追随者们,如今也都成了爵士乐的中流砥柱,他们对爵士的革命从未停止过,融合爵士也早已丰富到与最初的jazz-rock判若两物。

Artist:kevinxcool
“Jazz is the big brother of Revolution.
Revolution follows it around.”
“爵士乐是革命的老大哥。
革命随之而来。”
迈尔斯·戴维斯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