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云谷|文化创意产业成功商业模式研究
摘要:中国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研究起步较晚,学术界的研究较少,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聚集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方面的研究尚是空白。采用嵌入式单案例研究方法,揭示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投资开发和运营产城融合社区天安云谷(坂田)过程中软实力的形成模型。研究对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从2011年成立之初至2017年12月期间软实力的行成过程中进行了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陈述、形成命题以及最后总结。
在收集了天安云谷发展不同阶段的定量和定性数据后,独立分析这些数据,把它们当作独立的研究。对2010年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到2017年成功投资开发和运营产城融合社区天安云谷(坂田)过程中发生的405件关键事件和新闻事件进行数据分析后,确立了四个成长阶段软实力的形成过程,最后归纳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模型。
01研究背景
通过对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和运营的产城融合社区天安云谷(坂田)这样经营优秀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案例研究,从中发现提升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的理论模型,这是本研究的重要目的。
著名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在他的著作《创意新贵》中提到:“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聚集在创意的中心。”在这种自由的公共空间内,创意产业人员会按照自身的行业特征,从中获得灵感,积极进行创意产业活动。一般来讲,创意产业规模较小、主题明确,这就会使整个创意产业发展在空间上聚集,从而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
当今,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2002年底已建成48家,2012年快速发展达到1457个,到2014年达3500个。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指导意见,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园区打破自身藩篱向产业集群、聚集区方向发展,数量整体开始回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中国有2500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其中,以国家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有350多个。
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些非常优秀的园区,其中比较著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包括中国北京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市徐汇区泰康路210弄的田子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广州1850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整体来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在逐年大幅度快速攀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新兴产业,平均增长速度已经达到20%左右。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正在逐渐成为国家的核心产业,其未来发展潜能不可估量。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规模化、产业垂直细分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聚集产业规模效益的同时,对国家和城市的文化建设以及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第一,归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第二,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绩效的影响,并找出具体的作用机制;第三,归纳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构成模型。总的来说,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园区的培育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采用嵌入式单案例研究方法,揭示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投资开发和运营产城融合社区天安云谷(坂田)过程中软实力的形成模型。本文将对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从2011年成立之初至2017年12月期间软实力的行成过程中进行了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陈述、形成命题以及最后总结,属于同案例纵向比较研究。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和构建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的理论模型,是通过案例来构建理论的案例研究方法。
02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的文献综述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奈(Joseph Nye)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其文章中首次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约瑟夫认为:“软实力是一种国家凝聚力的反映,是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活动的程度,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使他人按照你的意图做事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直接来源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随后,约瑟夫又在其经典著作《美国实力的悖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为何不能单干》中明确提出:“美国应该而且必须领导世界。”而让约瑟夫失望的是美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正在与日下滑,针对这一现状,约瑟夫认为:“美国急需提高自己的软实力途径,即制造一种吸引力,让别的国家不由自主跟随你。”
约瑟夫以软实力为题,发表多篇引起学术界强烈关注的文献,包括《信息革命与软实力》《软实力:世界政治成功之路》《软实力与美国外交政策》《软实力的再思考》等,对软实力的内涵、特征、影响途径等进行了深刻且细致的阐释。约瑟夫认为:“综合国力应分成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状态,硬实力指处于支配地位的要素总和,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则指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可的程度和国际机构的程度等,是让他人自愿地按你的意图做事的力量,它源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基于以上论述,可以得出约瑟夫将软实力基本划分为三个层面:目的层、表现层以及资源层,约瑟夫还提出了“元软实力”概念。
中国实体经济经历近三十年的快速增长,企业的软实力这一概念逐渐成为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概念,无论是在管理理论界还是实体经济实践过程中均受到重视。如何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发挥其对内的亲和力、凝聚力、向心力,对外的吸引力、感召力等影响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和竞争能力,是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包容回避的重要问题,而探究培育和提升企业软实力的策略有赖于对企业软实力内涵及结构的深入解读。随着中国创意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学者主要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创意产业园区特征、形成机理、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进行了一些研究。尽管中国创意产业园区的理论发展非常迅猛,但是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这一细分领域的理论研究非常匮乏。
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内在联系的理论文献综述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理论文献综述进行梳理,没有发现将知识产权服务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相结合的理论研究。智力资本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智力资本存在,创意就不会成为产业。如经济不够发达,创意者阶层就不会形成,创意产业也不会孤立存在和发展。创意产业必须依靠知识产权保护,否则创意产业就不会得到健康发展。所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知识产权保护存在内在必然联系。
03产城融合社区天安云谷发展过程中软实力的形成
在深圳有一个创意产业园区展现出不同的成长发展模式,这个产业园区就是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和运营的产城融合社区天安云谷(坂田)。六年期间,仅天安云谷一期项目的开发,物业资产规模就增长了20倍。入驻园区的企业年产值增长了500倍,给区域经济带来的税收增长超过了300倍。
1产城融合社区天安云谷(坂田)项目背景介绍
国家文化新经济开发标准试验区天安云谷(坂田)总占地76万平方米,总共建筑面积289万平方米,计划8~10年分六期建成,培育上市公司50,实现产值3000亿、税收200亿。目前天安云谷(坂田)园区一期项目所规划的七栋研发大楼已经全部开发建设完成,招商全部完成并投入运营,二期项目开发已经破土动工,主体建设都在进行中。2012年6月天安云谷(坂田)产城融合社区正式破土动工。在此之前,天安云谷(坂田)产城融合社区所在地曾是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下属的一个城中村,不仅破乱,经济更是低端量小。所在区域的企业全部属于低端企业,随处可见小厂房,与深圳市龙岗区正在力争成为深圳东部创新中心的发展姿态严重不符。
2产城融合社区天安云谷(坂田)开发前后对比
2014年4月26日上午,天安云谷(坂田)一期A栋封顶庆典仪式在1A栋楼顶隆重举行,这也意味着天安云谷(坂田)园区的发展正式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新阶段。在项目改造前,入驻园区企业年产值合计不过2亿-3亿元,税收不超过3000万元。改造后的天安云谷(坂田)园区入驻企业年产值合计超过1500亿(仅一期项目),税收超过100亿元。天安云谷一期开发前后比较见表1.

天安云谷(坂田)一期项目的成功开发和运营,使天安云谷(坂田)园区已经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创新载体,为入驻天安云谷(坂田)园区的企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天安云—C+ +4.0”云服务平台,推动入驻园区的企业成功转型和升级,实现深圳质量目标。园区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设备、机器人为主要目标产业,是一个集研发、教育、公园、商业、住房、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城市社区。天安云谷(坂田)园区第一期已经开发完成55万平方米,先后引进华为、富士康、大疆无人机、安奈儿童装等128家规模以上企业入驻,并孵化了多家上市企业,入驻企业年产值合计超过1500亿元,年纳税超过100亿元。
3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四个成长阶段及每个阶段的软实力形成
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创立了独特的产业园区投资开发和运营模式,强调科技创新与商业、文化、地区经济、城市发展的完美融合,实现产业园区整体在线,通过为入驻园区的企业营造优美、舒适、高效的产业空间,提升企业形象,降低入驻园区企业的综合运营成本,为政府创造产业平台,强化土地资源,增加税收和就业,吸引了大批优秀企业入驻天安云谷(坂田)园区,促进了产业集聚和升级,提升了区域综合竞争力,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特色人文社区,为人才提供了便利、高端的办公和生活空间,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使其畅想品质生活。
因为本研究要探讨和发现天安骏业集团在开发和运营天安云谷(坂田)园区的不同发展阶段所形成的软实力,所以借鉴格雷纳(1972)所提出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这一理论是探讨组织成长与变化的重要理论,它说明了组织的形成、发展和最终衰亡的过程。企业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以及精细化阶段。不同阶段划分为主要依据组织的特征,主要特征包括组织结构特征、产品特征、服务特征、激励和控制系统、创新、目标和高层管理方式(Robert E.Quinn,Kim Cameron,1983;Greiner,1972)。中国学者张平和阎洪(2005),根据广泛应用于企业成长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将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再生期4个阶段。
我们研究在确定天安云谷(坂田)的生命周期之前,首先收集整理了2011年至2017年期间被记录的405件发生在天安云谷的关键性事件和新闻事件,然后将天安云谷(坂田)的发展历史阶段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2010年天安骏业成立至2014年一期封顶)是规划和建设阶段;第二阶段(2014年4月年园区运营开始至2015年2月二期动工开始)是招商和运营阶段;第三阶段【2015年3月华为入驻园区至2016年8月天安骏业又获得光明新区2.2平方公里的天安云谷(光明)开发权】,品牌形成和影响效果开始呈现;第四阶段(2016年9月又获得东莞地区一块土地的开发运营权至2018年1月获得全国优秀外商投资企业称号),模式输出和轻重资产发展并举,强强联合,打造世界级企业。
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格雷纳等人提成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访谈了天安骏业公司4位高层管理者,通过他们描述天安云谷(坂田)在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软实力特征,再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各阶段的典型特征,并参考张平和阎洪(2005)方法,经过充分讨论,最后将天安云谷(坂田)的发展历程确定为4个阶段并进行编码:创业阶段(201.8.20至2014.4.26)、成长阶段(2014.6.10至2014.12.19)、成熟阶段(2015.2.11至2013.8.13)和扩张阶段(2016.9.23至今),并识别出了每个阶段所发生的关键事件(见图1)。

天安云谷(坂田)2010年至今四个不同成长阶段的关键事件时间序列图,是从收集的2010年至2017年期间发生的405件标志性事件和新闻事件资料中整理归纳出了的,详见表2。

天安云谷秉承“绿色、智慧、开放、协作、共享”理念,以天安云谷建设运营为基础依托,以SMAC创新驱动为引擎,倡导互联网思维和平台思维,区域聚焦,轻重并举,有序扩张,差异化发展,积极推进“强基础、促转型、造平台、树品牌”战略实施,通过资源整合、服务集成和组织创新,打造线上线下互动、产业链联动的智慧园区产业生态圈,矢志成为国内具有领先竞争力的智慧产城社区投资运营服务商。 2014年至2017年期间,天安云谷在获得更多地块开发运营的同时,也积极输出智慧园区的管理模式与“天安云—C+ +”平台,与98家园区正式签约达成委托管理战略合作。天安云谷历年通过管理输出获得园区管理运营权,汇总详见表3。

上述数据揭示了一个事实:在天安云谷(坂田)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天安骏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所取得的经营成果与企业硬实力之外的一种实力—软实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随着天安骏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软实力在增长的同时,企业的经营成果也发生了正向的变化。其中,2016年至2017年,天安骏业的软实力已经得到了快速增长,其结果是在这两年期间,天安骏业又得到了十块新的地块的产业园区开发经营权,同时通过软实力输出智慧园区的管理模式与“天安云—C+ +”平台,与67家园区正式签约达成委托管理战略合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命题:
命题1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的增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获得更好经营业绩。
命题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创业阶段,园区企业的核心思想、战略预见性和智慧园区运营模式是软实力的主要构成。
命题3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成长发展阶段,园区企业的服务创新、为入驻园区企业赋能和吸引社会资源是软实力的主要构成。
命题4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成熟阶段,园区企业的产业聚集、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是软实力的主要构成。
命题5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扩张阶段,不仅完善已有软实力,吸引政府资源和增加知识产权服务是这一阶段软实力的重要构成。
04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提升模型
本项研究对2010年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之初至2017年成功投资开发和运营的产城融合社区天安云谷(坂田)过程中所发生的405件关键性事件和新闻事件进行数据分析后,确立了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所经历的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扩张阶段等不同阶段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提升的命题,图2描述了本研究的这些命题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提升并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提升的构建形成过程。

从现有学术界对企业软实力的研究来看,他们大多从不同的角度触及了企业软实力的不同部分。他们都抓住了“软”的力量,促进了软实力理论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学术界企业软实力的研究文献中,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以下共同点:
(1)软实力的概念是在把约瑟夫.奈国家软实力语境运用到企业软实力语境的基础上提出的。从国家竞争层面的研究,向企业竞争领域研究的扩展,是软实力理论运用的延伸。
(2)企业软实力是一种权利和力量,它属于企业的无形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全球化的战略因素,企业必须提升软实力。
(3)企业软实力竞争是企业之间一种新的竞争形成,是企业竞争力演进的新方向。
一个企业如果有软实力,不一定会赢,但企业若缺乏软实力,其竞争优势就会受到损害或大大降低,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是一种企业,所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的提升可以大大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发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提升模型,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本研究结果与文献对比
本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视角,分析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提升软实力模型。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软实力分为四个层次:”元软实力层、资源及特质层、表现层、反馈及意义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的不同层次分别反映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竞争力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内涵。该模型较好地体现了约瑟夫.奈的资源向潜在软实力转换,潜在软实力向现实软实力转化”软实力发生作用的内在机理,本研究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与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的初衷相一致。
为了便于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管理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我们接下来将分别分析四个层次软实力的构成。
2四个层次软实力的构成
2.1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元软实力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元软实力由核心思想和战略预见性构成。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软实力主要是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核心理念、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伦理素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核心理念是企业的基本价值观,揭示了企业的使命和宗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经营理念是反映这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个性的价值观或观念体系,这些都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我们把这部分统称为核心思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核心思想相对来说往往是静态、不轻易改变的。同时,战略的预见性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元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约瑟夫.奈后来提出Meta-Soft Power(元软实力)概念,主要是指一种独特的民族主体精神,如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能力。元软实力统领着软实力的其他资源,它是占主导地位的软实力。由此可以看出,本研究所衍生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元软实力与约瑟夫.奈所提出的元软实力是完全相同的。
2.2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资源及特质层的软实力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资源及特质层的软实力由智慧园区运营模式、服务创新、为入驻园区企业赋能和吸引社会资源组成,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招商和运营阶段形成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资源及特质层的软实力反映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拥有资源的特征、整体性的特征,以及体现出自身特点的独特性,包含特有的形象、个体、身份、美誉度等多种具体软性资源。对特定资源的占有和利用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基础。这与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构成之一的资源软实力所指“软实力的基础平台资源,包括一国的名族特征、文化内涵、意识形态、外交策略等”也是一致的。
2.3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表现层的软实力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表现层是园区的感召力、凝聚力、创新力,并表现出更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能级提升和产业集群效能,它由产业聚集、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构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获取和拥有特定的软、硬资源,从而获得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潜在的软实力。通过对软、硬资源转化和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以获得约瑟夫.奈所说的吸引力,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硬资源经过多种载体转化和传播之后表现出来的感召力、创新力和凝聚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表现层软实力,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潜在软实力向现实软实力的转换过程。其中的创新力则传达了“先进”和“超越”的含义,其中的凝聚力则显示着它代表社会中最为广泛的利益和诉求,感召力意味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高尚人格特征,这三个要素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吸引力。假如利益相关者对此吸引力有着高度认同,那就表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潜在软实力转化成为了现实软实力,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良好的内部与外部人力资本以及组织资本,同时也形成了表现在外部的社会资源和声誉资本。这与约瑟夫.奈提出在国家实力的语境下所陈述的软实力表现层是指说服力、吸引力、影响力的观点是一致的,约瑟夫.奈实力理论关于表现层是指“软实力的表现层要具备三种力量,那就是说服力和吸引力以及影响力,软实力就是通过这三种力量组合后,让其他国家心甘情愿地按照本国的意愿行事。”
2.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反馈及意义层软实力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反馈及意义层软实力由吸引政府资源和社会服务构成。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语境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的反馈和意义层是园区增长竞争实力,它导致政府和利益相关者产生价值认同,并产生预期的行为及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既定的目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的反馈和意义层是园区软实力的结果和目标层,直接体现了园区的吸引能力和建立偏好的能力,是园区主题与政府、利益相关者之间构成的互动过程中,核心利益相关者和政府对园区软实力的表现及作用反馈,也间接体现了园区软实力的用途,反映了园区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反馈及意义层软实力,突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认同与合作行为倾向提升,进而产生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预期行为。这与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所提出的“目的层是指一国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等方式,让他国自愿按照本国的意愿行事”是充分吻合的。
3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提升软实力的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竞争力演化的新方向,是一种新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竞争力在后现代阶段的展示,本研究提出要理解和把握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从调整战略思维为的角度来看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必须从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到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的重要性,并遁循软实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来采取行动,找准着力点,加强软实力培育及提升管理,提升自身的软实力。这就需要克服各种各样阻碍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的障碍,摆脱在实践中形成的对软实力的限制,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对跨国企业文明进行吸收,发挥沟通功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从资源向潜在软实力转化,潜在软实力向现实软实力转化。
05研究结论
本文的研究首次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构建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提升的理论模型,这个理论模型由天安骏业集团开发运营天安云谷(坂田)园区历时8年的实践活动中归纳而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本研究结合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形成的静态和动态发展结合在一起,确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处在不同发展时期需要构建不同的软实力模型。本研究首次将知识产权服务纳入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构成要素之中,这不仅在理论界属首创,在具体实践中也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案例研究我们发现天安骏业领导人的核心思想与战略预见性密不可分。在案例分析中,我们发现天安骏业集团非常成功地预见到未来智慧园区运营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所以在公司架构中专门成立了智慧园区系统开发与运营的子公司;成功预见到产城融合是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流发展模式;成功预见到知识产权保护与孵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未来的主要价值来源与盈利来源,成为中国首家国家级文化新经济试验示范区;成功预见到天安骏业集团的发展不仅2需要硬实力还需要软实力,构建了SMAC展示中心,接待了近200批次各地方领导人参观考察指导,也成功地将潜在的软实力转化为现实的软实力。在这里还有一点需要阐述的就是,天安骏业集团不仅自己与时代发展同步,还通过为入驻园区赋能的方式,将自己的成功经验通过“天安云—C+ +4.0”平台赋能给入住园区的企业,输出到全国98个其他园区。这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提升理论模式来源于实践,并通过案例研究上升到理论高度,同时又能推广复制到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运用与发展。
06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本文研究结合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通过建立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模式案例,首先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逐步形成的有本园区特色的软实力。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天安云谷成长发展的四个阶段所形成的软实力构成要素与约瑟夫.奈所提出的国家软实力优四个层次 构成是完全吻合的,本文的验证过程也证明了约瑟夫.奈所提出的国家软实力这一理论也可以运用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
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理论中,本文研究首次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并且,这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苏州悦未来青年创业公社和台湾范特喜街区两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实际测评,完全符合实际情况,这对进一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嵇国平,校建立,城市软实力量表的开发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2(8):34-36.
[2]陈欢. 中国软实力研究分析:兴起、视觉与趋势[D].广州:暨南大学,2010.
[3]潘辉. 建筑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及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1.
[4]张西立. 加强文化建设 提高国际文化软实力[J].今日中国论坛,2007(6):13-17.
[5]黄国群. 系统观视觉的企业软实力结构及提升策略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1(1):58-64.
[6]张书.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2):81-83.
[7]杨莉. 基于可拓论的企业软实力共轭分析[J].价值、工程,2013,32(5):121-122.
[8]嵇国平. 企业软实力的作用机理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9(10):66-67.
[9]郑仕杰. IBM公司软实力分析及其启示[D].暨南大学,2008.
[10]王静. 国家软实力构建视野中的中国竞技运动软实力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1]潘辉. 建筑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及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