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愚乐事集 | 中国紫砂壶的艺术魅力(下)

紫砂壶的样式
紫砂茶壶从制作工艺可分为光货、花货、方货、筋纹货等四大类:光货,就是各种以器身造型为主,表面光洁无装饰的器皿,通过精到的制作加工达到朴实、健壮、珠圆玉润或敦庞周正,即是光货的精神。

花货,大多来自生活,取材自然,如松、竹、梅、树藤、瓜果、动物等,经取舍提炼,夸张变化,使它别具生趣,在壶体上堆雕捏塑各种花枝、叶果等,形象要生动,布置要合理,富有诗情画意,生活气息浓郁,使源于生活的东西,高于生活,象征性的作品追求完美逼真。


紫砂壶的造型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可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艺术宝库。造型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取材于自然,这里主要指动物和植物两个内容。动物,有飞禽、游鱼、走兽和人物;植物,有树木、藤草、花卉和蔬菜。
2.有借形改装,也就是借古代陶瓷器、青铜器、漆器、竹木器、玉石器,还有生产、生活用器具,如秤砣、乐器等实物之形改装成壶。
3.有几何形体、运用点线面的结合构成的壶体造型,如正方、长方、圆形、菱形、梯形、扁长形、方圆组合等造型。
4.还有抽象启示,如天上云雨的纹饰变幻、烟气的萦绕以及奇石山川的纹线组合等。

紫砂壶的特性
紫砂矿土,是一种自然特殊的矿土,即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除紫泥外还有绿泥、红泥。由三种基泥单独造制外,或以不同成份配比,不同温度气氛烧成,呈现出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黑而不墨,如铁如石的色彩。如果在泥中和以粗颗粒的生、熟泥砂,或调、铺缸砂则谷皱周身,珠粒隐现,更具质感。

紫砂器不挂釉,而是充分利用泥本色,烧成后色泽温润,古雅可爱,紫砂器面还具有亚光效果,既可减弱光能的反射,又能清晰地表现器物形态、装饰与自身天然色泽的生动效果。紫砂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以至文人深爱笃好、以坯当纸,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托物寓意,每见巧思。

紫砂壶理想的实用美,其一,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壶胎透气性好,用紫砂壶泡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色、香、味皆蕴。暑天泡茶,隔夜不馊。其二,紫砂壶形制又有高矮之分,按茶沏泡之理,高壶宜泡红茶,红茶在焙制中是经发酵,不避深闷,高壶沏泡更香浓。矮壶宜泡绿茶,绿茶在焙制中未经发酵,不宜深闷,故扁壶大口泡绿茶易保持澄碧新鲜的色、香、味。

其三:冷热急变性好,寒天注入沸水,不会胀裂。温水炖烧也无需担心开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这也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特别喜爱用紫砂壶的原因。

其四:紫砂壶使用经久,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色泽光明。真正的好壶,不仅泥好、工好、款好,还要会“养”,这才能玩出它的细、润、柔、雅,使之神采温润。品茗、把玩正是一个养壶的过程,随岁月的流逝,壶渐显滋润感,犹如文人读书,读着读着,这人便有了“气质”。包浆是文人对古玩的一种追求,气质同样是人的一种内秀之美。

紫砂壶形制取裁确定以后,十分注重表现造型的神态和气度,或力求写实,或寻求变化,动静相宜,都给人以浓郁的回味。另外,造型的气度也包含着制陶人的心绪、气息与文心,表现着作者个性和风格:有的壶造型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一把壶的造型往往传达出拟人化的气度,温润如君子,朴讷如仁人,豪迈如丈夫,娴丽如佳人,飘逸如仙子,脱尘如衲子。无论粗犷中透着古朴,还是简朴中蕴涵灵巧,都带给欣赏和使用者无尽的玩味。

明清至民国时期紫砂壶,由于文人的参与,渐渐演绎成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与人文历史、哲学睿思,及文人士大夫的欣赏习惯,息息相关,并主导壶艺的走向与脉络,它不再是实用器,已上升为一种文化样式,影响几代人的审美情趣。近当代更是名家辈出,直至今天,宜兴的紫砂艺术依旧是继承与创新并举,蓬勃繁荣,影响广泛。
沈文泰大师作品欣赏






紫砂陶以其特有的艺术图样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为人们称颂和珍视。紫砂陶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代表,更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文化艺术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