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木村拓哉
新开微信公众号 42 FILM ,微信搜索或在文末扫二维码关注,感谢大家!以后主要在公众号更新。

因为太爱木村拓哉(兼爱二宫和也),于是在看《检察方的罪人》之前把预期放得低了又低。然而,看完之后竟然觉得还不错。
木村的角色需要更深层更复杂的内心活动,他算是做到了。特别是那段林中高潮戏,黑暗之中,他以肢体动作将这个人物的纠结、愤怒和恐惧演绎得相当传神。
小NI的演技就属于正常发挥,毕竟是拿过影帝的人(《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以他的独门快语技能,贡献了本片最揪心的审判戏。

总体而言,导演原田真人的手法就是四平八稳,影片前半段比较疲软,从小NI的审判戏开始爆发,有了变奏,渐入佳境,但是,诸多线索、转折,略显潦草,期待的对峙也仓促收场。个人比较喜欢的是战争幽灵回响这个设定,虽然处理得平平,但是和现实当下产生的互文关系为影片增添了厚度。不知道这条线索在雫井脩介的原作小说中是否本来就有。
《检察方的罪人》这个片名一看就明白主题是关于何为“正义”。木村饰演的前辈检察官最上毅,面对嫌疑人松仓,为一桩23年前的杀人案复仇,不惜杀人破坏司法程序。而二宫饰演的新人检察官冲野启一郎,尽管知道松仓正是当年残忍杀害少女由季的凶手,但是面对新发生的夫妇谋杀事件,他处于对“正义”的选择,决意证明松仓的清白。

豆瓣友邻SydneyCarton评价本片“幸亏没沦为程序正义的颂歌”,或许是《检察方的罪人》最值得肯定之处。就同类型电影而言,我更推荐是枝裕和的《第三度嫌疑人》,正义与真相在博弈之中跌入无尽的迷雾。
所以,本片最大的看点也就是这个卡司阵容了。不过,去掉我爱的滤镜,以专业、学术的眼光来看,本片男演员的表演排名为松重丰>二宫和也>木村拓哉。

对!就是那个满大街找饭吃的大叔松重丰,在本片中寥寥几场,却轻松自如,感觉就是到片场来随便开了个工,就把一个潇洒老练还儒雅的黑社会演活了。这就是演技派啊!
但是,就算演技超出期待,木村拓哉的光环注定压倒了最上毅这个角色。没办法,谁叫他是木村拓哉呢?
电影学者理查德·戴尔在其“明星研究”理论中指出,明星形象是被建构的。包括电影里的表演,媒体的文章、采访、八卦、流言,广告宣传的海报,以及私生活中不常被曝光的现实的人。
也就是说,明星不是他纯粹的自己。不仅包括他作为现实个体的形象,银幕上的演员形象,更混杂着被大众媒体所塑造的,被流行文化所折射的,那个“明星”形象。

作为平成时代超人气巨星,木村拓哉的傲人成绩已经被八无数遍了,什么刺激经济奇迹,带动就业增长,以及演什么职业剧就有人追随实现理想,在各种综艺里也是技能满点全面开挂。
他作为SMAP一员活跃于舞台上的形象,他在不同影视剧特别是电视剧中的各种角色形象,他在每周不断档的各种综艺节目中的形象,他在自己电台中和粉丝真诚互动的形象,以及他对于婚姻、家庭、生活的担当态度,等等等等,叠加成“木村拓哉”。

也正是在演艺圈各种领域的被过度消费,造就了“木村拓哉”这个大于一切的符号。他演什么都摆脱不了这个符号赋予的形象。导演们也是顺着这个形象来为他打造角色。
我的木村同好蜜友芳芳曾经感叹过,他要是把在综艺节目里跑来跑去耗费的精力用在电影上,或许早就登上世界的舞台了。

早在2004年,木村拓哉就和《2046》剧组走上了戛纳的红毯。但是,他的明星之路并不在自己意志的掌控中。许知远在《十三邀》里问他,导演找他演戏如何说服你?木村的回答很官方,一个新项目找到杰尼斯事务所,然后由经纪人团队去衡量接不接戏,自己没有什么心动不心动的说法。
每一次开拍他都会在新剧本上写下“DO MY BEST”,但是,自己对自己表现的评价于他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导演满意”。

这么多年,其实他大部分的剧我都看不下去,反复重看的也只有《悠长假期》和《华丽一族》(他本人很不爱这部)。以及,和鱼叔一年一期的脱口秀节目《Santaku》。
做到木村拓哉这个份上,早已是“我命不由我”,难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他也会说“下辈子不要再当木村拓哉了”。
他是明星,但或许永远无法成为影史留名的银幕巨星。不过,干嘛要求人家这么多?!

中井贵一曾评价他,有着更崇高的追求,成为一个优秀的正直的人。木村本人内心或许只想成为畅游大海的冲浪BOY。而我只想他永远定格在《悠长假期》时的白衣少年。
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电影理论读本》(修订本),杨远婴 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
《检 察 方 的 罪 人》电 影 台 词
橘沙穗:“没有从来不说谎的人,也没有从来只说真话的人,所以我觉得并不存在100%的正义。”
冲野启一郎:“要见面吗?”
橘沙穗:“要。”
冲野启一郎:“有可能会败给恶魔的低吟声,还会堕入地狱哦。”
橘沙穗:“无所谓,我会和你一起堕入地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