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阿里人才观“皮实”一词引发的思考
彭蕾在湖畔大学曾发表过关于“阿里人才观”的主题演讲,她提出阿里巴巴对人才的要求是4个词,8个字,即“聪明、皮实、乐观、自省”。 其他三个词都很好理解,“皮实”让我觉得有些特别。彭蕾的解释是两个层面,一是“抗挫折、抗击打”能力强,二是既能经得起“棒杀”,又能经得起“捧杀”。但我总隐隐觉得并非如此简单。 直到昨天,在读到武志红老师对人“时空感”、“自我效能感”的解读时,我突然恍然大悟,这两点其实就是在给“皮实”这个词做注解。 “时空感”强的人,面对挫折有韧性,他承认自己的失败,但他更坚信自己只是这一刻失败,把时间线拉长,他以后的的某个时点一定会成功;在这种空间下不行,他可以换一个空间,在这种条件下不行,他可以换一个条件,哪怕经历多次挫折,他都能够基本确信,在某种时空或情况下,他一定可以做到。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生能力量很强,能够积极自发的调动自己的能量去处理问题,化解挫败,尤其是在越艰难的处境下,越沉着和理智。 最关键的是,这两点,其实与一个人婴幼儿时被如何对待息息相关。 如果从小父母能够有正确的养育方法,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这样的时空感和自我效能感的。比如,做正确的延时满足教育,而非绝望教育;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但不是阻碍孩子对世界进行探索和体验;作为一个容器去抱持孩子而非简单粗暴给他们做决定等等。 也就是说,我们在工作后去评估的,其实不仅仅只是眼前的这个人,实质上更是他背后家庭教育的素质和他自身的过往体验等等综合因素的结合体。 那么,不妨大胆假设,企业老生长谈的对人才的培养,或许应该追本溯源到每个家庭对孩子的培养,因为很多特质都源自于童年,后天要调整代价更大且见效甚微。
来自 豆瓣App
-
杏子啊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05 13: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