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藤广 积木所 实习记/ 不咸鱼的话日更
20190909
今天开始了来霓虹国的最初目标,去建筑积木所实习。(积木所=事务所,日语发音嘻嘻)
学校有推荐机会,如愿去到了来日本前就很喜欢的内藤广的积木所。和想象的很不一样,以为会是在一个很文艺的工作场所,像内藤的很多房子一样被木质包围的感觉。然鹅。。。。
在台风强袭下,电车停运。我满头大汗的暴走到积木所,街角上一栋4层的小房子,进入内部扑面而来的近代建筑的充实感,封闭的內廊式的房子,一格格房间直接似乎也木有什么整体的连续,内部功能之间之间的走动都是通过一个外部的走廊。这个楼应该很老了,木有电梯,从1M左右宽的角部多跑梯爬到4层分别是行政和内藤单独的房间。三楼是建筑师们的办公室和一间小小的专给模型工的制作室。(办公室的座位平面是靠着墙连成一条线的,全部对着公共空间,毫无开小差的机会,心机广哈哈)



积木所大概15~20个人,小组长带我一一介绍,居然有至少1/3的都是东工大毕业的,神奇,内藤明明是早稻田/东大背景。大家都很友好打招呼,反正日本人名字我是一个都没记住啊啊啊啊。。
每周一中午有内藤请大家一起吃便当的【便当会】,我原以为是自己带便当一起吃,赶紧藏起来不然太尴尬了。。可惜今天内藤叔不在,第一天追星失败。。。。嘤嘤。。

好,说正题,作为实习生的第一天干了什么呢?
其实,日本的建筑生实习,主要是就是【做模型】。今天做了一个叫TYU的办公楼项目的两种尺度的模型,一个1/200,一个1/20。
从1/200比例的模型看就是一个很正常的四层的方盒子小型办公楼,底层架空,中部平面很大的一个核心筒,周边玻璃幕墙。核心筒突出屋顶的四层,是员工的房间。尺度和封闭感似乎恰好符合宿舍的功能空间,同时又获得了属于员工的屋顶庭院。(暂时只GET到了这点)
1/20比例的是一个立面局部的剖面大样模型,双层的立面,外部是常见的贯通各层的钢框架玻璃幕墙,内部是抽象版的霓虹推拉杖子门(一时忘了那个日语词),通过角钢和格栅出风口一起挂在混凝土梁上。第一次模型把一个个角钢都做出来,感觉真实的在建房子,还蛮好玩的~
(带我的小组长以为我是有工资的打工仔,木有意识到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东工大的前辈突然到模型室来提醒我已经超时了不能工作了,第一次在碰到这种不让加班的积木所哈哈哈哈)
强掩下班的喜悦,正准备离开,突然白衣前辈拿出了两个大模型,说一会儿有一个一小时的项目学习会。好的,学习使我忘记咕咕叫的肚子。
留下来果然太值了,【项目学习会】才是今天的高光时刻呐!! (也是积木所的日常,每周一,某一个小组长分享一个最近完成的项目过程)
这周介绍的是一个可以看到富士山的餐厅设计(在建),项目还未发表,只能看看我的潦草笔记,说说设计方法,具体内容保密。
P1:没听错的话,场地在静冈的一个城郊自然环境中,右上角潦草的总图里get到内藤整体布局的出发点也是场地资源的配置。分析树的集中位置、场地的高程分区块、建筑和道路的关系(开车如何进入,途径的视角建筑的态度等)。

P2P3: 1)平面:景观在这个项目中一定是非常大比例的,从一个餐桌的视线行为和建筑尺度构建的联系。决定了尺度、轴线、屋顶形态。 2)剖面:因为场地高差和防火抗震之类技术问题而存在的混凝土结构和外部看起来的木构的包围关系。 3)细部:精致男孩内藤的各种构造遮与露,空调出风口的做法。之前只是习惯性的觉得室内要包一包,内藤桑室外也各种包,平等的看待内外。
anyway,是一个从整体架构的概念,到细节都很好的一个房子。听完觉得好值得反思,觉得自己做东西太糙了。。


––––––––––
20190910
真 的 累 了。。
今天是纯粹的做模型,1/20的剖面节点初有效果,带我的直男组长露出了欣慰的憨笑。
内藤依然没有出现,第二天追星失败。并且仍然不知工作方法是怎么操作的,似乎是项目负责人会约定时间,然后上楼去内藤办公室讨论。(不确定)这似乎也是事务所的常见模式,老大在上层有单独的办公室,不同项目之间平常不交流。
突然想到像波峰,大家都在一个空间,老大被喊来喊去的可能真是不多了哈哈哈。。日常想念。。
––––––––––
20190912
今天仍然是做模型的一天。。直男小组长不在,换了一个东工大"衬衣前辈"带我,从座位的隐秘性和年龄观察他应该是个厉害角色,跟着他做一个看起来像商场设计的项目。
“这个是7年后的涩谷”衬衫前辈说。
听到这个有点惊讶,一是觉得开心内藤桑做这么重要的地段大项目,一是觉得工期好长啊,觉得以中国速度,7年,城市的模式都不知道变什么样了,现在的设计真的可以满足未来的需求吗?
细聊才知道内藤不是做整个八公广场的改造,而是其中和电车关联的桥和一部分的楼内室内设计。另外妹岛做广场的屋顶,kuma桑做旁边的一栋大楼。我不经意感叹一句" kuma桑总是可以得到这么大的项目啊。。"。一起做模型的小哥说"王桑不喜欢kuma桑,哈哈"。。白衣前辈说"来这里实习的小盆友好像都不喜欢kuma桑,有一次来了一个kuma研究室的,我们都惊呆了,哈哈。。但其实kuma桑是个很聪明的人,打麻将也很厉害"
(八卦使我感觉慢慢有点融入的赶脚哈哈哈哈哈
看我切出的模型线有点出头,衬衫哥忍不住像教小盆友一样教我怎么握刀子,果然好用了很多。
––––––––––
20190917
日本祝日(节日)特别多,三天小长假休完回到积木所的模型室,之前一周混熟的来open desk的霓虹同学都离开了。
没有了话痨小哥,模型室异常安静和枯燥。我继续做着1/20的那个剖切大样,细致到开窗的构件。原以为做模型做到这个比例是作为展示模型了,结果直男小组长还在根据模型一边改大样,感觉我就是一个毫无怨言的施工队哈哈哈哈。。
今天是纯体力精力消耗,现在强撑眼皮写了个日记。。
––––––––––
20190918
今天实习到下午1点半就去坐车看球了,亚冠1/4,广州恒大VS鹿岛鹿角,恒大晋级,嘻嘻!!
发现霓虹的事务所请假不问理由的,只是很不好意思的和直男小组长说我要走了,他就很平淡的放我自由,哈哈哈。。 ––––––––––
20190920
一直在做的1/20立面模型,今天终于差不多做完了,边做直男小组长边拿新的微调的剖面给我调一些细节。今天做完了,直男组长说要拿去拍照,然后拆掉做另一个立面。才知道,这个立面已经被内藤桑否掉了,下周要基于主体结构做另一个样式的立面。。
(我突然心理毫无波澜。。)
终于知道为什么立面的皮和主体结构为什么一直不黏牢了,原来是如同面膜一样想撕就撕的。。想收回昨天跟老师说的模型改起来挺容易的话。。
内藤事务所(或者说霓虹事务所)的工作方法是做模型,让看了效果改图,再改模型。国内大部分是先有图基于图改模型,模型作为表现工具而不是设计工具。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霓虹事务所做出的房子完成度比较高的原因。
––––––––––
20190924
今天没什么心得,就是重新做一个立面。听说之前的立面是最便宜的做法,和甲方确认后,觉得还可以做更贵一点的??然后还有两天就要交模型了,今天就十分"大变"了!!
shock到我的是坐旁边的叫范田的小哥居然是越南人,一口流利的日语练真正的霓虹人都没发现。他说,因为爸爸很努力,所以全家来了日本。
––––––––––
20190925
今天又是重做立面大样的一天。。。。真真身体被掏空。。没什么心得。。
不过才知道做我旁边的早稻田靠谱小哥已经申请上内藤这边的就职了。听说来这边实习的人都是想要之后正式进内藤事务所工作,研究生进来就15w日元一个月(人民币9000多一点,在东京真的很少了),但是拿着各种厉害学校毕业证的学生们也都很愿意来 ٩(๑`^´๑)۶
––––––––––
20190926
今天终于把1/20大模型新一版做完了,直男组长又露出了憨憨笑容。。
明天要和内藤桑一对一面谈了,我准备问几个问题・_・?
1 2000年之前做了大量的线性空间叠加的房子,这是一种习惯性的操作手段还是有其他原因?
2 之后的牧野富太郎博物馆和之前的很不同,而且前期方案和之前的也是类似的空间结构,突然的转变原因是什么?
3 96年发表的牧野图纸和建成的平面上有许多不同,当时发表的方案阶段吗?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4 内藤桑做了很多坡屋顶,但是结构又各不相同,是怎么决定的呢?
5 内藤是如何打磨屋顶对屋顶与下方平面的关系的?
6 新的聚集地竞赛破题,看看内藤的视角?(不过评奖还没结束,他不一定愿意说)
(暂时想到这些。。还不知道会聊的如何。。)
––––––––––
20190927
好多问题没问出来,残念。。只有签名稍微得到一点点慰藉

–––––––––
20200203
今天跟着假笑男孩做shibuya广场电车月台的结构尝试,终于知道内藤咋搞结构的了,不过也有猜测成分。。
因为这个车站是二层,底下有行人穿过的,所以月台底面也很重要。内藤画了好多个从底下看的透视草图,大概有5种结构类型,然后假笑拿去画成大致合理尺度的技术图,丢给打工仔(也就是我)来做模型,然后人肉做出的1:50模型感受一下受力,各个方向捏一捏,扭一扭,感受一下抗弯抗侧,根据实际感受添补或减少一下各个方向的构件。
最后选个喜欢的样子,给结构师,再几轮反馈调整,完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