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日记(三)没有“布拉格广场”的布拉格
@2019年9月5日-9月6日
“多年后我才知晓,布拉格没有布拉格广场,没有许愿池边的少女,但我依旧执着地想要完成那个经藏很久的布拉格梦”

听蔡依林的歌长大的人心里都会住着一个布拉格吧?那首布拉格广场在我心里盘旋了好多年,所以一直想着要亲自去到布拉格广场,看黄昏下白鸽的倒影,看许愿池的潺潺流水,看许愿的少女虔诚的模样。多年后我才知晓,布拉格没有布拉格广场,没有许愿池边的少女,但我依旧执着地想要完成那个经藏很久的布拉格梦。
本是去年冬天的行程,因为天气寒冷,改在了今年的初秋。九月初的天气微微凉,很适合出游,在这样的季节,整个身心都变得舒畅了。我和鱼先生从波恩乘坐德铁经停纽伦堡,转道布拉格,长达八小时的车程,在傍晚时分抵达。
出了车站,映入眼帘的除了年代感强烈的建筑就是石板路。在布拉格,道路是石板拼接而成,错落有序的小石块连在一起,有轨电车便在这片石块舞台上驰骋。我很喜欢布拉格的有轨电车,他与波恩,科隆,阿姆斯特丹的电车都不一样,风格独特,米白色的外衣绑着深红色的腰带,乍一看,像是从玩具世界跑出来一样。电车飞驰在石板路上,压出了嗡嗡声响,在布拉格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石子与车轮触碰,奏出的独特声乐…
伏尔塔瓦河穿城而过,它就是布拉格这座城市的生命主动脉,起源于公元九世纪的查理大桥坐落在河上,它连接着布拉格最唯美的两个城区:城堡区和老城区。走在查理大桥上,周围游客很多,民间艺人也很多。游客们有的在桥上远眺布拉格城堡,有的在三五成群喝着啤酒聊天,有的在观赏伏尔塔瓦河里的白天鹅;民间艺人们有的安静地坐在摊位前作画,有的在编织着手中的饰品,有的在吹响手中的大号或者拉着手风琴。
查理大桥以西是城堡区,我们在城堡广场前的平台上俯瞰整座布拉格,红色的屋顶,浅黄色的墙体,统一的建筑风格造就了一个古老唯美的布拉格。在老皇宫门前看卫兵换岗,身着浅蓝色制服的卫兵,整齐有序,听见枪支在石块路上碰击出响声,便是换防的开始。在圣维特大教堂里看虔诚的信徒点燃蜡烛,惊叹震慑人心的教堂装饰。在黄金巷找寻22号卡夫卡的小屋,如今那里是一家小书店。
离开城堡区已是下午三点多了,在我们刚走上查理大桥时一场阵雨亲吻了布拉格。折返找了一处有房檐的屋外躲雨,一位行为艺术人士,浑身涂满了金色,也在一旁躲雨,看上去是个挺年轻的小伙儿,他正与捷克朋友欢快的谈论着什么。
雨并没有一直下,乌云过后天空就明朗了许多,穿过查理大桥,走过火药塔,就是老城区了。蔡依林唱的布拉格广场可能就是老城广场了,广场上并没有许愿池,没有许愿池的少女,好在有自由觅食的鸽子;天文钟整点报时,小人骨人儿拉着叮铃作响,整个人群霎时就安静了;泰恩教堂伫立在侧,虽然没有圣维特大教堂的气势,却自有风格。
离开布拉格的早上,我们起早登上了并不高耸的佩特任山顶,清晨的微风有点凉,四周寂静无人,只有青翠的草地和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