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生在中国的社会地位不如在欧美高
我们常常说搞公卫的东西其实就是在搞Po, 因为公卫的资源、权力、职责都是政府赋予的,同理,医院也是一样,大家都是依附于政府、体制生存。印象很深的是老师去XX开会回来说医学/医疗背景的院士争相为医院争取各种利益,但却鲜有人为公卫发声,这也意味着非典后公卫地位的一落千丈。
引用一下知乎的答案,在中国地位很高,混得比较好的人,一定有非常强大的资源背景,强调质和量,在中国更大的特点在于,更多的资源和最大的权利都是依附于体制。而医生们的资源并不少,充其量还是可以保证一定的质量,但因为并不处于体制、权利的中心,那么可支配资源的权利就相对不高。
谈医生还得脱离医生本身,在更宏观的层面上,是整个卫生系统在体制内的地位。据我理解,应该不高,但也没有很低,应该是和教育具有类似的地位。但知乎网友说的很对,医疗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源的消耗者,和发改委等手握经济命脉的部门相比,高下立判。
在发达国家的财政中,医疗卫生支出比例非常高,美国是市场经济为主导,医疗商业保险为主,但医疗支出仍占了GDP的17.9%(数据有待考证),医疗对于每个国家都是巨大的负担,显然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俨然成为了经济学上的悖论。
回到问题本身,如果顶层设计做的不够好,难道还要求医生、基层公卫人员的无私奉献吗?不知道为什么,历史总是那么的相似。厚重的幕帘被掩盖着,等待着一批又一批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