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3个季度被老板请喝咖啡?1个方法,让你团队收入翻倍
吴晓自从担任部长1年了,已经连续3个季度没达目标了,又被老板请喝咖啡,心情可郁闷了,吃饭都不香,要知道他之前可是连续2年业绩靠前的拓展专员,才被老板赏识提拔为部长的。可带团队后,再也没有辉煌业绩了。

吴晓和明秀同样是市场拓展部长,各自带着团队10人,明秀团队不仅收入高,工作时间也比吴晓团队要少。吴晓认真反思,发现两个团队每周外拓时间都差不多,接的项目也差不多,为何他们做事效率会那么高,而且团队协作能力也很强?
在吴晓参加了明秀团队一次会议之后,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大家讨论问题好激烈,团队氛围浓厚,他终于知道和明秀的差距,就是1个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头脑风暴法。
什么是头脑风暴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者奥斯本提出的一种激发性的思维方法,它是一个横向思维的过程,能够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思维,主要通过找到创新和异想天开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头脑风暴法主要要遵循4点原则:
1,胡思乱想。
想法要跳出平时的思维束缚,不按常理出牌,胡思乱想、大胆想象都没问题。
2,会后评价。
头脑风暴法很多时候都不按常理想象,也许会有愚蠢的想法,容易引出讨论、影响情绪,但是在会议讨论和评价,不利于思路延续。因此,所有的评价和意见必须安排在会后。
3,以量求质。
头脑风暴法不要求每个点子都很高明,不要求所有想法都有可能性,只要求尽量多提想法,大胆设想,用大量的设想来保证少数想法的高质量。
4,思维便车。
大胆借鉴他人的想法,灵感这个东西没有专利的,有任何想法尽管提出来,完全可以在其他人的想法上加上自己的见解。

在会议中使用头脑风暴法,主要步骤:
确定主题⇒准备工作⇒提出设想⇒整理构想⇒事后评价。
第1步,确定主题。
会前提前确定会议讨论主题,需要解决工作上怎么的问题,最后围绕1个主题开展讨论。
第2步,准备工作
工作准备充足,会议效率会更高。头脑风暴法参会人数8-12人会比较适合,不宜太多或太少,提前1-2天通知参会人员时间、地点、讨论主题,充分调动每个参会人员的想象力,保证最大化收集到新点子、新创意、新想法。
第3步,提出设想
会议上,想法一定要大胆,不按常理出牌,否则你能想到的99%的人都会想到成功的概率只有1%。
第4步,用漏斗法则和思维导图整理构想
漏斗法则,把所有点子如同装进漏斗里一样,将收集的所有点子按可行性、目标性、成本最小原则进行综合评估和筛选。
利用思维导图分解想法中的优点和缺陷并建立逻辑模型。
如果你的脑洞足够大,肯定会产生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其中大多数人是不合理的,整理构思的步骤就是摔掉可能性低的选项,同时甩掉最常见最普遍的想法。
第5步,事后评价。最后一步用来集体讨论选出最优的想法。
通过在明秀团队的学习,吴晓意识到团队团结合作是做出业绩的基础,决定在会议上进行一次头脑风暴,听取大家的建议,于是决定讨论如何做好团队建设。
第1步,确定主题:如何做好团队建设。
第2步,准备工作。
通知团队所有人周四下午5:00-6:00参加会议,并将讨论主题发送在工作群里,让大家思考一下。
第3步,提出设想
吴晓把头脑风暴法的原则给大家说了一遍,让大家大胆设想,不加评论,自由发挥。一开始大伙们都不敢出声,吴晓再次说明: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不用考虑有没有可能性,尽管说,今天不说,明天可就没机会了。
小林第一个提出想法:希望老大多听一下咱们建议,不要再去农家乐野炊了。
大伙们忽然热闹起来:
建议下次去唱k,野炊热坏了
开会时,老大也要听下我们建议,别老是反驳我们
给每个人办公桌放小盆栽,可以心情好点
提高提成,收入高一点,积极性会高
急需高温补贴
开会时间不要太久了,效率高一点
市场调查和报告两个人合作一块做
增加营销费用
会议让业绩好的伙伴分享
业绩分配需要重新调整一下,明月商圈拓展到瓶颈了,分配的业绩压力有点大
……
第4步,整理构想
总结了一下大家的想法,主要围绕3点:团队沟通、绩效收入、文化精神。

第5步,事后评价。最后一步用来集体讨论选出最优的想法。

经过头脑风暴法的尝试,团队第一次如此畅所欲言,整个会议气氛热烈,大家坦诚相待,吴晓终于认识到自身不足,以前很少人提建议,主要是因为每次有人提建议,吴晓都一一反驳,最后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决定,让大家都感觉提建议没什么用,也感受不了自身价值感,积极性无法提高。
后来,吴晓在会议上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增加头脑风暴环节,集思广益,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比困难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团队终于在第四季度上达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