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9月14日

今天是2019年9月14日。历史上的9月14日,发生过哪些故事呢?
1960年9月1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正式成立。
1960年9月14日,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五国为共同应对由英美主导的七姊妹跨国石油公司,并维护石油这一稳定收入,在巴格达成立的一个政府间组织,取名石油输出国组织(英语: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OPEC / 欧佩克)。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成员国分为正式成员国与准成员国两种。根据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所有均可申请加入欧佩克:
一、必须是实际上的原油净出口国,及原油生产超过其本国消费的国家;
二、必须经组织3/4的正式成员国(包括5个创始成员国)一致同意接受。
截至2019年5月,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成员除了创建时加入的五个外还包括阿尔及利亚(1969年加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67年加入)、安哥拉(2007年加入)、厄瓜多尔(1973年加入,1992年退出,2007年再加入)、赤道几内亚(2017年加入)、加蓬(1975年加入,1995年初退出,2016年再加入)、利比亚(1962年加入)、尼日利亚(1971年加入)、刚果共和国(2018年加入)。而印尼(1962年加入,2008年底退出,2016年1月重新加入,同年12月再度退出)和卡塔尔(1961年加入,2019年1月退出)则是其前成员。
欧佩克现有14个成员国:5个在中东,7个在非洲,2个在南美洲。沙特阿拉伯是该组织实际领导者。三分之二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产储量位于围绕富油波斯湾的六个中东国家。

截止到2017年,石油输出国组织,以世界6.3%的人口,用世界2.4%的土地面积,储存了世界73%的石油储量,生产了世界44%的石油产量,这是一个极其可观的数据!
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自1965年9月起,由瑞士日内瓦迁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石油输出国组织是第三世界建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原料生产国和输出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对自然资源主权的转折点,而它的决定在全球石油市场和国际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效果在战争或民间疾病导致石油供应中断时特别明显。
石油是战后世界最主要的能源。战后初期,世界石油的勘探、开采和销售几乎全部控制在西方石油垄断财团手中。这个垄断控制的后果是西方发达国家获得超额利润,第三世界主要产油国的经济利益却受到损害。为了抗衡主要石油公司(大多为美资、英资和德资),藉以降低油价和生产者的负担。最初组织只是一个非官方的议价小组藉以减价销售至第三世界国家。这样的规模限制其于西方石油公司中争取更大的利益占有率和更高层面的生产控制。然而于1970年代初期它开始展露其效用。
20世纪70年代,石油生产的限制导致石油价格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收入和财富大幅增长,给全球经济带来长期而深远的影响。在80年代,欧佩克开始为其成员国制定生产目标:一般来说是通过减少石油产量使油价上涨。该组织2008年和2016年的裁决减少了供过于求的石油供应。
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油价的经典案例:1973年石油危机,欧佩克拒绝运送石油至于赎罪日战争(十月战争)支持以色列对抗埃及和叙利亚的西方国家。这使油价上升4倍,从1973年10月17日至1974年3月18日,持续5个月之久。于1975年1月7日,欧佩克成员国同意将原油价格提高10%。与此同时,欧佩克成员国(包括一些刚把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国家)响应国际新经济秩序的呼吁,加入开始联合初级生产者。总结于阿尔及尔举行的欧佩克第一次高峰会,它呼吁定下稳定而合理的物价、国际食物和农业计划、由南至北的技术转移,及经济系统的民主。

与其他的企业协议不同,欧佩克成功将油价持续上升。欧佩克的成功大部分都归功于沙特阿拉伯的弹性。该国容许其他参与协议国家的欺诈,更减少自己的产量来弥补其他成员超出配额的生产。因为其他的成员均全力生产,而沙特阿拉伯是唯一拥有充裕的贮存空间的成员,亦有在需要时增产的能力,这给予它们可靠的杠杆效应。
这个政策十分成功,导致原油价格一度上升至仅次于提炼油产品的水平。然而欧佩克提高价格的能力亦受一些限制。油价上升会使消费下跌及收益的净下跌。而且价格持续上升会鼓励根本性的行为转变,比如替代能源的利用,或者节约能源的推广。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提倡欧佩克提高油价,以协助伊拉克及其他成员国支付债务的利息,引致1990年至1991年海湾战争的爆发。但因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惹起欧佩克成员国的分歧,使这段时期成为欧佩克成员间内聚力达至低点。一旦中断供应的担心,伴随这些冲突消散,油价就开始下滑。

经济学家经常引用欧佩克作为垄断利益集团——卡特尔的教科书范例,因为通过该组织内部的合作各产油国减少了市场竞争,而其磋商则受国际法下国家豁免原则的保护。 2014年12月,“欧佩克和石油人”(英语:OPEC and the oil men)在劳合社的“航运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排行榜中名列第三。然而,它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却常常受到非欧佩克国家能源资源的扩张的挑战。此外,由于卡特尔是较为松散的管理模式,个别成员国为追求自身利益,亦会生产超出产量上限,而给该组织的影响力带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