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家庭沟通】为什么父母总是“拒绝”好东西
有各式各样的父母,有的父母亲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有的父母亲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当我们遇到了这么极端的父母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跟父母相处呢?
今天的情商课就想要讨论,如果爸爸妈妈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了,我们怎么办?
在节庆的时候,我们送给爸爸妈妈一些礼物,来表达我们的感激,或者我们想要照顾他们,结果爸爸妈妈却完全拒绝使用这些我们买给TA的礼物。
他们要拒绝的时候,会动用不同的借口。有的爸爸妈妈会说,“你买这个东西我们根本就用不着”,不管你买的是电动的按摩椅,或者是新的床垫,都一样。有的人听到这里可能会觉得,那直接给父母亲红包就好了,给他们现金,他们自己可以决定这个现金要拿去买什么。
可是有些小孩很懂他们的父母亲,知道如果给钱给父母的话,在他们的想法里面,这些就是不该花的钱。他们也不会把钱用在改进自己的生活品质上面。
你送爸爸妈妈好的礼物,爸爸妈妈放着不用,这是一种;还有一种,就是爸爸妈妈不断地贬低这个礼物的价值。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如果你买了一件衣服送给妈妈,结果妈妈就一直嫌弃你是个外行,你买贵了,你买来这件衣服虽然价钱很高,可是品质根本就不好。
不管父母是用哪一种借口,来面对小孩所送的礼物,对小孩来说,这些都是困扰。小孩不仅困扰,而且困惑。为你精心挑选的礼物,是想过了你的生活方面有什么需求才为你买的,为什么你们反过来这么嫌弃呢?
有不少的小孩会直接把这种行为理解为,父母亲是上一辈的人,他们过惯了苦日子,他们不舍得对自己好,不舍得把钱这样使用。如果真的是这样,当然很好理解。可是除了这个解释的角度之外,另外有一种心理学上面的角度就是,父母亲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人,也就是所谓的自我价值感比较低的父母。
其实人在任何年龄层都有可能自我价值感很低。自我价值感低的人,被人家称赞的时候,是真的觉得恐慌,觉得惶恐,觉得自己不配。
我们做儿女的人,可能会理所当然地觉得“我们的表现好,爸爸妈妈应该会引以为傲。”可是奇妙的是,长辈跟我们的关系,有的时候是一种潜在的竞争关系。我们表现得太好的时候,父母亲相对会觉得自己活得并不那么光彩。
每一个家庭都有每一个家庭隐藏的历史,这些过去隐藏的历史,都有可能造成父母亲自己心里面的疙瘩,做小孩的未必知道。
父母不见得会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小孩。所以,当父母觉得自己配不上小孩的孝心,或者是善意的时候,他们可能需要通过某一种贬低你的孝心的方法,他们才觉得自己能够经受得起。
所以我们现在讲的就是第一种。爸爸妈妈曾经比你强,曾经能够控制你;可是现在情况反过来,你过得很好,你的成就高过了他们,他们觉得自己没有用了,他们会贬低自己。这就会出现自我价值感偏低的父母。
第二种自我价值感偏低的父母,是他们一辈子都采用这个态度,来面对自己的小孩。我们的文化有的时候过度强调牺牲、奉献的精神。
很多父母亲觉得要把小孩放在第一位,即使到了晚年,还是要延续这种自己过苦日子就好。小孩再怎么有钱,小孩都应该把钱花在他们自己的身上,而不应该拿来给父母亲花。
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了价值的父母亲,他们要小孩表现的绝对不是送一些物质上的东西。收下了新的冰箱,难道就表示小孩已经尽了孝,可以退出自己的生活了吗?
如果接受了这样的礼物,却失去了小孩的关心,对他们来说,会太没有安全感。所以,宁可把你买的新东西放在纸箱里面,完全都不要拆开,也不愿意损失那一份“你随时会来探望他们”的安全感。
有些小孩回到了老家,看到家里面珍贵的空间却堆放了很多完全用不上的,仿佛是垃圾一样的旧东西,会非常的火大,要清理房子里面这些乱七八糟的旧东西。这时候往往会跟父母发生争执,小孩不能够理解爸爸妈妈留着这些完全用不上的废弃物要干什么?
可是偏偏父母亲可能就是要保留这些老东西,来确认自己过去生活的痕迹,确保自己的回忆。很多人觉得人生要往前看,要活在当下,可是对很多已经过完了一生的人,他们既没有往前看的资格,也没有活在当下的兴趣,他们只能够拥抱过去而已。
小孩面对这些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价值的父母亲,觉得困扰之外,会逐渐地心灰意冷。如果态度越来越冷淡,会更加强父母亲觉得自己已经被抛弃的恐慌。
今天情商课想要建议,怎么样可以提升父母亲自己的价值感?第一个建议是,我们要让爸爸妈妈觉得他们的经历很珍贵。有的时候陪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节目,他们会发表一点意见,也许只不过是顺口唠叨几句。
可是如果能够明知故问地顺便问几句话,让父母可以大大地发表一番意见。也许对你来讲,这些陈腔滥调早就听腻了。可是回想我们小时候,从学校回来,回到了家里,我们很兴奋地描述这一天所经历的新鲜事。
这些新鲜事对父母来讲根本就不新鲜,可是父母还是很有兴趣地听。就是因为他们想要表现出来,他们很重视我们这一天的经历。所以现在情况反过来了,当父母亲需要确认自己的价值的时候,我们对爸爸妈妈表现出很有兴趣,听他们的经历。
第二个建议就是,我们可以让父母亲明确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依然是有价值的”。日本有一个养老院,里面的老人活得比其他的养老院的老人更有兴致,是因为在这个养老院里面,在发行一种内部的货币。其实就像我们玩游戏的时候,游戏里面的游戏币是一样的。
在这个养老院里面,老人不管是种了一盆花,或者是好好地运动了一番,都能够得到一笔养老院里面的货币。他们就感觉到,自己努力地生活其实还是有价值的。
父母亲帮了我们很多的忙。例如,如果帮你带小孩,也因此省下了一笔保姆的费用。如果把这笔省下的保姆费用,变成红包给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应该会不收,因为他们不想要收小孩的酬劳。
可是如果你采用的说法是“请你先帮我存着”,父母亲应该就会接受。同时,他们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
其实,爸爸妈妈很多事情其实都帮小孩省了很多钱。可能帮你照顾房子,帮你打理花园,甚至保持他们自己身体的健康,帮你省下了大笔的医药费。你都有借口,可以把这个转化为明确的价值,送红包给他们。
我相信你还可以自己发明出其他的方法来。希望我们的小建议能够帮助你提升父母亲的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