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学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引文:旗帜性纯文学期刊《收获》,在5月上市的长篇专号(2010春夏卷)中高调收录了郭敬明即将出版的玄幻作品《临界·爵迹》。消息一出,引来众多读者的热议,有人甚至将其提高到“传统文学向市场低头”的高度。
一直以来,传统文学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势,有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孤高自傲。但是近几年来,这种情况似乎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七八十年代时,《当代》、《人民文学》、《当代小说选刊》等纯文学杂志的销量,轻轻松松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现在这个数字缩了多少倍?七八十年代时,一提起作家,人们想到的是鲁迅、巴金、茅盾、老舍……现在是韩寒、郭敬明……以前好多写字的要借着纯文学刊物上位,现在纯文学刊物却要借着被纯文学爱好者称为“脑残”的文字提高发行量……很讽刺,很无奈,但却是现实。
传统文学要不要市场?这是毋庸置疑的,当然得要!阳春白雪拼不过下里巴人,曲高和寡的最终结果就是没人再去和这支曲子。既然传统文学的路子是正的,是可以让写字的人和读书的人获益的,那么就更应该走好市场化这条路。孤芳自赏,不肯放下身段,无异于怀抱美玉而投井……
在当前的文学环境,或者说文字环境下,一些做传统文学书的大社已经开始认识到封闭的害处,已经开始广开言路并加大宣传力度,就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从09年底到现在搞的一系列的活动。这是一种积极有意义的尝试,也许并不能一下子就很有效地打破这个困局(有鉴赏能力、有话语权的人为传统文学叫好,但传统文学却越来越不叫座的困局),但这种尝试是好的,这种“走出来”的姿态是正确的,当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一件事而群策群力的时候,那这件事离成功就不远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对于传统文学的路究竟该如何走下去,希望各位有识之士群策群力,多提宝贵意见。
一直以来,传统文学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势,有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孤高自傲。但是近几年来,这种情况似乎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七八十年代时,《当代》、《人民文学》、《当代小说选刊》等纯文学杂志的销量,轻轻松松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现在这个数字缩了多少倍?七八十年代时,一提起作家,人们想到的是鲁迅、巴金、茅盾、老舍……现在是韩寒、郭敬明……以前好多写字的要借着纯文学刊物上位,现在纯文学刊物却要借着被纯文学爱好者称为“脑残”的文字提高发行量……很讽刺,很无奈,但却是现实。
传统文学要不要市场?这是毋庸置疑的,当然得要!阳春白雪拼不过下里巴人,曲高和寡的最终结果就是没人再去和这支曲子。既然传统文学的路子是正的,是可以让写字的人和读书的人获益的,那么就更应该走好市场化这条路。孤芳自赏,不肯放下身段,无异于怀抱美玉而投井……
在当前的文学环境,或者说文字环境下,一些做传统文学书的大社已经开始认识到封闭的害处,已经开始广开言路并加大宣传力度,就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从09年底到现在搞的一系列的活动。这是一种积极有意义的尝试,也许并不能一下子就很有效地打破这个困局(有鉴赏能力、有话语权的人为传统文学叫好,但传统文学却越来越不叫座的困局),但这种尝试是好的,这种“走出来”的姿态是正确的,当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一件事而群策群力的时候,那这件事离成功就不远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对于传统文学的路究竟该如何走下去,希望各位有识之士群策群力,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