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慢记·晋中:介休洪山源神庙
这个月初收到了新闻推送:山西介休警方追回洪山源神庙被盗文物“琉璃二龙戏珠壁心

案子是8月22日破的。回想一下,我们到访洪山源神庙是在8月20日……嗯,时机可以说是非常巧妙…… 觉得是时候把晋中之行的作业补起来了。就从洪山源神庙开始。
背景信息
介休洪山源神庙 保护级别:国保(第七批) 交通方式:介休市区乘公交车至洪山镇往返,单程约30分钟 开放情况:白天开放,不收门票
洪山名狐岐山,在介休城东南。 《山海经·北山经》:“狐岐之山无草木,多青碧,胜水出焉。而东北注流于汾,其中多苍玉。” 所说的就是洪山,记载了水源出于此、向东北注入汾河的重要信息。

洪山泉又名鸑鷟泉,自古以来是介休重要的灌溉水源。 源神庙即建在狐歧山麓、洪山泉之源头之上,为民间水源崇拜之典型。现存建筑群格局较完整,以清代古建列入第七批国保。
建筑特色
源神庙建筑群坐东南朝西北,二进院落布局。 沿中轴线依次为:木牌楼、石阶、龙虎殿、山门及影壁、戏台(鸣玉楼)、正殿。


木牌楼 为单檐歇山琉璃瓦顶。 正面书有:“有本者如是”,相传为王阳明手笔;背面:“溥博渊泉”,明代万历年间知县王一魁书。 语出《中庸》:“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 朱熹集注:“溥博,周遍而广阔也。渊泉,静深而有本也。” 牌楼文字取意妥帖,且互为表里。

龙虎殿 外壁面即为 琉璃二龙戏珠壁心 失窃前的所在地。 文物丢失后,当地琉璃匠人依原样资料进行了复制,嵌回壁中。工艺也相当了得。


介休是琉璃之乡,琉璃构件造型多样、色泽明快、搭配非常多样。 像二龙戏珠壁心这样的大件精品,能留到今天实属不易。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经 山门 过殿,即进入主院落。 回头看,是在五口窑洞基础上修建的 戏台——鸣玉楼。两侧钟鼓二楼,精巧美观。 “鸣玉”亦取水之意,晋陆机有“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


院落最里是 正殿,与戏台相对。正殿建在石砌台基上,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 殿内供奉尧、舜、禹三帝,侍立的西门豹、郑国、李冰等都是治水专家。

正殿的“胜水灵源”匾额出自考古学家张颔,他是介休洪山人,晋国史专家、古文字大家。 柱头龙形雀替镂雕非常精美。 参观时正好下起细雨,氛围甚是相宜。

结语
洪山源神庙虽不大,但布局精巧别致,其依于山势、枕于水源的构筑理念,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
可惜的是随着当地矿产资源开采、地下水位下降,洪山泉再也不复曾经“胜水流清”的景象。而曾经香火鼎盛的源神庙和水源崇拜,大概也正与世人渐行渐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