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篇文章,也读懂了海天酱油的生存之道
8月15日,海天酱油公布半年报,首次半年营收超过百亿,而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其营运能力一直保持强势态势,数年都没有的应收账款,2017年虽然开始出现,但占比极小。

从公开渠道来看,庞康显得低调且神秘。他出生于1956年,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广东人。1982年26岁的庞康即出任海天酱油前身——佛山市珠江酱油厂副厂长一职,经过几年奋斗,庞康晋升为总经理。
庞康真正的“蜕变”还要从1992年说起。当年,经济体制改革春风频吹,海天也从国营企业渐渐走向了股份制改革的民营企业。到了1994年底,海天重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时代政策红利,加上对行业的深度认知,庞康终于按耐不住了,决心来一场颠覆传统行业的改革。
改制后,庞康便豪掷3000多万引进一条国外生产线。这一笔钱也算是用在了刀刃上,厂房生产能力与效率大大提升,为企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
1992年,庞康启动了品牌战略,推出企业识别系统,在酱油行业中开创了全新的品类认知办法,让海天成为潜在顾客心中的一种品类代表,也让“广东味”上升到了“中国味”。为了进一步加大品牌策略的优势,1994年,庞康把公司名称从珠江酱油厂改为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公司,“海天”这个关键词从此被大众熟知。
渠道布局也是海天酱油的强项,据公司年报数据:“报告期内,在中国内陆省份中,90%的省份销售过亿,销售网络已经渗透到全国绝大部分县市,覆盖范围比去年增长了10%以上。”经过庞康近几十年的深耕细作,酱油扩张的版图不断延伸。目前海天的营销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300个地级市,近1000个县级市,有1500家经销商,5000家分销商,33.6万个终端销售网点,包括便利店、连锁超市和农贸批发市场。
为了庞大的营销网络系统的运营,庞康向全国调遣了1000人的营销指导团队,与大小经销商深入接触,从而达到高效运营的状态。正是营销团队如此高效的运作,海天的产品才能进入亿万家庭。
“利用现代化科技大规模生产,才能将企业翻入新篇章”。庞康认为,一家老的企业在使用先进设备焕发新的活力的同时,也要保护传统的酿造文化,保住招牌。陈旧的传统工艺无法进行大规模发展,在现代企业竞争中没有半点优势。沿着老路走下去,路只会越来越窄。
为实现企业目标,庞康投资10亿在佛山建成世界最大的调味品基地。
2014年公司生产能力就达到100万吨。除此之外,庞康从德国引进10多条全自动生产线,提升产品包装的高效性,进一步提高产能。不光如此,每年花费5000多万的研究经费励志打造科技化的生产线,让每一瓶酱油都能达到洁净标准。曾经年轻羞涩的庞康,渐渐成为了公司里不可或缺的一把手,成为海天名副其实的“创始人”。
似乎读了这篇文章,也读懂了它的生存之道!
8-8P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