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想的监狱

/ 01 /
昨天傍晚,闲着没事儿冒着小雨去图书馆还书,准备走的时候猛然间瞥见一本薄薄的精装书,上面写着四个字《报告政府》。书是韩少功写的,但封面的书名却是王蒙题的词。
翻开书,发现书的扉页还贴着一张山水画,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张随书附赠的藏书票。因为前段时间自己对藏书票十分迷恋,而且还自己动手做了一些,所以一看见书内有藏书票,便觉得无比的亲切。
把书从书架上抽出来,随手翻了几页,发现是一本写监狱题材的小说。这些年我关注过不少这方面题材的作品,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也看过王学泰的《监狱琐记》,更翻过中国监狱的发展史,只要是与此有关的内容,我都想拿来翻一翻。
书很薄,不到十万字,一天就看完了。阅读的过程中,我好几次都有一种读不下去的感觉。读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就像是蹲在马路边在听一群无聊之人在吹牛一样,跟我内心的认知竟完全不一样。
/ 02 /
王小波曾经批评徐迟写的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他觉得那篇文章写的很浪漫,而且还说,一个人写自己不懂得的事就容易这样浪漫。
以前常听人说王小波的文笔犀利,我也一直深以为然。但是用“浪漫”来评价徐迟的那篇文章,我觉得王小波还算是够客气的,能看出来他是手下留情了。其实在读完这篇《报告政府》以后,我觉得韩少功也挺浪漫的,当然这里的“浪漫”跟王小波批评徐迟所说的浪漫是一会儿事儿。
或许是因为我入世较晚,只是对现代化的监狱比较了解。但有时候通过与身边其他人的聊天,我对过去的监狱也有一定的认识,虽然过去的那些历史我没有亲历过,但也绝对不会像韩少功写的那样。
毛泽东同志曾经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过“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但就目前来说,许多人,特别是一些作家尤其喜欢没有根据的胡编乱造。
/ 03 /
在我接触过的监狱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虽然目前监狱的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它里面所书写的人性却从未变过。
前段时间听说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将迎来上映二十五周年,准备在北美重映。说实话,我还是很期待的。我接触过不少受过刑事处罚的罪犯,跟他们聊过在监狱里面的感受,包括入狱、出狱前后的心理落差,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但你能从他们身上找到安迪和他那些狱友的影子。有时候你甚至会惊叹,人性竟然如此的相似。
好的作品不应该为了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而胡编乱造,不该脱离人性而单纯地讲故事,任何久负盛名的作品必然揭示了最根本的人性。《死屋手记》也好,《肖申克的救赎》也罢,它里面描绘、演绎的人性不仅仅局限于监狱这个单一的环境,有时候你甚至会在社会各个角落看到他们的影子。
——2019年9月16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