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serendipity经历
查看话题 >“感谢你曾如浮板,托起了我X岁的人生”
初二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翻到一本《清华学子美文》,有篇日记里写“感谢你曾如浮板,托起了我19岁的人生”,一下感到哀伤又美好至极。
过去这一周经历了很多灰暗明亮的日子,又再次想起这句话来。

周四结束第一周的研究生课程,一个人在寝室看着长长的reading list,沉浸在很多情绪里沮丧的无边无际,恰巧久不联系的朋友发来微信:在干嘛呢你?
小心翼翼向她释放负能量,她立马问你现在哪里,要不要打电话?
她一条条问我烦恼的原因,一条条给我提出可行建议,40分钟语音聊完,我心情轻松的踏进了健身房,整个周末在自习室过得充实富足。
——这个朋友,不过是3年前某次短途旅行认识的“陌生人”。
而周五,同栋公寓同班专业的中国同学带上我这个“外人”一起过中秋,又一次,让独在异乡的我热热闹闹有节过。周六,我在自习室看书到忘记时间,天刚黑就收到室友短信:你还没回来吗?天黑了。
——这个室友,不过是新生群内随意“捡”来合租的,从未见过面的“陌生人”。

在我尚不长的一生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陌生人”,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托起了我”,从陌生到熟悉,从相好到失散,从开始到未来。
我常常想,若不是这一块块浮板,我早已暗自沉到无边泥沼的最底处,根本不可能走至今天这么远的远方。

小时候是个孤僻孩子。父母吵架,我便只懂把自己埋进书里,学习,阅读。脾气暴躁,了无生趣。多得两个好朋友把我从书堆里拉出来,带我爬树捉鱼,飙车打架有了“童年”。六年级转学到新学校时,有选择的那个又选了跟我同一个班,陪我住同一个宿舍,在我每晚一个人自习到教室快关灯时,抬着夜宵来找我。——十几年后的今天,她们依旧会因为我久不在朋友圈露面,打来电话问你最近还好吗;会在我每年一次回家的短暂假期里,从百忙中挤出一天时间带我去吃家乡美味,逛新开的街点。
中学读的私立,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同学非富即贵,却都是至善至美之人,从未有看不起我这个农村来的土孩子。她们带我去喝奶茶,给我听梁静茹的新歌,带我看几米的绘本,陪我看柯南和鲁鲁修的碟片,拉着我的手勇敢冲向暗恋的男孩…我喜欢席慕容的散文她喜欢苏东坡的词赋,她写的一手好毛笔我写的一手烂字,毕业互赠礼物,却用一本洋洋洒洒的手抄诗集,换了我歪歪扭扭的誊写…

我回过头去看这两段日子,清晰的看见一群天使闪跃着白色的翅膀,把我照耀在一片暗无星辉的海上,托起举平,不至下沉。
她们托起了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成长:一个肆意的童年,和一个包容有爱的青少年。
这样说也许对我的父母不公平——他们是很伟大的父母,但一直以来我都相信,我从朋友身上所学到的,要远超过我父母对我的言传身教;她们给予我的支持,甚至抵消了很大一部分我父母(由于他们的不成熟)对我造成的伤害。如果没有这一群天使,我根本不可能看到现在的世界,也不会成为现在这个健康的我。
我相信是她们的温厚善良与博学智慧树立了我对“人”的信念,让我在一次次的陌生旅途和环境变化中,都选择了相信人身上的那一部分善意,从而获得了这么多美好的,关于人,关于世界的记忆。
“感谢同胞,感谢这片土地,感谢父母上苍。”
“感谢慈爱和真诚。”

还隐约记得那篇日记里,作者的这句“感谢你曾如浮板,托起了我19岁的人生”,是对那个曾经携手走了很远很远路,却终究走开了的人说的。
“阿诺,你相不相信在我们的心里,有许多不能预知却又像早已经约好了的暗记?”
“阿诺,如果有人曾经与我们分享过一个夏季,我们的记忆就会在生命里互相呼唤。”
谢谢你,谢谢你们,曾与我分享过那样的夏季,我心永存感激。
Cabi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我在梦里走出了一个梦 (4人喜欢)
- 2024年在爱尔兰吃到的一些好东西 (26人喜欢)
- 在爱尔兰看电视的一些观察和感想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