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影响了女性之间的关系?
查看话题 >帮姐妹找工作,却断送了友谊
那一年,我25岁,因为在塞万提斯学院学西班牙语,认识了唐淼姐。唐淼姐是北京人,30出头,有次她问我,吃过北京的大懒龙吗?我一愣,说没吃过。一周后,在西班牙语课开始之前,唐淼从包里掏出热乎乎的大懒龙给我。我最爱吃肉包子,这大懒龙还这么长条!从此,我和淼姐成了朋友。
朋友,跟“好朋友”是不一样的。好朋友彼此之间是比较知根知底的,而且某种程度上进入彼此的生活。而我和唐淼主要是煲电话粥,偶尔一起出来吃麻辣小龙虾。我从来没有见过她的老公,她也从没接触过我在北京的其他好友。
大懒龙之后我俩第一次私下约吃饭,是在三里屯的一个汉堡餐厅里。我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各自的家庭情况,唐淼突然听出我是个官二代,直接开玩笑说:对面的楼咱是不是能买下来?这顿得你来请!我哈哈一笑,心想这还是头一次因为对方听出我是官二代就让我买单的。也许她在开玩笑,我想。我虽然是官二代,但是我爸做人特正统,家里没有很富裕。我倒现在都记得,比我爸官职低的人家里早早换上体型巨大的中央空调,而我家还是每个屋一个小空调,客厅还没有。有钱的应该是富二代吧!
唐淼一边吃汉堡,一边跟我说:"我单位的人看我学西班牙语都讽刺我!说我这么大岁数了,不生孩子,学什么外语啊?"我想起大学同学毕业后都纷纷忙着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一时对唐淼心生佩服,觉得她不畏偏见,追求进步。我们越聊越开心,最后我也买了单,虽然我心里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去吃汉堡王。
我俩的友谊在我去美国读研究生时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在我读研的第一年,唐淼也去英国读一个一年的研究生。我们俩学的都是国际关系,所以经常交流各自在国外学习和生活的感受,有时候视频聊天能聊上两个小时。唐淼在第一学期还痛苦地暗恋上班里的一个来自古巴的小鲜肉,经常跟我分析小鲜肉是否也在受着情思的折磨,“你看他还挂在facebook上,却偏偏不肯和我说话!”唐淼告诉我。我能感觉到唐淼虽然性格直爽,但是是个自尊心奇高的人,她宁愿自己分析两个小时,也不可能主动跟对方说句话,把事情讲明白。而我的性格大大咧咧的,有什么问题都喜欢直接沟通,也很少有羞耻感。但是面对唐淼,有意无意地,我希望能维护好她的自尊。我们的交往不是“平等”的,更多是她是大姐,我是小妹的角色。
有时候我劝唐淼劝烦了,就干脆说这个古巴男生就是个小孩啊,幼稚!这种劝解方式唐淼很受用,好像我打开了她一身的枷锁,然而其实钥匙一直都在她自己身上。但是唐淼总需要一个人,把钥匙高高地捧给她。唐淼也很喜欢将她不满意的人“矮小化”。那就是个小孩!那个人就是没素质!这人就是爱嫉妒!一下子,唐淼的高自尊就找到了落地的地儿。我从没仔细想过这些,只觉得唐淼不容易,尤其如果唐淼再说两句一定要坚持自我,活出真实的自己,这种我最喜欢的鸡汤时,我就觉得唐淼的“小棱角”都是她的个性!
我研究生毕业时30岁,准备去非洲工作。唐淼姐经常发微信说我适合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挑战,然后每一句都跟着三五个叹号,我当然也喜欢看她发这些话。只是,唐淼从英国毕业后的一年里,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每次一聊到唐淼找工作的情况,她就说她又碰到了哪个傻逼HR,而她不会跟他们一般见识。
有次,唐淼在视频里两眼圆瞪,声音高八度地说:“就因为我快35岁,这些工作单位难道要我去死吗!”据唐淼说,很多工作单位面试时一看到她马上35岁,又没有小孩,就草草地结束了面试。“他们宁愿要一个刚毕业的小毛孩。那多好用啊!”唐淼又说。我听着很心疼,和唐淼挂了电话后,就开始翻自己微信上的对话框。因为之前在北京实习时就是在一家政治事务咨询公司,我想到了几个可以介绍给唐淼认识的人。但是奇怪的是,唐淼从来没有主动去认识我推送给她的一些名片。我有时候也嘀咕,在美国,谁要是给介绍朋友,大家都会为了工作机会赶紧建立联系,而且随时向介绍人更新情况,这既是礼貌,也是一种不成文的networking的方式。我想,唐淼可能对咨询公司兴趣不大,或者英国不流行美国networking的方式。
今年6月,我回到北京,为去非洲做行前准备。时隔一年没见,我和唐淼一见面,便是一个大大的拥抱。唐淼的状态好极了!面露红光,双眼炯炯有神,身材纤细且有肌肉线条。对比之下,我倒显得邋里邋遢的,穿着个人字拖坐在咖啡厅里。我俩拥抱着,也不管咖啡厅里周围人的眼光。我两条胳膊搭在唐淼的胳膊上,说:“姐!你状态也太好了吧!身材也超棒!”唐淼听着高兴极了,回答道:“嗨!最近控制身材效果不错。能控制自己的身材,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我啧啧赞叹着,两人坐下聊起来。
唐淼告诉我,“留学这一年我真的想明白了!我要过我自己的人生。我想要读博,继续追寻知识!”我听着也十分振奋,只想帮着唐淼完成她的梦想。直到交往三年后,我才知道,唐淼和她老公每年带着父母和公婆出国玩儿,不是因为她“孝顺”,或者是个“旅行达人”,而是因为双方老人都非常“作”,对待子女就像“讨债”一样,要求每年必须出国旅行一次。有一次唐淼向我坦白,“你以为我闲的,每年带他们出去?他们还问我怎么不要小孩。我攒的下来钱吗?”我听罢真想去找唐淼的爸妈数落他们一顿!唐淼的父亲甚至在唐淼结婚前一天说她是赔钱货,只因她找的老公在北京没有房,这让女权主义的我怎么受得了!虽然我的父母处处想要控制我的生活让我不胜其烦,但是像唐淼父母这么自私的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他们不能这样拖累淼姐!我心里散发着亮灿灿的圣母光环,誓要帮助唐淼姐脱离苦海,找到人生彼岸!
我在一个美国留学生群里发现有人分享了一则通告,显示北京某智库正在招聘一名政府关系协调员,便随手转发给唐淼。唐淼第二天告诉我,她对这个岗位非常感兴趣,说如果能去这个智库工作,认识一些有趣的导师,也许未来读博之路不再遥远!我一听这个,便想到自己认识这个智库的研究员魏老师,虽然不直接负责招聘,但是内部推荐总是可以的。我立刻把这个想法告诉唐淼,唐淼倒没有显得很兴奋,只是微微一笑,说:“行。那你就跟魏老师说一下吧。”
因为这家智库是和另一家美国智库合作办公,所以整个的报名材料要求用英语。我和魏老师说明情况后,他同意帮忙,并且很实在地告诉我,虽然不知道他的推荐是否有用,但是愿意帮着看一下唐淼的简历和求职信,确保对他们智库的“口味”。我一阵感谢,也把和魏老师的微信对话截屏发给唐淼。接着,我管唐淼要了她的英文简历,点开一看,整整3页,而美国的简历一般要求一页,所以就建议唐淼,简历至多一页半。唐淼微信回复我说,她用这份简历报了好几个有名的国内智库,都没问题,最后没让她来面试均是因为她工作经验十年以上,资历太深,岗位不合适!我看出唐淼不是很愿意改简历,便也不再说什么,打算自己看一下,差不多就发给魏老师。但当我仔细阅读她的简历时,才发现有多处语法错误,时态也都是混杂的,且都是中式英语,实在拿不出手。我花了一小时,把简历改成了一页半。我怕伤唐淼自尊,所以每次改动之后发给她时,我都会说:“姐,你再改一下,然后咱们发给魏老师。”而每次唐淼发回简历时,基本没有改动。
魏老师收到简历后,微信回复我说唐淼的背景是匹配的,但是简历有些简单,特色不明显。我把这段对话截屏发给唐淼,唐淼回复我道:“怎么又简单了......? ” 她觉得我把本来3页的简历改简单了。我也不想顾忌太多,直接说:”姐,你的背景集中在企业公关领域,与国际关系相关的经验是比较少,简历咱们再调整一下。”
魏老师好心地催我,说面试已经开始,让唐淼动作快点,把求职信赶紧准备好。我把自己曾经写的求职信和学校发的如何用英文写好求职信的ppt发给唐淼,鼓励她尽快写出来。我一度觉得唐淼根本不像很渴望这个职位的样子。如果你真的很想进一家机构,难道不应该恨不得一天48小时都用来准备简历和求职信吗?而我联系唐淼时,她总说她在外面办事。有一次,她正在外面跑步… … 但是已经到这个份儿上,我也不能让魏老师失望,所以只能先硬着头皮催唐淼。”这到底是谁找工作?”我心里嘀咕着,又花了一小时给唐淼改简历,把她塑造成为公司公共关系和政府关系的一把好手,举办过多个千人参加的市场推介会。
简历终于改好了,我管唐淼要求职信。一点开,不意外地,求职信从格式到内容都不合格,像个学生作文。唐淼也许扫了一眼我曾写的求职信,但是显然没有认真读过。英文求职信是不需要写“尊敬的某领导”的,而唐淼写的信开头是“Dear *** Committee”, 我一面删除着这一段,一面想着,不记着这个智库有个Committee啊。我百度一查,根本没有这个部门。求职信也是满篇的中式英语。其中有一段,是想表达求职人喜欢和有多种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工作,直接就是 I like working with multiple cultural backgrounds people。唉,唐淼姐不是专八都过了吗?!
又是一个小时,我把求职信改好。好在之前给她也改了简历,所以求职信里“吹”几个过去的成就并不难。我抬头看了一眼时间,已是半夜。我把改好的求职信发给唐淼,同样地,说她改好了第二天发给我就行。唐淼回复说:“万谢!你这两天给我纠这些细节纠的好!!!” 又是一堆感叹号,我赶紧回复道,“以前别人给我改简历也这么抠细节,可烦人了,但是没办法!”
我一般都会在上午9点到10点之间发重要的邮件,因为我觉得这个时间段对方的回复率和重视度最高。所以第二天早上,我在银行办事的中间拿出电脑,把改好的唐淼的简历和求职信发给了魏老师。“如果拿到了面试机会,我就和唐淼姐做个模仿面试,应该就差不多了!”我心里想着,得意地觉得自己就要帮朋友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了!
十点多的时候,唐淼问了我两遍是否可以通电话。我在银行还没办完事,所以没回复。再过一会儿,我看到唐淼连发了几条微信,便打开一看。她写道:“这个工作只要求一年工作经验。那不就是打杂儿的吗?那要是这样,咱们不如不报。那个魏老师,他到底了不了解情况?!”我一看到这儿,头皮一阵发麻!我潜意识里曾飞快地闪过一个想法,唐淼姐不会最后又不报吧。但是没想到这事儿真的发生了!我走到一边,直接微信语音电话给唐淼打了过去。
我问:“姐,你是不报了吗?”
唐淼只是重复了一遍微信里她说的话。我半笑着半带有怒气地说:“姐,你不报早说啊。咱们都忙活到现在了,我联系人也一直在帮咱们啊!”
唐淼说:“那个魏老师,他了解情况吗?我十年工作经验,他还让我报?!”
我简直气不打一处来:“这跟魏老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岗位是咱们想报。是你说你想去这儿建立一些联系,后面去读博,我才在这儿努力。我工作环境里还有24岁的呢,那我30岁我就要气死吗?”
唐淼后来再说什么,我也听不见了,只想赶紧告诉魏老师不需要他去推荐了。我大可以劝唐淼先去面试,把offer拿到,之后可以再拒绝。但是事已至此,我怀疑唐淼根本是个不靠谱的人,不能把这样的人介绍过去。
我故作镇定,问道:“姐,那你确定不报了是吗?那我就去和魏老师说一声。”
我知道以唐淼的清高性格,没有台阶下她肯定也不会给自己制造台阶。果然,唐淼说:“对,那就不报了。没什么意思。”
我后来跟魏老师赔了不是,解释说没想到朋友临时变卦。魏老师反过来安慰我道:“没关系,年轻人想法变化快!” 我无奈地回了一句:“35岁也不年轻了!”
后来我深信,唐淼那天的反应是她的“防御机制”在起作用。因为在我的帮助下,唐淼才有可能进入面试。而如果面试失败,那就是她自己没有考上,就要面对那个残酷的事实:唐淼远没有她自己想象的那么优秀。甚至,唐淼也没有真心想去那个智库,或者去读博。她一直苦苦追寻人生的意义,想给自己清高的内心找一个可以落地的平台。可惜,那些“做自己”的豪言壮语,一直没能落地。
和唐淼认识了五年,我却从不能真正了解她的矛盾和纠结。我能感觉到她有时候在装逼,比如每次发朋友圈她一定会藏一句显示她“身份”的话。之前她带了一个公务团去英国参会,期间发了一条朋友圈,表面是回顾她曾经在英国的生活,但是中间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这次不同的是,我拿的是公务签。这些小细节我不是没有注意到,我只是觉得现代人谁不装逼呢!自尊是个吊桥,走起来总会晃动,慌的时候装装逼,也是一种发泄!
唐淼说她喜欢我的阳光,从里到外。她愿意被我的阳光照耀到,但是这阳光有时也许太刺眼,刺眼到她宁可破坏自己的机会,牺牲和我的友谊,也不愿意让我看到她最真实的自己。对于唐淼来说,与其失败,不如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那次微信通话之后,我有个直觉,唐淼再也不会联系我。果然,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就像不曾认识过一样。
(文中用的化名。没想到这篇文章被这么多人看到,也感谢大家的分享。我相信从唐淼的角度出发,我一定做了很多越界的,让她不开心的事。这里面大概没有对错,而只是一段没有进行下去的友谊。人与人之间不同,所以会有很多误会,或未完成的故事。我一气呵成地写完,中间也不乏调侃,只是表达我自己的视角而已。再次谢谢大家阅读。祝大家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