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德志先生《西方死亡哲学》摘抄
伊壁鸠鲁
“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搁了哲学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发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建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
“只要找到一个原因的解释,就胜过成为波斯的王。”
“贤者对于生命,正如同他对于食品那样,并不是单单选多的,而是选最精美的,同样地,他享受时间也不是单单度量它是否最长远,而是度量它是否最合意。”
蒙田:“滑稽的信仰相信它所相信的,只是由于它缺乏不相信它们的勇气。”
琉善:“在我看来,人们和他们的全部生活像……从高处冲下来的泉水激起的水泡……其中一些很小,瞬间就破裂逝去了;另一些则保存得长久一些,当别的水泡并到它们里边去时,它们就激烈地膨胀起来,变得非常大,但它们迟早要破裂,不可能由别的结局。人们的生活也是如此。”
彼脱拉克:“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是求凡人的幸福。”
拉美特利:
“既不怕死,也不求死。”
“我的生与死的计划如下:毕生直到最后一息都是一个耽于声色口腹之乐的伊壁鸠鲁主义者,但是到了濒临死亡之际则称为一个坚定的禁欲主义者。”
霍布斯:“促使人类倾向于和平的情感,乃是死的恐怖。”
康德:“痛苦是活力的刺激物,在其中我们第一次感到自己的生命,舍此就会进入无生命状态。”
黑格尔:“譬如人们说,人是要死的,似乎以为人之所以要死,只是以外在的情况为根据,照这种看法,人具有两种特性:有生也有死。但对这事的真正看法应该是,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
费尔巴哈:“所谓民众对‘另一种’生命之信仰,其实不是别的,不过是对今世生命的信仰。”
雅思贝尔斯:“哲学信仰要求采取高傲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虽然并不‘盼望’死亡,但把死亡当作一种一直渗透到当前现在里来的势力而坦然承受下来。”
蒂利希:“本体论的问题以这样的人的态度为前提,他经验到了什么也没有的可能性的可怕的震动,或者更实际地说,他看到了无意义的可怕的深渊。这样的人称为哲学家。”
-
Dr.Faust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9 13: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