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析-本量利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本量利分析?它是成本-产量(或销售量)-利润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也称为CVP分析,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文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的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简单来理解就是成本、销量和利润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为后面制定的决策提供依据。
一、如果要理解本量利分析,首先需要来学习一个新的概念-盈亏平衡点,它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内容。从字面上来很好理解,就是企业处于不盈不亏时的临界点,一旦突破了这个临界点,要么就是盈利要么就是亏损。
盈亏平衡点=总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总固定成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总固定成本/(销售收入/销量-变动成本/销量)=总固定成本*销量/边际贡献=(销售收入-税前利润)*销量/边际贡献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没有学过管理会计知识的朋友,今天会接触到很多关于管理会计的专用会计术语。其中: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单位边际贡献*销量
假设税前利润为0元,此时的销量即为盈亏平衡点的销量。
我估计很多朋友看了这么多公式推导会头晕了,只要记住几个公式就可以。
1、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2、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收入/销量-变动成本/销量
从盈亏平衡点公式中我们可以认识以下的基本关系:
1、在总成本已定的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单位售价的高低。单位售价越高,盈亏临界点越低;单位售价越低,盈亏临界点越高。
2、在销售收入已定的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高低。固定成本越高,或单位变动成本越高,则盈亏临界点越高;反之,盈亏临界点越低。
3、在盈亏临界点不变的前提下,销售量越大,企业实现的利润便越多(或亏损越少);销售量越小,企业实现的利润便越少(或亏损越多)。
4、在销售量不变的前提下,盈亏临界点越低,企业能实现的利润便越多(或亏损越少);盈亏临界点越高,企业能实现的利润便越少(或亏损越多)。
如果理解了盈亏平衡点公式的推导,下面介绍的本量利分析分析公式推导就很好理解了。
二、本量利分析公式:税前利润(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单价*销量-(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单价*销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从本量利分析公式中我们可以知道,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组成。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了,我们学习本量利分析有什么用处呢?
其实用处很多呢,比如可以确定保本产量,超过了保本产量意味着产量过剩了,没超过意味着利润还没有实现最大化;比如可以确定产品的价格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定价决策;还有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销量、停产决策等等。都可以有助于管理层更好的制定相应的决策。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要运用本量利分析,公司成本必须要区分哪些属于固定成本,哪些属于变动成本,这个标准必须制定。